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线形经济模式而言的,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模式涉及的行业非常的广泛,包括农业,手工业,加工制造业等。
简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
聚焦1+N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岚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要聚焦‘1+N’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岚县农业稳产增效,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84万亩。
粮食播种40.76万亩,总产量达到1.47亿公斤。
马铃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土豆宴全国推广工作稳步推进。
沙棘、生态养殖、食用菌种植、小杂粮加工等特色农业集群发展、不断壮大。
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报告》提出,将继续加快马铃薯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谋划实施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启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以数字创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做“优”马铃薯主导产业。
以打造“三晋种薯第一县”“全国马铃薯主粮化开发第一县”为目标,加快培育马铃薯市级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提升岚县马铃薯知名度;高标准建设水肥一体化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5000亩、种薯繁育基地10000亩,争取年生产微型薯5000万粒;持续加大土豆宴推广力度,推动省城1个土豆宴配送中心、2个连锁店、8个主食坊年内建成投用;积极开发马铃薯醋、马铃薯酒等特色农产品,不断提升马铃薯精深加工水平;规划建设土豆交易市场,推动构建“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品牌平台”一体建设的马铃薯产业体系。
做“大”特色农业产业。
推动养殖业扩群增量,支持山西新大象公司新建3个生猪养殖场,全县生猪产能达到50万头、出栏15万头;因地制宜发展肉鸡产业,全县肉鸡出栏达到600万只以上;以普明、社科为重点,大力发展湖羊养殖项目,启动湖羊产业园二期项目,新增湖羊种羊2000只;推动种植业提质增效,以东村镇、上明乡为重点,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年产菌棒力争达到1000万棒;以王狮、岚城、顺会为重点,推广糯玉米种植3000亩;高标准建设小杂粮基地3000亩,亩均补助500元,推动小杂粮产业做大做强。
支持普明、社科、上明、界河口新建蔬菜、中药材、玉木耳、沙棘苗大棚155座,积极推动普明镇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推动沙棘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沙棘示范基地10000亩,其中界河口3000亩、王狮乡2000亩、社科乡3000亩、岚城镇1000亩、顺会乡1000亩;加大界河口、王狮2个种质资源圃扶持力度,对圃地保存的沙棘品种每个奖补3000元综合管理资金,对全光雾化大棚繁育的苗木每株补助0.3元,全力培育沙棘种质资源。
加大沙棘综合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力争沙棘产业收益达到10亿元;推动加工类产业发展壮大,继续支持老磨坊粗粮八宝粉项目建设,推进高粱、辣椒、糯玉米精深加工,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岚县将按照县委“123”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党建统领,推动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创新强县战略),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而继续奋斗。
答案:(1)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龙头企业使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机械,进行一定规模的养殖,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2)实施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参与相关标准制订,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统筹协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龙头企业合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确保口粮、饲料用粮和种子用粮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粮食深加工。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保障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的合理用地需求。
(4)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支持龙头企业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节水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研发和应用餐厨废弃物安全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大畜禽粪便集中资源化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