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范文
婚礼五天,抗洪抢险,奋战一线,披一身无畏惧的胆识。
大灾之后,全力秋收,劳苦奔走,树一柱不褪色的旗帜。
近日,哈拉海农场的秋收工作初步告捷,农场在
7.18
洪灾之后,各部门相互协调全
力做好秋收工作,
确保农场粮食颗粒归仓。
无论是在抗洪的一线还是在秋收的现场,
各个基
层作业站工作人员们都奔波其中。
夺取这场秋收的胜利,
保住农场万亩水田,
每粒稻米和每
颗玉米中,都凝结着这些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的汗水和辛苦。
在这其中,有一个个子不高的
90
后年轻大学生,穿梭在人群之中,昼夜奋战在一线,
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第一作业站统计兼技术员李旭。
李旭,
1990
年
3
月出生,
2011
年
7
月参加工作,一直从在农业生产工作,服务在一
线。他身兼两职,每份工作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常年奔波在农业一线,耐心为种植户
们排忧解难,是哈拉海种植户们的亲密朋友;
每项工作都认真负责,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是
部门负责人的得意助手;怀赤子之心,服务职工群众,是最美的哈拉海基层工作者。
43
个昼夜奋战抗洪一线
在
2013
年
7
月
18
日,哈拉海农场遭遇第一次强降雨,加之上游三个水库同时泄洪,
农场内各个沟渠、堤坝、排干不堪重负,灾情十分紧急。农历六月初六,也就是公历
7
月
13
日,李旭刚刚回老家举办婚礼。得知农场出现险情,李旭不放心那些精心培育出的水稻
秧苗,
第一时间回到农场,
与农场干部职工一起抢排洪水、
抢修堤坝。
溃堤的地点进不去车,
他就徒步近
15
里到达漏点,扛沙袋、筑洪堤一刻也不松懈。午饭就在抗洪现场吃几口方便
面、喝几口水,然后一刻不停歇地继续抗洪抢险。
农场在洪水发生后,
第一时间设立的强排泵站,
24
小时不停歇抢排农田积水,
李旭说
自己年轻,主动要求负责洪水的晚间监测和泵站的巡视。在坚守抗洪抢险的
43
天里,晚上
基本没回过家,
困了就在车上躺躺,
渴了喝上几口矿泉水,饿了找饼干充饥。他的新婚妻子
不放心,
总是一有时间就陪他一起坚守在强排站,
为李旭和与他一起值班的种植户们送去点
热乎的饭菜。
在抗洪抢险工作上,
李旭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
中,
带领种植户们日夜守护着大堤,
保护着哈拉海农场的农田,
保卫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的
安全。
李旭的突出表现,
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不仅展现出了新时代大学生风采,
也体现出
一名基层干部的英雄本色。每一个和他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他所折服,每一个种植户,
无不对他钦佩。颠覆人们对
90
后这年轻一代吃不了苦、担不起责的误解,成为了青年们学
习的榜样、效法的榜样。
现如今,洪水已经退去,秋收也到了尾声,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说起
7.18
特
大洪灾中的经历,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那是我的责任”。
87
户水田完成黑色越冬
在哈拉海农场秋收时节的一片片农田里,随处可见紧张收割的人群与往来整地的机
械。让粮食颗粒归仓,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李旭就在秋整地收割现场,监督指导整地,挨家
挨户讲解今年灾后秋整地工作的最佳方法和注意事项。
秋整地工作是一季管两年的农业生产
重要环节,
秋整地任务完成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明年春耕生产。
为了让种植户们认识到秋翻
秋整地的科学性与重要性,
李旭与他的同事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采取工作队入户、
悬
挂标语、出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督促种植户提早检修农机具,
备足燃油等物资,把
秋翻秋整地的有关知识讲给种植户们听,
写给种植户们看,
教给种植户们干,
激发种植户秋
翻秋整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针对今年灾情大、秋收进度慢、秋收难度增大,哈拉海
农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
帮助农户加快秋收和秋整地,
李旭身为基层管理人员,
身先士卒发
