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看视频好不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9:31:36
字号:

顾名思义,“电子榨菜”如同一包榨菜,内容能够为饭菜“增香提味”。而“电子榨菜”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从学生时代中午12点“少儿频道”里的《中华小当家》《神厨小福贵》,再到日本动漫里时长约在3-6分钟的“泡面番”,都是吃饭时的消遣。现在,不论是经典的宫斗剧《甄嬛传》,还是让人食欲大开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论题材、类型、时长,只要能让人在吃饭时感到愉快,就是好吃的“电子榨菜”。

吃饭的时候看视频好不好?

豆瓣“可以尝尝你的电子榨菜吗?”小组内有许多用户推荐喜欢的“电子榨菜”,他们通过推荐得到反馈、共鸣,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人产生新的社会连接。这也正是“电子榨菜”流行的原因之一——社交的减少。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国家统计局预测,2022年我国独居人口数量将破亿。独居不可避免带来孤独感。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代偿法”,即采取替代性的补偿行为来减轻、淡化因某一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痛苦和空虚,“电子榨菜”正是孤独感的代偿。

“电子榨菜”真的能让饭菜更好吃吗?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并不能改变饭菜的味道,但是却能改变食客进食时的情绪。心理上的孤独通过“电子榨菜”得到舒缓,给处在工作等种种压力之下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从苦闷与孤独的现实中短暂逃离。

除却繁忙的工作,疫情下年轻人之间的社交更加减少,朋友圈不断缩小,直到成为一个屏幕上的彩色圆圈。对于“我们真的需要‘电子榨菜’吗?”这个问题,很多网友赞同“如果和朋友吃饭的话,我们一起聊天也能起到这种效果”。 “电子榨菜”更像是年轻人不得已而选择的另一种情感陪伴。

在硬币的另一面,“电子榨菜”存在着负面影响。一是与“食不言,寝不语”恰好相反,边看视频边吃饭养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二是“电子榨菜”以“电子”二字开头,作为媒介,其传播的内容必然会产生影响,而一些“电子榨菜”只能作为即时性的快乐,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经不起推敲。

诚然,面对“电子榨菜”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娱乐至死”的倾向,但选择本身并没有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同时也是一名饮食社会学者的青年学者王程韡认为,“无论如何,‘电子榨菜’不仅仅是一个孤独感的问题,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入侵。我看到的是更多积极的东西,‘电子榨菜’这个词本身,也带有特别强的自嘲,显示出一种乐观。”

“电子榨菜”一词体现着年轻人对自己孤独的调侃,与“发疯文学”相似,年轻人用这种方式释放压力、宣泄情绪。在食用“电子榨菜”的过程里,他们咀嚼压力、消化孤独,一口咽下生活中的烦恼。在完成这一系列的“洗礼”之后,回到精神焕发的状态,积极面对生活。

三农问题是我国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第一次以“三农”这样的术语提出是在2000年。2000年3月,中国民间“三农”问题研究者、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前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总理,反映当地“三农”面临的问题,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2005年十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三农被正式提出,三农指农业,农村,农民。

:我们老说三农。三农到底指的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文章1三农指得就是农业、农村、农民。这是现代的说法。

那么这个说法出自于哪儿呢?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南宋诗人王炎在这首《南柯子》里最早使用了“三农”这个词儿,但他的意思是指春耕、夏耘(种)、秋收。

文章2

后来我们的国家一些政策上引用了这个词,给它定义为农业、农村、农民。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6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