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对于这个很多人都明白,可具体到某种细节时,很多人并不是太明白,那么今天就分开来讲进农村、农民和农业该怎么理解。
一、农村
农村目前有什么问题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平时看到的,我们平时想要整治的,就是农村目前的问题所在。
那具体有什么呢?环境、卫生和发展。
农村的环境问题一直很被城里人羡慕,说农村环境好,空气清新。其实只有农村人才会知道,农村这些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我们小时候可以看到很多星星,现在很少能看到。这都是农村环境变差的体现。
卫生状况则是一个令农村人头疼的问题,农村卫生不管是从厕所还是街道上,都能看出比较糟糕。但我们要说的是,这是以前,现在的农村改善了太多,但更多的细节还是需要我们去注意。
发展,是很多农民心中的疑惑,农村该怎么发展?身为农民的自己该怎么发展?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三农这个大问题中农村这个分支包含的小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村问题。但这又直接带出了下面的问题。
二、农民
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会有人说出一大串道理来,其实农民关心的很简单,假如简练一点说,那就是经济收入和社会权利。
经济收入是让农民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在家种地不挣钱,打工需要外出去漂泊,很多农民在迷茫中度着日,怎么能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而社会权利方面,农民不是正式工,没有以后的退休金,农民如何养老?这也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农业
农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两样,农产品销售和质量。
我们仔细看这两样,会发现一样也不是农民可以轻易的能掌握的。
比如说质量问题,很多农民种地还是老一套,别人怎么干我也怎么干,收成看老天爷赏饭不赏,对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根本不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销售成为了大问题。
农产品销售方面,农民更是被动,自己种出来的东西,但自己完全没有主动权,只能等着市场去选择,假如今年市场选择了茄子,而自己种的是西红柿,那就等于是被市场给抛弃了,一年的劳作全部白搭。
最后总结:这些都在得到改善
这些问题,国家要比我们想得长远,而且也做出了不少相应的措施去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国家做出了村村通和村村清计划,发展上,国家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回到家乡去创业,给予不少的扶持政策。
农民方面,国家已经发放社保卡和养老金计划,医保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社会权利。
农业方面,国家不但在政策方面扶持,各地更是有相应的技术指导机构。我们有理由也应该坚定地相信,农村会变得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
三农,政策,指的是什么?
这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的必然要求,这是基于历史实践基础和发展智慧的重要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们党历史性地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了党和国家的优先位置。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并对此进行了部署。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踏上了全新的征程。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数千年来,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重农”的传统。从“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到“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从“农,天下之大业也”到“贫生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数千年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铸就了我们“重农”的基因和底蕴,奠定了一个大国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农政策指的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植政策。
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农村城镇化及社区化、均等化、农场化;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
三农政策是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度百科_三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