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有58个省,名称如下:
南定、乂安、宁平、宁顺、富寿、富安、广平、广南、广义、广宁、广治、朔庄、山罗、西宁、太平、太原、清化、承天顺化、前江、茶荣、宣光、永隆、永富、安沛)和5个直辖市(芹苴、岘港、海防、河内、胡志明市。
安江、北江、北件、薄辽、北宁、巴地头顿、槟椥、平定、平阳、平福、平顺、金瓯、高平、得乐、得农、奠边、同奈、同塔、嘉莱、河江、海阳、河南、河静、和平、后江、兴安、庆和、坚江、昆嵩、莱州、林同、谅山、老街、隆安。
扩展资料
文化
语言
越南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的国家,官方正式认定公布的民族共有54个。依据越南统计总局(T?ng C?c Th?ng Kê 2010)于2010年所公布,于2009年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约8,584万人。
其中主体民族“京”(Kinh)族占85.7%,其余53个少数民族占14.3%。京族人是狭义上的越南人,其母语就是越南语(越南语称为Ti?ng Vi?t)。若就语言分类的角度来看,越南的民族数量远多于54个民族。
越南政府认定的54个民族分属于下面5个语系:“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壮侗语系”(Daic)、“苗瑶语系”(Hmong-Mien; Miao-Yao)、“南岛语系”(Austronesian)和“汉藏语系”(Sino-Tibetan)。
属于南亚语系的越南语被采用为全国性官方语言,用于教育体制及大众媒体。约90%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语。
21世纪以来随着少数民族语言意识的抬头,民族母语的教育权与传播权逐渐受到重视。譬如,在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已经使用一些少数民族语如苗语、泰语、高棉语等放送。
越南语因为过去曾用汉字且有许多汉越词,于20世纪初曾被误会为汉藏语系的成员。后来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越语应该分类在南亚语系底下较适当)。
越南语大约可分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数腔调及词汇的差异外,基本上方言之间可以互相沟通理解。建国后越南是以位于北方的首都河内腔为标准。?
文字
越南古代使用汉字达两千年之久,阮朝嗣德帝曾说“我越文明,自锡光以后,盖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丧、祭、理数、医术,无一不用汉字”。
越南古代典籍《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大南实录》及家喻户晓的《南国山河》、《平吴大诰》等作品均用汉文写成。封建时期的越南发展出民族文字“喃字”;越南著名的喃文小说《金云翘传》(阮攸著)便大量采用了喃字。
此间的胡朝(1400年~1407年)和西山阮朝(1788年~1802年)的统治者曾经重视喃字并且将其提升到官方文字的地位。
16世纪末经由西欧传教士传入罗马字来书写越南语。经过不少传教士的努力之下,法国籍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在1651年出版第一本越南罗马字辞典《越葡拉辞典》。亚历山大·德罗的罗马字方案经过不同时期微幅修改后,才发展成越南普遍使用的正式文字——国语字。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上半段,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法语取代汉文及越南语而成为越南的官方语言。
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并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后,他并随即宣布采用越南语和越南罗马字为官方语言的政策。自此,越南语和越南罗马字取代法语、汉字而成为当今越南唯一的口语和书写语标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越南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邮编是多少
中国“八大经济圈”
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即: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 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
邮编:123000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总面积3635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4年)。
县人民0驻彰武镇,邮编:123200。代码:210922。区号:0418。拼音:Zhangwu Xian。
行政区划