挥好带头作用,
与农场党员干部一起助农秋收。
遇到受灾严重收割机械无法作业的地带,
他
们就穿起雨靴、
拿起镰刀,
帮助种植户一颗颗地抢收水田里的庄稼,
保证粮食早日颗粒归仓。
李旭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适时组织秋收秋整地工作。帮助种植户协调机车,
抢抓封冻
前的有限时间,
积极完成秋整地工作任务。
忙完了这块地,
李旭又先后到其他几块整地现场
去看作业情况。他身兼数“职”,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深入一线连夜奋战抓紧带领农
户抢收农时,做到太阳不落他不回。截至目前,在他负责的第一作业站,累计有
87
户完成
秋整地工作,保证了
22707
亩稻田黑色越冬,为明年的春播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李旭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哈拉海农业生产工作第一
线,为农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刻苦钻研业务,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农场农业生产实际,
编写各种生产试验总结,
为更好服务职工群众打
下基础。自从春播工作开始之后,他就没有休过一次周末,农业工作繁重,
特别是身为农业
技术人员,
水稻各个生长阶段都需要倍加呵护,
加上今年的严重涝情,
水稻后期的培育工作
更是重中之重,李旭丝毫不松懈,奋战在一线,服务在一线。
2
年多实战汗水挥洒良田
困境中,他是表率,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也是榜样。平时的他很好学。职工书屋是他
的加油站,
各类农业技术的书籍他都知晓,
他的同事找不到的书,
都要问他相关书籍放置在
何处。
而他读书的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他觉得自己的农业知识不够,
害怕解决不了种植户提
出的问题,
耽误培育优质的水稻秧苗,误了农时就是误了秋收。他不仅喜欢借书,
更喜欢买
书。看书的时候,有了想法就想写在书上,所以一本书看完,总会把书写得密密麻麻,就不
能还了,所以只好买。他很执着。他从参加农业工作以来一直坚持记录各种农业生产经验,
翻开他的笔记本,
从选种到施肥再到田间管理等等,
各方面的内容应有尽有。
有的是本农业
书籍的学习笔记,
有的是网上查找的解决农业问题的办法。
他总说,
这才是他最宝贵的知识
财富。他很敬业。在农业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无论多么辛苦,只要上级指示要求
做到的,
李旭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他很实干。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
话就是:
“既然咱们干了,就得干出点名堂来。如果只图挂个名,还不如不干呢。”这句朴
实无华的话,
可能就是这位年轻人的信仰,
所以部门负责人与种植户们都十分信任他。
他很
诚恳。
平时只要他看到什么农业方面的好书,
就会热情地介绍给他的同时。
提醒他的同事们
要注意积累,还留作业迫使同事积累。同事们都很认可这位小同志。李旭他的好学、他的执
着、他的敬业、
他的诚恳,
跟他在一起,他的同事们都觉得时时刻刻像有一台马力强劲的发
动机在你推我赶中前进,这些都是他的人格魅力。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就要无私奉献,不能图名图利,只有在工作
中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干点事,
心里才会踏实。
不善言辞的李旭是这样想的,
也是这样做的。
李旭正将青春的光和热奉献给了哈拉海农场,
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
他桌上常常摆着一本厚
厚的农业经验笔记,
如果没有平日深入一线的走访调研,
没有长时间的深入思考,
这些东西
是不会有的。难能的是,
90
后的他,一直这样坚持地做着。
用脊梁背负年轻一代的时代担当,用智慧武装有志青年的坚毅果敢,用汗水挥洒基层
干部的青春热血。勤奋,
奉献于平凡的事业;
沉默,却又成就精彩———这就是默默献于农垦的90后大学生李旭。
截至2017年,钦州市有灵山县和浦北县两个县。
2017年,钦州市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2县2区,全市54个镇,12个街道,98个社区,932个村委会。全市总面积10895平方公里。
1、灵山县辖新圩、佛子、平山、石塘、丰塘、檀圩、那隆、三隆、陆屋、旧州、太平、沙坪、烟墩、平南、武利、伯劳、文利17个镇,灵城、三海2个街道,22个社区居委会,387个村委会。全县总面积3558平方公里。?
