移民去以色列怎么样?那边消费怎么样?介绍一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32:09
字号:

以色列概况

移民去以色列怎么样?那边消费怎么样?介绍一下

国名:以色列国 (The State of Israel)

独立日:5月14日(1948年)。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国庆日:5月14日(1948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地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国徽: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希望之歌》

国家政要: 总统摩西·卡察夫 (Moshe Katsav) ,2000年任职;总理阿里埃勒·沙龙 (Ariel Sharon ),2001年3月任职,2003年2月再次任总理;代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2006年1月,沙龙病重住院后暂时代行总理职权;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 (Tzipi Livni) ,2006年1月任职;国防部长 沙乌勒·莫法兹 (Shaul Mofaz);临时议长希蒙·佩雷斯 (Simon Peres );总参谋长摩西·亚阿隆 (Moshe Ya'alon);利库德集团主席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Benjamin Netanyahu) 。

为中东和平献身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月光下的耶路撒冷老城

自然地理: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

人口:625.9万(2000年统计,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其中犹太人占76.7%,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人占23.3%。希伯莱语为国语,与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犹太教为国教,居民中约85%信奉犹太教,13%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新年哭墙祈祷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认。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它的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维夫。”[ 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它所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东耶路撒冷)”。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仍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3.4万(2000年)。 哭墙

港口城市海法标志性建筑“船型大厦”

简史: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

以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阿克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

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 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2005年9月,以色列国防军在原加沙定居点附近的以军总部举行告别仪式并降下国旗,宣告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2005年巴以关系回顾 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以色列的核状况

政治: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内阁向议会负责。 以色列的选举制度>>> 利库德集团

耶路撒冷老城圣墓大教堂

经济: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 6万美元。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 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

旅 游 胜 地 死 海

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雅法老城>>>

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公园

外交: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3年12月,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5年11月,以色列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5年1-9月双边贸易总额达2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7%。

经济概况

经济为混合型,比较发达。农业、工业、科技及军工等部门技术水平较高。私人企业比重较大,但政府对主要部门控制严格,许多大的企业都由国家控制或监管。合作经济主要以农村中的基布兹(集体社)和莫沙夫(合作社)为主。1985年实行"经济紧缩计划",1986年起政府开始通过出售政府控股企业的股票推行私有化政策。1987年开始经济改革,私有化进程迅速发展,政府通过出售股票增加收入85亿新谢克尔。经过几年的经济调整,1991年经济开始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但近年来,以经济增长乏力。自2001年起,持续不断的以巴冲突和美国经济不景气严重影响以经济。2002年,以工业品出口和旅游收入大幅萎缩,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下降,GDP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是以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

GDP

购买力平价-1209亿美元

GDP-真实增长率

1.3% (2004)

GDP-人均

购买力平价-19800美元 (2004 )

GDP-行业比率

农业:2.8%

工业:37.7%

服务业:59.5% (2003)

投资(固定部分总计)

GDP的17.2%

贫困线以下的人口

18% (2001)

家庭收入与消费的份额比率

最低:10%:2.4%

最高:10%:28.3% (1997)

家庭收入的分配-基尼系数

35.5 (2001)

通货膨胀率(零售价格)

0.7%

劳动力

261 万 (2004)

劳动力-就职行业

农业,林业和捕鱼业 2.6%,制造业 20.2%,建筑业 7.5%,商业12.8%,运输,贮存和通信业 6.2%,金融和贸易业13.1%,个人和其他服务业6.4%,公共事业31.2% ( 1996 )

失业率

10.7% (2004)

预算

国库收入:449.8亿美元

支出:510.7亿美元,包括NA的资本支出(2004)

国债

GDP 的108.6 % (2004)

农产品

柑橘,蔬菜,棉花; 牛肉,家禽,乳制品

工业

高科技工程(包括航空,通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 医学电子) ,木头和纸产品,钾碱和磷酸盐,食品,饮料和烟草,烧碱,水泥,钻石切割