彰武县辖8个镇、12个乡、4个民族乡:彰武镇、哈尔套镇、章古台镇、五峰镇、冯家镇、后新秋镇、东六家子镇、阿尔乡镇、苇子沟蒙古族乡、二道河子蒙古族乡、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两家子乡、双庙乡、平安乡、满堂红乡、四堡子乡、丰田乡、大德乡、大冷蒙古族乡、前福兴地乡、兴隆堡乡、兴隆山乡、大四家子乡、四合城乡。
历史沿革
彰武县名源于彰武台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县,以地处柳条边栅彰武台门之北,故取名彰武县。“彰武”含有表彰武功之意。
彰武县春秋战国时属燕国版图。西汉时南部地属辽东郡,北部属鸟桓地。东汉时属鲜卑活动区。北魏、西晋时属鲜卑境。东晋十六国时期属前燕、前秦、后燕辖区。南北朝、隋时入契丹境。唐、宋时期仍属契丹族的活动地区。辽时属上京道临潢府辖区。金时属北京路懿州境。元时属中书省宁昌路,后归辽阳行省辽阳路懿州辖区。明时属辽东都司广宁后屯卫。清(一六二九年)蒙古贵族善巴率部降清后,在彰武建筑都尔鼻城。第二年改为屏城。顺治四年(一0七年)蒙古宾图郡王和吐默特达尔罕王,将此地献给清0,做三陵的牧养地。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年)在这里设养息牧场(满语称“苏鲁克”,放牧牛羊的草地),专门为祭祀永陵、福陵、昭陵之用。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又称境之西北隅为新苏鲁。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归新民厅。光绪二十八年(一九0兰年)设县属新民府。一九三二年属奉天省。一九三四年属锦州省。1945年“九·三”胜利后,成立阜彰吐苏人民联合0,属辽北省第五专员公署。1946年春,县内大部被国民党占领。1947年十二月人民解放军收复彰武,1949年八月改成彰武县人民0,属辽西省。1954年改属辽宁省,划归锦州专署领导。1958年仍属辽宁省。现为阜新市辖县。(以上摘自“辽宁地名信息网”)
2000年,彰武县辖8个镇、1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8996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彰武镇 47114 哈尔套镇 22647 章古台镇 12625 冯家镇 16252 五峰镇 20197 后新邱镇 19906 东六家子满族蒙古族镇 15684 阿尔乡镇 5731 城郊乡 24066 苇子沟蒙古族乡 16254 二道河子乡 13131 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 16170 两家子乡 16917 双庙乡 12887 平安乡 12451 满堂红乡 12174 四堡子乡 13061 丰田乡 10436 大德乡 9143 大冷蒙古族乡 17052 前福兴地乡 8173 兴隆堡乡 14934 兴隆山乡 9641 大四家子乡 11216 四合城乡 12107
2002年3月4日辽政[2002]60号文件批复:撤销城郊乡、彰武镇,合并设立彰武镇;撤销东六家子满族蒙古族镇,设立东六家子镇。
地图
某年彰武县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辽宁地名信息网”资料整理)
全县辖8个镇、12个乡、4个民族乡,16个社区居委会、246个村委会,面积3635平方千米,人口40.68万:
彰武镇 人口7.43万人,面积56.9平方千米,辖16个社区居委会:机务段、站前、铁医、老站、公园、北山、镇东、三元、东门、建设街、城南、百亩园、老城、西环、新兴、西门;8个村委会:黑坨子、吉岗子、前郑家、腰高家、怀仁、建华、东郊、西郊。
后新秋镇 镇0驻后新秋,人口2.14万人,面积180.1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乐园、白音皋、烧锅窝堡、平安地、西旧府、民家、敖户起、东沟、雷家窝堡、邱家、西平、东平、新生、永安、扒梨窝堡、羊山皋。
冯家镇 镇0驻冯家,人口1.78万人,面积144.4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冯家、候贝营子、王家街、小沙力土、林家、那力、柏家、哈大冷、得力。
哈尔套镇 镇0驻哈尔套,人口2.31万人,面积174.2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东哈尔套、西哈尔套、梨树沟、敖汉、新发、腰兴隆、柳树、南平安地、东风、黑龙山、黄花山、富有、许家、大朝阳沟、前两家子、后两家子。
五峰镇 镇0驻五峰,人口2.10万人,面积189.6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五峰、石岭子、前甸子、乱山子、宣女、大有亨、合不土、大五喇嘛、彭家、孔家、高山台、东南段、焦家、马帐房。
章古台镇 镇0驻章古台,人口1.27万人,面积258.1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章古台、宏丰、皋皋、清泉、邰家、三家子、新窝堡、富源。
阿尔乡镇 镇0驻阿尔乡,人口0.56万人,面积137.0平方千米,辖3个村委会:北甸子、阿尔乡、泡子沿。
