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开任何一家店都少不了进货、运输、出售三步曲,结果由过程决定,过程由细节决定。开任何一家店都得保证“售出价=进货价≥成本”这个公式的成立,环环相扣,才能步步为营。
一、租店铺
因周边的人群而定,最好选在新建的住宅小区里面或者边缘,及时抓住信息,及时选址。面积10平方米以上,不能太小。
二、进货
时间:开蔬菜店可是累人的活,7点左右就是营业的高峰期,很多家庭主妇都会赶早来挑新鲜的蔬菜。从进货的时间上考虑丝毫马虎不得,最好是凌晨三四点左右。
地点:要保证好的货源,北京有多家大的批发市场可供参考,大兴区的十八里店、丰台区的新发地和岳各庄、海淀区的大钟寺、通州区的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昌平区的水屯等等。
价格:掌握一线菜市行情,把握好各类蔬菜的时令价、固定价和浮动价。
三、运输
如果是租车,你得考虑车的型号,吨位以及油耗费。选择一条最不堵车的路线,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运输时间。另外几家集体进货也是很好的选择,这样可以降低进货成本。
四、竞争优势
1、人人都要为三餐忙碌,很多人都希望一出家门就能买到菜,这是恒久不变的需求。
2、如果你的周围有大型超市,你完全不用担心会造成竞争压力。超市消费层次不一样,费用也不一样。像黄瓜,批发市场如果是8毛,你可以卖到一块一,而超市应该是一块三。同样,菜市场个体经营户比较多,环境比较差,可想而知,人们不会乐意舍近求远而更愿意在家门口享受方便。
五、经营的蔬菜种类
(1)不易染虫害而较少施用农药(农药残留少)的环保型蔬菜,以及芽菜类的如香椿芽、黄豆芽、绿豆芽等,还包括农村散养的笨鸡(草鸡)所产的笨鸡蛋,笨鸭、笨鹅所产的笨鸭蛋、笨鹅蛋等等。
(2)天然的绿色环保蔬菜———山野菜,以其独特的无污染、纯天然、营养丰富,甚至还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六、效益分析
绿色环保菜的价格一般比平常普通菜贵20%-30%,“笨蛋”的价格比一般蛋贵50%-80%;山野菜季节性强,其价格更高,可随行就市,灵活掌握。
扣除房租费、水电费、工商税务、卫生及宣传等费用,每月的纯利约1100-1600元。
七、经营策略
(1)尽量加工成净菜出售,这样可以适应和满足现代居民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需求。山野菜短时间卖不完的,可以加工成盐渍菜出售;
(2)经营者可以与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签订长期稳定的供货合同,以保证菜的质量。
陈列的规范要求
1、首先要考虑顾客的方便:既要陈列美观,又要让顾客方便挑选。不能只追求装饰性,让顾客无从下手。
2、保证先进先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补货时要“翻堆”,不能用新货盖旧货,先进的货先售完……但前提是旧货依然保持鲜度可售卖,否则就要撤下整理。
3、“面”向顾客,平稳安全;补货时轻拿轻放:蔬果均有“面”与“背”,摆放时以“面”对着顾客,呈现最好的一面。摆放也要平稳、安全,被挑捡中也不会滚落摔伤;补货陈列时轻拿轻放,库存码放时也要防止压伤、摔伤。
4、按分类、形状、大小分开陈列
(1)蔬菜按叶菜类、花果类、根茎类、菇菌类、调味品类及加工菜类分开陈列;
(2)水果按瓜类、柑桔类、苹果梨类、桃李类、热带水果及礼盒类分别陈列;
(3)形状相似、大小相似的相关品项相邻陈列;
(4)叶菜类要随时喷水加湿,并避免在通风口陈列,防止蔬菜失水、萎缩。
5、各种颜色搭配陈列
利用蔬果的天然色泽,搭配陈列会更美观、更刺激购买欲。
例如:红(蛇果)绿(青苹果)黄(黄香蕉苹果)粉红(富士苹果)相邻陈列。
6、蔬果陈列顺序及面积
(1)优先陈列最盛产的季节性商品;
(2)畅销品、周转快的商品;
(3)促销品及敏感度高的商品;
(4)高价位、鲜度好的商品。
7、同一品项垂直陈列,散装售卖与箱装售卖可同时陈列。
8、蔬果陈列要以有色植物灯为背景,灯光明亮以显示鲜度。
9、价格卡及POP牌要与陈列商品对应,价格正确且字体美观工整。
10、陈列中做好鲜度管理:要求随时整理排面,将腐烂、碰压伤及顾客挑选造成损伤之商品及时挑捡出来,入操作间整理。
11、陈列道具清洁、安全、整齐。
12、运用“黄金陈列线”陈列:对蔬果来说应在陈列面的中间部分,如:可摆放上下三层塑料方盘时,就在中层可将前一日进货或当日先上的货放中层,上下层放新货。顾客的选择多在中层,那么可使旧货尽快销售出去。
[摘 要] 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承德是农业大市,笔者从承德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发展绿色农业的必要性及比较优势条件,提出了“强化一项基础,推行二种生产模式,培育三大体系”的工作思路和“加强宣传、制定规划、扶持龙头”等建议。
[关键词] 绿色农业;优势条件;思路建议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自国外于20世纪初期提出,经过了思想萌芽、研究试验、加快发展三个阶段,已有70多年的历史。各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实践证明,绿色生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其生产出的绿色食品符合现代消费时尚和时代潮流,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国正式提出绿色农业这一概念是在199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加入WTO后绿色壁垒的形成,人们对绿色农业、绿色产品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承德市是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农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较高,同时又是“大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从长远讲,顺应潮流,发挥优势,打绿色牌,走绿色路,对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在国外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等,是以无害于环境的高级“绿色”技术为依托的农业生产过程。通俗讲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洁净的土地上,采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洁净的农产品的过程。在我国,绿色食品是指由国家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目前分AA级和A级。绿色食品不同于现在人们经常谈到的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主要是控制化学合成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使生产出的产品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无害。而绿色食品是比无公害农产品对品质要求更高、对生产要求更严的产品,更注重产品的安全、优质、营养。A级绿色食品对有害物质的最低含量要求比无公害农产品还要严格,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根本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基本上等同于有机食品,相当于纯天然食品。
