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 1949年,粮食亩产87公斤,总产量581.45万公斤。合作化后,1958年粮食亩产达166公斤,总产1191.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40公斤,总产1403.3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镇农业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倡导科学种田。2000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亩产653公斤,总产580万公斤。
该镇土地肥沃。 1979年,有16个生产大队被划为青岛市蔬菜专业队,菜田面积2117.07公顷,占可耕地面积67.29%,年供青岛市蔬菜26051万公斤。1994年5月,城阳新区建在该镇中心地带,菜田面积大减,全镇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建立了后田村、古庙头村、 皂户村等8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后田村示范园占地44公顷,种植国外名、优、稀、特盆花等40余种和多种名优无公害蔬菜,年经济收入1100余万元。古庙头村无公害蔬菜园被青岛市财贸委员会定为市级蔬菜示范区, 季育优质菜苗300万株,年产商品菜350万公斤。 在东部山陵地栽种苹果、桃、葡萄等果树,年产水果50.1万公斤。
该镇重视植树造林, 创造优美、舒适环境。在山区植龙柏、黑松、蜀桧等树4.5万株。平原林网及四旁植毛白杨、苏柳、水杉、法桐等17.8万株。银杏、茶叶等经济林地74.6公顷,苗圃园地51.7公顷。
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3025亿元(不变价) ,完成增加值1.58亿元(现行价)。其中,种植业8647万元,林果业118万元,畜牧渔业4260万元。粮经作物产值比为3∶7。
第二产业 建国前,除城阳村有火柴、面粉等几家私营小厂外,域内仅有烧制砖瓦盆、烧锅、榨油等个体手工业。建国初期发展不大。1958年后,建立城阳再生棉织厂、修配厂、颗粒厂、水泥厂、制桶厂、木器厂、东林减速机械厂和城阳拖拉机站等企业。 1978年, 社队企业已达59个, 总产值2320万元,创利税469万元,从业人员3200人。1978年后,建立城阳文教化工厂、变压器厂、鞋厂、电缆厂、粉末涂料厂、锅炉厂、 阀门厂等。1984年,企业已达203个。农村体制改革后,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发展加快。1990年,镇村办企业达307个,从业人员18255人,年总产值4.4924亿元。1991年,在“中国乡镇企业十大百强”评选中,该镇名列全国产值最高的百强乡镇第39名。1992年,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该镇的三大海产品加工集团公司--青岛佳元水产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亿路发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正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由城阳颗粒厂、城阳第二水泥厂、城阳如意林食品厂转产组成。 三个公司现已具备年加工海产品10.85万吨的能力,拥有冷冻7.5万余吨的冷库, 并有自营进出口权,其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亿路发集团公司生产的“亿路发”牌福、寿、喜鱼糕和模拟蟹肉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新产品奖和畅销产品奖。正进集团公司生产的冷冻鳕鱼片系列荣获第五届中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 青岛喜盈门集团公司生产的“喜盈门” 牌巾被系列产品,1992~1995年连续4年荣获全国最畅销国产名牌产品金桥奖和中国名牌产品、 中国家纺行业名牌、山东名牌产品等荣誉。青岛特种汽车集团公司生产的“青特”牌10-40T集装箱半挂车获第二届中国优质与名牌产品博览会金奖和山东名牌产品称号。青岛东林减速机械厂研制生产的WL蜗轮减速器,获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青岛统帅电动门有限公司生产的IDM-S摇控电动伸缩门, 填补了国内此类产品的空白。1992年,镇村办企业总产值9.3206亿元,创利税9764万元,形成了轻纺、机械、食品饮料、化工建材等优势行业和以巾被、集装箱拖车、海产食品、变压器等名优产品为龙头的11个企业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公司等17家企业通过ISO9001和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认证。著名商标有“喜盈门”“青特”“开拓”“统帅”“迎春乐”等。80年代,随着山东省第一家外商(泰国)独资企业--青岛正大有限公司落户该镇以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1994年,全镇引进外资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130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0万美元。2000年,全镇引进内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20个,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88个,合同利用内资11.6亿元, 实际利用内资2.78亿元,三资企业上缴税金4012万美元。300多种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年创外汇3.4亿美元。
