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兵团的地理概况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9:29:10
字号:

生产建设兵团的地理概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分布在东起东经95°34',西到东经75°50',南起北纬35°30',北至北纬48°34'的广大地区,东西和南北相距各1500千米。新疆东部与甘肃、青海相邻,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毗连。国界线长5700千米,其中与蒙古国交界1416千米,与俄罗斯联邦交界54千米,与哈萨克斯坦交界1753千米,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1096千米,与塔吉克斯坦交界457千米,与阿富汗交界92千米,与巴基斯坦交界599千米,与印度交界233千米。新疆是我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占全国陆地国界线总长的1/4。

兵团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接壤,管辖的国界线有2019千米,其中与蒙古国交界571千米,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1448千米。兵团的边境农场,绝大多数分布在北疆的中哈、中蒙边境一线的中国领土上,担负着屯垦戍边和与邻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重任。

兵团的土地面积7.43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4.47%,约占全国农垦总面积的1/5,是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之一。 新疆地形的特点是三山夹两盆。东北面雄踞着阶梯状的阿尔泰山,南面是高峻陡峭的昆仑山,中部横亘着高大雄伟的天山。天山把新疆分成南北两大部分,天山以南是南疆,天山以北是北疆,天山东段的哈密、吐鲁番地区又称东疆。

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是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3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兵团的农四、五、九、十师的农牧团场就分布在北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沙漠,由于雨雪较多,沙漠中覆盖着梭梭草、沙枣树等植被,使沙漠的97%变成了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是良好的冬季牧场。盆地南缘是近800平方千米的山前冲积平原,兵团农六、七、八师、十二师和建工师的100多万人口,在这里开发了大片绿洲,创办了53个国营农场。

天山与昆仑山之间是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盆底面积53万平方千米,东西长1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海拔780——1300米,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最低处罗布泊洼地海拔780米。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85%是新月形流动沙丘,沙漠上风沙肆虐,荒凉干燥,沙漠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藏。兵团农一、二、三师和十四师的团场,就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

在东疆地区,东天山横亘中央,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少量冰川。冰川是东疆地区的主要水源。东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是巴里坤盆地,海拔1500——2000米,盆地中多山地、丘陵、洼地,草木茂盛,是优良的草原。兵团农十三师的红星一牧场、红山农场、淖毛湖农场就在这里。东天山以南、库鲁克山以北,是哈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盆地北面是天山南坡,山峰上白雪皑皑,山坡下是戈壁砾石,砾石下是倾斜的洪积、冲积平原,由卵石、石沙和黄土构成。平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平原地上分布着互相隔离的大小绿洲,兵团农十三师的多数农场就分布在这里。

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的山地中,点缀着兵团的10个牧场;在天山山谷盆地中,分布着兵团的54个团场;在天山南北的洪积、冲积平原上,散布着兵团的90个团场;在南北疆的风蚀地貌上,有兵团的20个团场。

新疆有多少个师?分别在什么地方?

第一师至第十四师分别属于阿拉尔市、库尔勒市、喀什市、伊宁市、博乐市、五家渠市、奎屯市、石河子市、额敏县、北屯市、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和田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迄今为止仍然保存的唯一一个生产建设兵团,下辖14个师(市),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这些师(市)包括:

1. 第一师,驻阿拉尔;

2. 第二师,驻库尔勒;

3. 第三师,驻图木舒克;

4. 第四师,驻可克达拉;

5. 第五师,驻双河;

6. 第六师,驻五家渠;

7. 第七师,驻奎屯;

8. 第八师,驻石河子;

9. 第九师,驻额敏;

10. 第十师,驻北屯;

11. 第十一师(建工师),驻乌鲁木齐;

12. 第十二师,师部驻乌鲁木齐;

13. 第十三师,驻哈密;

14. 第十四师,驻昆玉。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大都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第一兵团和第二十二兵团转业而来的。目前兵团下设14个师(其中包含1个建筑工程师)及185个农牧团场(其中包含11个建筑工程团),插花地分布于自治区全境,位于1950年以前的荒地。2003年兵团总人口大约为248.05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218万。 农一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境内,师部驻阿克苏市,拥有阿拉尔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最早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以“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闻名。 农二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师部驻库尔勒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六师。 农四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原伊犁地区境内,师部驻伊宁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五师。 农五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师部驻博乐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六师。 农六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师部与五家渠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七师,即西北野战军新四旅。 农七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奎屯附近,师部驻奎屯市,拥有奎屯市奎北新区,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五师。 农八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石河子附近,师部驻石河子市,师部与石河子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六师。 农九师:1962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北部边境地区,师部驻额敏县,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七师。 农十师:1959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境内,师部驻阿勒泰市北屯镇,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 建筑工程师:1953年成立,以工业、工程施工为主,师部驻乌鲁木齐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 农十二师:即原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境内,师部驻乌鲁木齐市。 农十三师:即原哈密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境内,师部驻哈密市。 农十四师:即原和田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境内,师部驻和田市。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6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