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种注意事项
1. 播种日期。春播为宜。一般5cm土温达到10℃以上即可播种。也可在塑料小拱棚的温床上培养。播种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过晚,遇高温多雨,土液干燥变硬,种子发芽困难,出苗后生育期短,也不利于越冬。每亩苗地播种量为800-1000 克。
2.?种子处理。芦笋的种皮坚硬,播种后吸水发芽缓慢。为促进种子尽快发芽,选择饱满的新种子,用40%甲醛100倍溶液消毒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2-3天,换水每天一次,然后在28-30℃促进发芽,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种子一周左右发芽,发白时播种。
3.?播种。苗床宜选向阳、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播种后,幼苗出苗快,长势好,容易长高。苗床肥应施腐熟的厩肥、复合肥和人畜粪便。将其均匀地倒入土壤中。边框按150cm制作,并浇足底水。种子按株行8-10cm穴播。每穴一粒,用1cm左右的细土覆盖,然后盖上地膜,出苗后及时将地膜拱成棚。
4.苗木管理。苗期每月追施一次,每亩施烂粪1500-2000公斤,尿素2-3公斤。苗期将石灰粉1份与植物灰分10份混合均匀后施用,以防青枯病。
二、定植
1.整地施肥。芦笋的根系深深地嵌入土壤中。因此,在种植前必须将土地深翻。将土块耙细后,即可开箱种植。芦笋应适当密植。一排种植,行距150-160cm,株距33cm。每窝一株,亩产约1300株。
2. 定植时间。一般是春季育苗,秋季播种。小拱棚培育的幼苗可在6月上中旬播种。苗高40-50cm,肉质根10根以上,苗龄100天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下午播种,定植后浇水。
3.苗木种植方法。育苗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伤害,大苗和小苗分开种植。提倡以大苗代替小苗。种植深度从地下茎到沟面约14cm。每排苗的球茎芽垂直于同一方向的沟渠。定植幼苗时,将根系拉直,并用细土覆盖根部。用手轻轻按压,覆土8-10cm,定植后固定根水。检查10-15天后,若缺树应及时补苗,1个月后覆盖种植沟。
三、现场管理
1.间作除草和间作。芦笋在定植当年很容易长杂草,因为它植株小,行间距大。需要经常犁地和除草。可以在行间种植卷心菜、萝卜等短杆蔬菜。翌年,芦笋地上茎虽长得较多,但为不影响日后植株的发育和产量,一般不采摘幼茎,不套种作物。
2.?追肥。芦笋的追肥仍以农家肥为主,辅以钾肥、氮肥和饼肥。一般一年施1-2次。施肥方法是沿种植线一侧开一条施肥沟,将肥料放入沟内,然后每亩覆土3000公斤左右。第一年和第二年,因为植株小,可以少施肥,后面随着植株的生长可以增加。
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于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
但在定植初年,田间枝叶覆盖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浅,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杂草,并进行多次培土。
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严重伤根。
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
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杂草。
扩展资料:
芦笋的功效
1、增食欲、助消化。
芦笋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膳食纤维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西方,芦笋被誉为“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
现代营养学分析,芦笋蛋白质组成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比例恰当,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以天门冬酰胺为主体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氮酸。
2、抗癌。
据现代医学研究,芦笋中含有的天门冬酰胺是一种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芦笋还含有芦丁(维生素P)、抗坏血酸(维生素C)、甘露聚糖、胆碱、精氨酸等,对维持毛细血管形态、弹性及生理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实验证明,芦笋能显著抑制由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胃癌前病变。
百度百科-芦笋
人民网-芦笋功效惊人 增加食欲还能保护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