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特产:
山西老陈醋;
老陈醋产于清徐县,至今有几千年的醋历史文化;老陈醋色泽为红棕色,味道以“绵、酸、甜、香”为主,为我国四大名醋之首;老陈醋,以其精湛酿造技艺和色、香、味俱佳的优良口质,驰名中外,居中国名醋之首;特点:色泽棕红,醋香浓郁,酸味柔和适口,滋味回甜醇厚,可冷调熟烹。
剔尖;
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是晋中民间主要面食之一。
清徐葡萄 ;
产于太原清徐县境内,这里是国内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葡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一带的山定,这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并州曾写有葡萄歌,赞美清徐葡萄。
晋祠大米 ;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清徐沙金红杏 ;
清徐沙金红杏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的特产;“沙金红杏”以个大形圆,核小皮薄肉厚,甜酸可口而著称,种植历史已有1200多年;沙金红杏是享誉三晋名扬海外的珍稀果品,被排为山西三大名杏之首。
阳曲小米 ;
阳曲县盛产的小米称为“白马掌小米”,大致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 ,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
7. 集义蔬菜;
山西省清徐县集义乡地处清徐县最东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水源丰富, ? 土地肥沃,大气环境优良,是清徐县碧水蓝天无污染的一方净土。
8. 龙须拉面;
龙须拉面的源头是始于唐朝的小拉面;《新唐书·王皇后传》记有“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 ?易斗面,为生日汤饼耶”;这种生日汤饼,已可“举箸食”(刘禹锡《赠进士张盥》),是和 软面团,用刀切条,将条拉细、拉长后落锅煮熟食用,民间至今保留此法,称之为小拉面。
9. 山西小窝头;
窝窝头从16世纪的明代中国开始种植玉米时即有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 ?《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 糖馅,蒸熟外掺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
一、扫房子
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运城每家每年过年前都会大干一场,房子先刷干净。
2、贴门画
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注:这个风俗主要在农村,农村有大门大院,还会在树上贴“出门见喜”房顶(天花板)上贴“抬头见喜”等等写满吉利词的四字小条幅,门神,就是秦叔宝、尉迟恭这两位大仙了,还买些吉利词什么的,像“满院春光”、“新春大吉”之类的)。
3、蒸花馍
运城地区每年过年有蒸花馍的习俗,花馍既用来待客用,也为娘家人看望已经出嫁的姑娘时准备,寓意农家人在新的一年中丰衣足食,万事如意。大多数家庭每年过年都会蒸花馍,有2-3大锅吧,你可要知道此锅非彼锅,一锅可以蒸50来个大馒头,是大的哦,够初1--15的干粮就行。
扩展资料
过年习俗
1、?春节早上吃饺子,是我们北方人普遍的习俗,表达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表愿望的特有方式。因为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所谓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在人们心目中,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而且饺子形状极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则象征着生活富裕。
2、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3、添新衣,大年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所以,在新年来临之前,你一定要准备好新衣服。
4、买鞭炮,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放“开门鞭”,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所以,年前都要备好烟花爆竹。
5、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