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庭农场报道可以从介绍银行家庭农场的背景和概念、介绍银行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展示银行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果这三个方面入手。
1、介绍银行家庭农场的背景和概念:银行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通过银行职员利用家庭闲置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介绍银行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可以采访一些银行职员,了解他们的农业生产情况,比如他们都种植了哪些作物,有多少亩地,产量如何等等。可以统计一些数据,比如银行家庭农场的总数、总面积、总产量等等,以此展示银行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3、展示银行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果:可以采访一些银行职员,了解他们的农产品销售情况,可以在报道中展示他们的农产品,介绍产品的特点和销售渠道等等,以此展示银行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果。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发力网络营销,从线下的传统营销逐渐将重心转向线上营销。尤其从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开始,线上的营销手段更多样化及个性化,基于移动端自媒体平台的营销也越来越受企业及用户的关注。自媒体平台中,直播、短视频模式发展势头正盛,2020年后娱乐直播、网红带货直播、公益类直播等随着客户需求变得细分,但大部分直播均有向网红带货直播靠拢的趋势。无论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还是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从服装、化妆品、食品到日用品,从草根到李佳琦、范冰冰等明星,形成了人人直播、全民带货的现象。农产品方面,虽然与其他行业相比,线上销售滞后,但由于政府推动、企业支持、平台助力,这几年网络交易持续上升,疫情影响促使个体农产品种植及养殖户开始利用自媒体平台分享并销售农产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李子柒,她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方式让大家了解农产品种植及美食制作过程,传达原生态农产品理念同时实现在线交易。农产品直播方面,也涌现出新农人直播、网红直播及地方政府***如县长参与的农产品直播,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代言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李子柒的成功只是特例,大部分农村农产品线上交易处于传统电商模式,自媒体平台应用薄弱,流量效应差,没有网红身份,缺乏品牌支撑,更不了解系统的自媒体营销模式及运营。农民自身的自媒体平台帐号大多用来娱乐,没有流量和人气,更不懂得推广的技术。虽然也有不少农户或农业企业建立了自媒体平台并进行营销,但内容简单,制作粗糙,没有流量的自媒体帐号很难带来经济效益。农民或农业企业通过技术型推广来获得流量和人气比较难,而打造或利用具有一定流量和人气的自媒体网红带货的方式会更容易及有效。利用自媒体网红进行农产品自媒体营销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网红+短视频”模式网红通过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微视等,发布自制短视频,内容包括生活类、搞笑类、美食类、萌宠类、干货类等。这些内容契合了不同网民的需求,从而获得大量的关注,最终实现流量变现。短视频网红不仅可以通过吸粉带动自有品牌的销量,还可以获得平台分成、商业广告及品牌代言等收入。农民及农业企业可以利用这些短视频平台,制作与农村、农产品相关的短视频,介绍大美农村及田园生活,并且不断地输出新内容,吸引用户关注,打造短视频网红,达到推广的目的。2.“网红+知识(内容)”模式网红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或社交平台,分享及传播特定知识,获得用户关注,用户免费或付费获取知识内容或向作者提问。知识型网红通过持续不断地输出优质的知识内容,成为某一方面的意见领袖(KOL)后,与用户长期互动,提升认同感后形成一定的粉丝粘度,最终通过流量变现实现效益。农产品的品种很多,当季自然产出的、反季大棚种植的,常见品类及特产类的,生鲜及再加工类的,每一种都有特定的功效。对于注重养身及美食探索的网民来说,常发布专业的农产品相关特点及功效介绍、美食的做法等文章的账号是他们乐于关注的。农民或农业企业可以开通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经常发布或转发与三农相关的内容。当然,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因素,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获得持续的关注,这时也可以与健康养身、美食相关的知名博主及公众号合作,在其账号里发布带有农产品链接相关的专业文章,获得流量,最终实现交易。3.“网红+直播”模式网红通过直播平台如斗鱼、抖音、微信及电商平台,进行包括游戏、泛娱乐、美妆、教育及电商类直播。这些垂直类直播因为网红的加入,吸引了粉丝参与现场互动,带动气氛的同时体现价值。近年来,直播型网红更趋向于直播带货,转变了传统电商的交易模式。以李佳琦为代表的淘宝主播,在2020年“双11”当天,直播电商交易额奉献了80亿元。网上直播卖农产品的模式也越来越普遍,农民直接在田间地头展示种植及养殖的生鲜农产品,摘果、挖菜、捕鱼、收割等各类直播在感受真实田园生活的同时直接完成交易过程。短视频推广和直播带货比起知识内容营销来说,因其直观性、现场互动性及趣味性强,而更具有影响力,效果也更明显。另外,短视频和直播的变现能力和渠道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