东六家子镇 镇0驻东六家子,人口1.64万人,面积114.8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东六家子、卧牛山、石头山、陈坨子、下甸子、红星、长沟沿、双山子、西南山、红石、双坨子。
二道河子蒙古族 乡0二道河子,人口1.36万人,面积91.5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二道河子、西门洞、平台子、何家、江家、赏屯、袁家、万宝城、腰窝堡、蓝家、太平河。
兴隆堡乡 乡0兴隆堡,人口1.59万人,面积149.9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兴隆堡、高家、吉顺、马架子、喇嘛花、四合屯、阿莫、于家、李家、五家子、荆林、东双庙、郑家、忙牛海、二郎山。
兴隆山乡 乡0兴隆山,人口0.94万人,面积73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兴隆山、赵家、花家、老虎、三合、前长坨子、田家。
大四家子乡 乡0扎兰营子,人口1.16万人,面积113.7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扎兰营子、宫家窝堡、夕明、东梁、胜利、大四家子、社已阁堡、红旗沟、衙门沟。
四合城乡 乡0四合城,人口1.26万人,面积179.9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新房子、大伙房、王家窝堡、下河、马连侵、广正、陈家梁、老窝堡、三官。
丰田乡 乡0丰田,人口1.06万人,面积153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丰田、杏山、王家、双龙、宝山、苏已、四间房。
大德乡 乡0大德,人口1.03万人,面积119.9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大德、来虎、大关家、韩家、王成、八天地、黄花甸子、新立街、福聚昌。
大冷蒙古族乡 乡0大冷,人口1.75万人,面积256.1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大冷、木头营子、大庙、套力、曹家、后腰窝堡、中窑、哈蟆屯、下三家子、上三家子、程沟、六股道。
前福兴地乡 乡0福兴地,人口0.87万人,面积118.5平方千米,辖5个村委会:福兴地、徐家、星火、六合堂、大沙力土。
双庙乡 乡0张家窝堡,人口1.37万人,面积148.1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双庙、三台子、明水、白家、关家、二台子、任家、杜家、丰保、肖家。
平安乡 乡0平安,人口1.29万人,面积116.8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平安、申金、马家、四台子、红山咀子、六家子、梨树、朱家、红旗。
满堂红乡 乡0三义井,人口1.23万人,面积194.5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后房身、差大马、大板、沙家、蘑菇沟、十家子、二道沟子、太平。
四堡子乡 乡0四堡子,人口1.32万人,面积220.8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四堡子、二道房身、冷家、兴隆、席房、韩家杖子、先锋、新立、朝阳、鸡冠山。
苇子沟蒙古族乡 乡0苇子沟,人口1.70万人,面积134.5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苇子沟、凤凰城、浩力保、三道沟、朝阳沟、太平山、腰岭岗子、业喇嘛土、土城子、岔山稿、旧屯、白音花。
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 乡0烧锅坨子,人口1.72万人,面积146.1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西六家子、八家子、烧锅坨子、祁家窝堡、红罗山、屈家、四家子、忙海林子、新屯子、白山土、三河岔、前双庙、甘九窝堡、常家街、沙坨子。
两家子乡 乡0两家子,人口1.80万人,面积170.6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两家子、左家、团山子、马尾、七家子、二土、李家围子、南哈大冷、小五喇叭、下窝堡、倒廷、三块石、长坨子。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彰武县位列第345名。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彰武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彰武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彰武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3月,彰武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彰武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04年,彰武县位列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