建筑业:建国初期,该镇只有农工结合的泥瓦匠。1958年后,各大队基建队相继建立。 1977年,城阳人民公社建筑队成立。1978年,共有10个建筑队,从业人员580人。1984年后全镇组建了12个建筑公司。通过学习先进建筑技术和更新设备,各建筑公司提升了资质等级。城阳恒泰建筑公司,1996年承建的中国农业银行城阳区支行新区北小区3号住宅楼, 被评为山东省优质工程。2000年,全镇有12个建筑公司,从业人员2832人,专业技术人员365人,创产值2.812亿元,利税2700万元。
2000年, 镇村办企业发展到560个,从业人员28236人,固定资产11.7757亿元,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75.0912亿元,完成增加值15.82亿元,创利税4.12亿元。
第三产业 建国前,该镇仅有城阳、仲村两村设有集市和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店铺。1951年,城阳镇消费合作社、仲村联村供销合作社成立。1953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将城阳、 仲村两个合作社合并成立城阳集供销社,196 1年改称城阳供销社,下设11个村供销店和6个代购代销点,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7 2年, 建成城阳百货大楼,成为城阳地区购物中心。1978年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渐繁荣,个体工商户达到1305户。1985年,建立城阳蔬菜批发市场,容纳蔬菜、 水产品、果品、副食品、百货等1.6万余个摊位。1994年,城阳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行业100强”,名列百强集贸市场第5位。9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该镇的仲村、西城汇、大周村、北曲等集市及南疃、小寨子村小商品、 食品街共设摊位3600余个。 2000年,全镇有商业、餐饮、服务等个体工商户216 7户,从业人员1.3万人。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86亿元,上缴税金4622万元。
特色产业 境内有青岛喜盈门集团公司、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种汽车集团公司等11个大企业集团,建立了7个工业园和8个高效农业园。这些企业集团和园区的建立,构筑了以乡镇企业为支柱,城郊型高效创汇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该镇地处青岛近郊,系城阳区政府驻地,随着青岛市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和房地产开发业成为新兴产业。
MAX科技园(青岛红湾)别墅容积率为:1.88。
MAX商务红湾深谙城市发展战略,青岛未来核心战略投资新沃土——青岛高新区。青岛高新区以胶州湾为依托,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承载和引领功能,必将成为城市产业核心点睛之笔。MAX商务红湾借势高新区成为青岛新一轮经济发展重点区域,青岛城市发展历史上第三代新城之历史机遇,重构未来青岛产业格局。天瑞金集团十年心血历程,形成了一套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产业地产创新运营MAX模式。以MAX空港企业园、MAX泰达科技园等为产业地产代表作,奠定了城市高端产业地产运营商姿态。2014,天瑞金携MAX品牌——MAX商务红湾入驻青岛,依托青岛产业外向型特征,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结合自身产业地产创新运营模式,延续MAX系人文科技精神,势必会为青岛产业格局注入强劲动力,重构城市生产方式。MAX商务红湾,一期总建约8万余平方米,64栋,一期北区40栋,南区24栋,倾力打造低密度别墅版企业独栋,由世界设计大师亲自担纲,借鉴哈佛大礼堂,沿袭耶鲁大学立面,运用“陶红砖、花格窗、石材榫、八角屋”为建筑符号,承袭低碳化全球前瞻理念,以当代原创手法打磨“学院派”建筑典范,引领企业科研办公新潮流,为企业成长提供可传世的建筑空间。
MAX科技园(青岛红湾)别墅位于:广盛路77号。
装修情况为:毛坯。
绿化率:25%。
物业类型:别墅。
产权:50年。
点击查看:MAX科技园(青岛红湾)别墅更多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