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镇是重庆市“蔬菜基地、李子之乡”,位于永川市西南城郊,距城区3公里。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集镇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总人口2.6万人,场镇常住人口2500人。全镇辖5个村、1个居委会,132个社。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39亿元,财政收入2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1元。青峰区位优势明显。水、电、气、路、闭路等基础设施完善,永川市一环路穿境而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建成二级汽车站1个,两个水厂日供水量达650吨,电容总量38万千伏安,天然气供气到户,电信、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全镇,工商、税务、公安、金融、医院、学校、邮政等部门齐全,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办事方便。现全镇有企业23个,其中家具企业10个,欢迎家具、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等企业优先入驻。工作思路:青峰镇按照“夯实农业基础、壮大工业实力、建设精品集镇、服务永川城区”的工作思路,从“生态、绿色、休闲、诚信、文明、创业”六个方面,全力打造永川城市后花园,力争2013年,确保2015年实现青峰全面小康社会。一是建设生态青峰。大力实施公路沿线绿化、河岸湖岸绿化、山头绿化三个绿化工程,力争3年内使青峰的绿化率达到50%以上,使青峰的山绿水美,空气清新,环境亮丽,成为永川市民的天然氧吧。二是发展绿色青峰。立足服务城区,以丰富的绿色食品,供应永川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饭桌子,做到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蔬菜、水果、粮食、畜禽及水产等农产品无公害化率达90%以上。三是打造休闲青峰。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具有特色风貌的民居商贸小区和青峰广场,培植农家风味美食街,建好休闲娱乐场所设施,五年内使青峰集镇形象彻底改观,成为永川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感受乡村风味的最佳之地,使到青峰来进行农家乐旅游的客人看有农家景、钓有农家鱼、吃有农家饭、喝有农家酒、住有农家房、买有农产品。四是创建诚信青峰。大力倡导诚信风尚,通过一系列诚信创建活动,全力创建诚信青峰人、诚信政府、诚信环境。五是塑造文明青峰。强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大力倡导文明风尚、优化人文环境,不断提高青峰人的文化程度、科技应用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
永川资源丰富。煤、铁、天然气、石英砂储量巨大。盛产茶叶、黄花梨,出产生物化石桫椤,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猪、桔柑、楠竹、蚕丝生产基地,享有“三江粮仓”之称。永川豆豉、松花皮蛋久负盛名,永川秀芽、“巴山渝水”饮誉中外,露华浓香飘万里。化工、机械、建材等支柱产业的产品走俏市场,是西南地市最大的汽车凸轮轴生产基地。茶山竹海景色宜人,万顷茶园东南亚第一。卫星湖、黄瓜山风光旖旎,亚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引人入胜。 一、农业 切实加大“三农”投入,积极兑现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区投入农业发展资金1.22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农业资金7003万元,发放各类财政直补资金3055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得到切实加强。2007年全年硬化(油化)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农村短途客运线路13条,新建、改造人行便道525公里;孙家口水库建成清库,松溉长江提水工程顺利推进,整治销号病险水库6座,修复整治电灌站306座,打机井4185口,解决6.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完成“一池三改”3490户;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2万亩,新建森林生物防火阻隔带110公里,发展速丰林3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8万亩,新建设水果、蔬菜、茶园基地共1.53万亩,改建桑园1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扎实推进,建成渔业病害、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8个、“三品”认证69个。农业产业化工程迈上新台阶,新增重庆市级龙头企业5个、综合服务社和专业合作社40个。气象预警中心和区域观测网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3.7亿元,增长25.3%;农业增加值实现21.9亿元,增长10.7%。全力抗旱抗灾促春耕,粮食产量突破50万吨,达到50.01万吨,比上年增长25%。出栏生猪95.2万头,永川区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出栏小家畜禽2677万只。 按现行价计算,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实现农业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174906万元,比上年增长24.2%;林业实现产值55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养殖业实现产值151674万元,比上年增长26.9%。 二、工业 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制造、能源化工、轻纺食品、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区工业经济再创新高,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有效增强,2007年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7家,达到1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5.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1%。全年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21.4%。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6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实现利税11.3亿元,比上年增长72.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4。 工业园区发展日新月异,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07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园区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5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入库税金1.1亿元。园区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31.2%。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集中度快速提高,中山组团、大安组团、港口组团分别被确定为重庆市电子信息(元器件)产业园、市级印刷包装特色产业基地、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重庆啤酒、松填汇钽电容、紫光化工甲醛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竣工,理文纸业、大功率柴油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初步显现。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供气指标1500万立方米;建成500千伏板桥输变电工程,电力供应总量达8.2亿千瓦时;煤炭产量达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