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和供给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如何变化要由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决定。
(1)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时,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不能确定;反之,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也不能确定。
(2)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的变动不能确定;需求减少而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也不能确定。
这是蛛网理论:一般来说,如果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点,就会导致商品的供给量大于商品的需求量,从而造成价格下跌;反过来,如果商品的价格低于均衡点,就会导致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从而造成商品的价格上升。这种商品价格背离均衡点要向均衡点靠拢的现象并非绝对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商品的价格背离均衡点后却并不向均衡点靠拢,之所以这样的直接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小。
蛛网理论是用来描述动态化市场上,供给、需求和价格变动的模型,它说明偏离均衡点的价格需要进行调整的轨迹。蛛网理论主要运用于周期性生产的商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产品,因为生产者会根据上期商品的卖价调节价格和产出。
供参考。
1、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2个条件: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和有能力的购买。
2、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这种供给是指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应的能力。
3、在供给和需求的互相平衡下,市场同样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市场的均衡过程就是商品均衡价格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4、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一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首先,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商品过剩,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供给量,这样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到均衡价格水平。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商品短缺,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5、简单的说。供过于求,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供不应求,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但始终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而不会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