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有一名90后的新农人,在蔬菜大棚里面养鱼,用鱼菜共生这样的模式来发展农业,而这种模式也是值得推广的。
今日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消息,一名新农人在蔬菜大棚里面养殖一些鱼,而这里的养殖设备也是非常的新颖,这跟传统的鱼塘养殖鱼的密度会有所不同,看起来这些养鱼的容器是比较小的,但是鱼活动量比较大,而且这种鱼养出来肉很紧,口感也不错。在无锡市的一个小区街道,旁边就有一个蔬菜大棚这名新农人就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养鱼和种蔬菜的一种模式也说出了这种模式的优点。
而将这种模式也叫做与菜共生的一种模式,主要是让绿色的水产品变得更智能化,这也是健康的养殖系统,不仅会融合水产养殖技术,也会融合动物营养保健技术,还有工业化水处理的技术以及微生物调控技术,再加上水培菜技术的系统将各种系统结合在一起。这名新农人既能够养鱼同时还能够兼顾种菜,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模式,也可以发现能够一举两得。
在养殖鱼的过程中,会有一套内部的循环影子系统,主要养殖的鱼类有草鱼,鲈鱼,还会实现水产养殖吴炜水,在种植蔬菜的时候也不会稠肥料,这是生态化的一种高效养殖和种植,通过尾水的固液分离之后直接将液体通过微生物处理物理处理以及水培菜吸收,这样的环节直接可以进入到原值循环利用的一个步骤,一些固体部分直接当做蔬菜的基质,从而利用成为了一种肥料。这样的蔬菜大棚直接被分为了三个部分,有种菜的地方也有水培蔬菜的地方,还有养鱼的地方,是非常科学的一套养殖系统。
无锡有许多的特色美食,著名的小吃有无锡小笼、酱排骨、馄饨、无锡三白、太湖船菜、油面筋、玉兰饼、豆腐花等等。如果想将美食一网打尽,可以前往崇安街和南禅寺步行街,这里有许多的特色美食。
无锡小笼无锡人习惯把小笼包叫做“小笼馒头”,在无锡小吃中,最有名的当属小笼包。无锡小笼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肉馅本身有甜味,还要加酱油,所以馅儿看上去是酱油色的,皮是发酵过的。秋天螃蟹当令时,馅中会加入熬熟的蟹黄,成为让人垂涎三尺的“蟹粉小笼”。名气大是王兴记,真正受无锡人推崇的是熙盛源,另外忆秦园的蟹粉小笼上过《舌尖上的中国》,不妨一试。
参考价格:32元(忆秦园蟹粉小笼)
酱排骨无锡排骨,传统名称叫“无锡肉骨头”,选用一头猪身上仅有的七、八斤小排为原料,用黄豆酱油,绵白糖,黄酒,还有葱、姜、茴香、丁香、肉桂等烹调,用文火烧两个小时。色泽酱红,吃起来甜咸入味,汁浓味鲜。你可以找间餐厅坐下来舒舒服服的点上一道来享用,也可以学无锡人就这么边逛边吃,风味也是极好的。
参考价格:14元(三凤桥)
馄饨馄饨作为中华大地上的大众平民美食,也在无锡的美食里占有一席之地。最富盛名的是开洋馄饨,底汤鲜美,外皮爽滑,馅料新鲜、味美,还有鲜美的开洋(去皮晒乾后的虾)、爽口的榨菜等配合,有汤、干拌、红汤辣馄饨等作法,风味各有千秋。
手推馄饨也是无锡比较有特色的,馄饨皮绵软弹牙,和开洋馄饨一般吃汤馄饨不同,手推馄饨多是干拌。
参考价格:7元(曹张手推馄饨)
无锡三白无锡三绝之一,银鱼、白虾、白缌鱼号称太湖三白,利用太湖三白所制作之菜肴的选料,极为注重食材的新鲜程度;故而最适合在水边或船上烹制太湖三白。烹制手法多为清蒸白灼,强调保持食材的原味。无锡十大名菜中水晶大玉(虾)、糟煎白鱼等都能看到无锡三白的身影。
参考价格:三道菜人均约50元。
太湖船菜太湖船菜据说已有2500年历史,是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以往在船上吃饭不同,现在大部分都在岸边的船菜馆享用。菜品以不同季节、太湖中盛产的湖鲜为主料,配以相应的副食、佐料,用炒、煎、焖、蒸、氽、炸烹饪方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具有绚丽素雅、酥嫩鲜甜、色香味俱全的特点。到了船菜店家,最常点的是无锡三白。
参考价格:人均81元(太湖船菜馆)
豆腐花豆腐花是无锡的名点之一,既嫩又热。吃的时候,加上熟酱油、葱花、紫菜、虾皮、榨菜末、白糖、麻油等调味品,成为无锡老少皆喜欢的风味小吃。豆腐花入口即化,喉咙里有浓浓汤汁的鲜感,如果你再加一点点辣时,甜而不腻,咸而不淡,还有一点点辣辣的感觉。
参考价格:5元
玉兰饼据说玉兰饼是因为它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玉兰花正开而得名,用糯米和肉馅做成的。
肉馅要事先拌好佐料,包在糯米和成的面里,然后下锅煎。煎好后的玉兰饼色泽诱人,外脆里香,江南一带的人常用来当早餐和豆浆一起食用,一定要刚出炉的才好吃。
参考价格:2元(毛华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