工业生产增长率

-0.6% (2004)

出口

293.2 亿美元(2004)

出口物资

机械和设备,软件,钻石切割,农产品,化学制品,纺织品和服装

出口伙伴

美国 38.4%, 比利时 7.4%, 中国香港 4.8% (2003)

进口

322.7亿美元(2003)

进口物资

原料,军事设备,投资货物,粗糙的钻石,燃料,谷类,消费品

进口伙伴

美国 15.6%, 比利时 9.3%, 德国 8%, 英国 6.7%, 瑞士 6.1%, 意大利 4.1% (2003)

外汇或黄金储量

263.2亿美元(2004)

外债

709.7亿美元(2004)

经济援助-捐赠者

662 百万美元从美国 (2003)

货币

新以色列谢克尔(ILS);

货币符号

ILS

汇率

谢克尔兑美元- 4.5541 (2003), 4.7378 (2002), 4.2057 (2001), 4.0773 (2000), 4.1397 (1999)

财政年度

历年

众所周知以没有地域上的优势,也没有象阿拉伯国家的石油资源 但是以有智力上的资源 犹太人很有经济头脑 华尔街富豪中犹太人有很大的比例 中国的很多军事技术都要从以色列人购买 (说来惭愧)。 美国每年的“捐赠”也是一部分。但是长期的军事对峙使以色列经济遭受严重的打击,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总体来看,本人比较佩服以色列人的“生存能力”。

以色列战后经济神奇 颠覆无和平就无繁荣观念

2006年9月26日8:59

尽管以色列结束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不久,且仍受困于巴以冲突,并受到伊朗核活动的威胁,但国际投资者仍将以色列看作一个良好的投资地。

美国公司大肆赴以并购

上周,数百位企业家和政治家齐集耶路撒冷的大卫王酒店,庆祝巴菲特成功收购以色列伊斯卡尔金属加工厂80%的股权。这一收购行动始于今年5月,是巴菲特首次投资于总部和主要运营都在美国之外的公司。这一事例,被认为是以色列仍属投资者乐园的明证。

巴菲特在庆祝会上表示:“有些美国人到中东寻找石油。我们到中东寻找智力,并选择了以色列。”他还表示正在寻找以色列的其他投资机会,并对安全问题毫不在意。

巴菲特不是唯一看好以色列的投资者。惠普公司也在7月25日宣布斥资45亿美元,收购美国的商务软件公司美科利(MercuryInteractive),后者在以色列有相当大的业务量。此外,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晟碟(SanDisk)公司也表示将收购以色列的数据存储技术公司Msystems。

高科技经济表现出弹性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通胀严重,政府背负巨额赤字,一些以色列人称那之后的10年为“失去的10年”。而2000年巴以爆发冲突时,也正逢世界经济减速,以色列经济随之进入痛苦的衰退期。

专家表示,与以往的战争和冲突相比,此次以黎冲突后,以色列经济的表现相当不错。由于以色列经济属高科技主导型(该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世界领先),且其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冲突期间,很多工作和会议都可以方便地转移到国外进行,因此以色列经济在此次冲突期间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当然,以色列的经济表现也得益于目前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良好。

据以色列银行(BankofIsrael)预测,以色列今年的GDP预计将增长4.6%,比以黎冲突前的预测低0.8个百分点。经济略微减速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业和北方受真主党攻击地区的制造业受损。

很多人认为,以色列经济近年来的增长受益于内塔尼亚胡。2003年,内塔尼亚胡出任财长后削减了政府支出,减少了财政赤字。美国为以色列提供的债务担保也提升了国际投资者对以色列的信心。

不过,以色列在增强军事力量和保持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并不容易。以色列面临更多的新威胁,比如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多年来,很多人认为若没有和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无法实现真正的繁荣。但现在的以色列似乎颠覆了这一观念。这也许会进一步促使以色列在经济和社会上与巴勒斯坦隔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1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