2、浦北县辖泉水、石埇、安石、张黄、大成、白石水、北通、三合、龙门、福旺、寨圩、乐民、六硍、平睦、官垌15个镇,小江、江城2个街道,19个社区居委会,254个村委会。全县总面积2526平方公里。
3、钦南区辖黄屋屯、那丽、久隆、那彭、东场、大番坡、沙埠、康熙岭、那思、龙门港、犀牛脚11个镇和水东、文峰、南珠、向阳、尖山5个街道,35个社区居委会,130个村委会。全区总面积2594平方公里。
其中有政府派出机构2个,分别是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东场、犀牛脚、龙门港3个镇和7个社区、2个村委会,三娘湾旅游管理区代管3个社区。
4、钦北区辖板城、新棠、长滩、小董、大垌、那蒙、大寺、贵台、大直、平吉、青塘11个镇和长田、子材、鸿亭3个街道,22个社区居委会,161个村委会。全区总面积2217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钦州市的建制沿革
秦,今市境属象郡地,郡治所在临尘县(今广西崇左)。汉初(前206—前111年),属南越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合浦县地,县城在今市境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古城头。
隶属交州合浦郡,郡治所初在徐闻县(今属雷州市地),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迁来合浦县,与县治所同在县城里。三国时属吴国,县名不变。孙权黄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孙亮时(252—258年),复名合浦郡,郡、县治所仍在合浦县城内。
晋,沿袭吴制,郡、县名称与治所驻地不变。南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析合浦县地置广州临漳郡(今浦北县属其地)和交州宋寿郡,宋寿郡下辖宋寿、宋广2个县。宋寿县治在今钦北区平吉镇古城角村;宋广县治在灵山县陆屋镇。
其后至明朝依次改为钦州路、钦州府、钦州、钦县(其时钦县与灵山县同隶属廉州)、钦州(复辖灵山县,钦州隶属廉州府)。清初,钦州改为散州建制,灵山县直隶廉州府。
光绪十四年(1888年),钦州升为直隶州,同时增置防城县,隶属钦州直隶州;又从灵山县划4个练来属钦州。
今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境属其地大部分。民国,今市境大体分为钦县、灵山、合浦(部分)3县,
依次隶属广东省的钦廉军政府、钦廉绥靖处、钦廉道(以上治所驻地均在今钦州城区)、南区绥靖处(驻今茂名市)、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今合浦县廉州镇)。
1950—1965年,今市境大体仍分为钦县(其中短期分设钦北僮族自治区县,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准钦县改设钦州僮族自治区县,1964年2月25日正式成立,1965年8月1日又改为钦州县)、灵山县、合浦县(部分,即今浦北县)3个县,
依次隶属广东南路专区(治所在湛江市)、广东钦廉专区(先驻北海市后驻钦州镇)、广西钦州专区(治所在钦州镇和廉州镇)、广东合浦专区(治所在廉州镇)、广东湛江专区(治所在湛江市)。
1965—1994年,今市境分为钦州(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钦州县改设钦州市,1984年3月1日正式成立)、灵山、浦北3个县,依次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钦州地区,专区、地区治所驻地均在钦州镇。
1994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置钦州市(地级),同年10月28日挂牌。同时,把县级钦州市分为钦南、钦北2区,与灵山、浦北2县同隶属钦州市,政府驻钦州镇。1996年6月14日成立钦州港经济开发区。
1997年1月,钦州镇从钦南区析出,以其境和沙埠镇的东南、小江、五里桥、山塘、沙坡、北营、西北、高岭8个行政村和尖山镇尖山村委的环头村组成钦城管理区,钦城管理区辖文峰、向阳、南珠、水东4个街道办事处。
2003年9月撤销钦城管理区,并入钦南区。2006年7月,分钦南区犀牛脚镇三娘湾村委会等地设立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直隶于市。
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灵山县、浦北县等均为钦州市辖域。?
钦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