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互联网+”农业农村的当务之急是“互联网+”农产品出村。也就是说,好的农产品要通过互联网卖出去。许多农民朋友踏上“互联网+”的快速列车,急于解决的就一件事:卖货。说起来容易,但是怎么卖、怎么吸引顾客、如何找到产品打动人的点?这些却需要动一番脑筋。今天的《农经漫谈》为您梳理一些农产品营销的技巧。
在您兴致勃勃的想用热点人物、热点事件经营自家的农产品时,以下这几条小贴士,没准可以帮到您。
一、学会寻找热点。
找热点,必须要从农产品本身出发。这个热点无论是人还是事件,都要和产品本身有联系,能互动。“微信粟米大户”富军一开始在微信上卖米,采用免费送米的方式加好友,但是收效甚微。后来,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上,富军去现场并扮演当时大热的游戏角色——愤怒的小鸟。他在身上印满了二维码,还背着一大袋米。这次营销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还被媒体报道了一番,相当于做了免费的广告。
二、学会将热点发布出去。
农产品的点与借力点都找到之后,我们就要思考通过什么途径来发布这个点,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情。首先,可以通过活动传播:举办新闻发布会或者其他活动,通过大众媒体渠道来推广新品牌。当然,也可以通过本地网络传播:利用本土网络达人效应,借助他们的新媒体账号发布产品相关软广,可以有效增强产品的宣传力度。
三、农产品的品牌核心点不能放弃。
首先,与用户、公众、媒体形成互动,把品牌更多的优点展示给大家。其次,可以用品牌故事不断放大品牌的核心优点,引起公众的兴趣和讨论。接下来,引导价值回归。与其单纯的宣传品牌,不如宣传品牌背后的故事。人性是品牌回归的焦点,品牌的人性化往往是引导品牌回归的好选择。
四、将品牌核心点丰富,搭配线下体验。
满足公众和媒体对产品、品牌的好奇心,让他们来体验优质产品和品牌服务。想要优化体验,就要先丰满产品、品牌,做好自身服务。同时,在产品的外形包装和设计上,要符合品牌的特性、符合用户的需求。便捷、人性的设计理念可以让购买者有更好的体验。对品牌而言,好的用户体验有利于让用户二次购买,也提高了帮忙宣传和传播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质量永远是首位。热点营销不能把差的产品变成好产品,而“引起公众的关注,让农产品品牌传的更远,找到与我们的同类”才是热点营销的出发点。
因此做热点营销,其实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结合适合的热点事件或人物,做出独特、吸引人的产品。同时,热点营销有可能会导致断货。所以,在做营销之前,还需要您提前备好货。
达到182万亿元。农产品市场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它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产品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交换的场所,生产者出卖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消费者购买自己所需的农产品,要有供他们进行交换的场所,这种交换农产品的场所就形成了农产品市场,乡村农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82万亿元,根据商务部2022年1月27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