发展绿色农业,既要注重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又要注重将农业这一大产业贯穿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承德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
1.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承德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民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来源于农业,绝大多数农户靠“种地”维持生计。而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全市共有耕地561万亩,农业人口287万,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1.95亩。而且随着“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退耕面积逐年增加,人均耕地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再加上“十年九旱”的市情,一遇旱、涝等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将锐减。因此,延续传统的粗放生产经营道路显然步履维艰。只有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绿色食品的机遇,从抓产品数量向抓产品质量转变,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经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才能提升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层次和水平,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过多地依赖于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不仅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品质,日积月累还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条件。同时,承德市是坝上高原和冀北山地向海河、滦河过度地带。大部分国土是京、津、唐等大中城市的主要水源供应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对水源补给和供应数量及水质的要求将不断增加。因此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京、津等大城市和海河、滦河、辽河流域广大平原农业高产地区的生存与发展。通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有害物质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人与环境的良性循环系统,实现物质产出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的。因此,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既是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北部,既有坝上高原,又有冀北山区,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而且由于近几年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种植结构逐年优化,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人们的生产经营意识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绿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气候条件
承德市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无霜期62-182d,年降水量400-800mm,年平均气温-1.4-10℃,南北相差10℃,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小气候区,农产品资源丰富。
2.生态环境
承德山青水秀,林地、草场面积、水资源总量均占河北省首位,污染源少,病虫害少,境内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且为诸水系之上源。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7.6亿立方米,平均亩耕地占有量728立方米。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条件得天独厚。
3.地理位置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邻京津,北靠辽蒙。市中心距北京210km,距天津350km。可以使承德市的绿色食品当天运达京、津两大市场,特别是京承高速公路建成后,北京市民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吃上承德的绿色食品。
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承德市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自然条件,只要按照标准严格生产,积极搞好与京津等地的联系与合作,生产的绿色食品就不愁没有市场。
4.基础条件完备
全市制定并实施了A级、AA级生态稻、黄瓜、番茄等35项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栽培技术规程,完成了161万亩的产地环境评价,对70个乡镇近60万农户通过认证的耕地全部进行了产地编码标识,全市无公害生产基地达165万亩,建立了60个植保社区服务站;有5个县获得了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资质证书,有10家蔬菜企业获得了北京市场准入资格证书,有8种农产品获得了绿色产品标识,10种农产品被评为省级名优产品;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已通过认证,各县及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都相应地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速测站,农产品监测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条件和手段基本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