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单位: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917×dh382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9天.株型紧凑,株高272cm,穗位高98cm;幼苗芽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全株叶片18-19片;雄穗分枝中等,花药绿色;花丝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cm,穗粗5.2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3.5-35.0粒;黄粒,红轴,马齿型,千粒重312.8g,出籽率******.6%.
品质分析:2007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籽粒粗蛋白质9.37%,粗脂肪4.08%,粗淀粉73.46%,赖氨酸0.314%,容重724g/l.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2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3等级部标.
抗性鉴定:2007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0.0),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级)、茎腐病(15.8%),感大斑病(7级)、小斑病(7级)、矮花叶病(49.3%)、玉米螟(8.0级).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域试验(4500株/亩1组),平均亩产618.7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3%;2008年续试(4500株/亩3组),平均亩产633.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2008年省生产试验(4500株/亩1组),平均亩产671.6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6%.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密度:每亩种植4500株左右,足墒播种,1播全苗.
2、田间管理:施好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浇好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丰产水.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1号 国审玉2009010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DH382/DH371。母本DH382是国外杂交种选株自交选育,父本DH371是自交系5003杂株选系。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0片,幼苗叶鞘浅紫色,花丝浅紫色,花药**。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5天,株高280厘米,穗位100厘米,倒伏率0.4%、倒折率2.0%,大斑病和锈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病级均为7级、粗缩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为30.0%。果穗筒形,穗长17.7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平均15.7行,穗粒数586粒,红轴,黄粒、马齿型,出籽率86.4%,千粒重301克,容重701克/升。2008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高感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1.9%,粗脂肪4.1%,赖氨酸0.37%,粗淀粉69.27%。
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3处试点16点增产7点减产,平均亩产669.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5.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摘 要] 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承德是农业大市,笔者从承德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发展绿色农业的必要性及比较优势条件,提出了“强化一项基础,推行二种生产模式,培育三大体系”的工作思路和“加强宣传、制定规划、扶持龙头”等建议。
[关键词] 绿色农业;优势条件;思路建议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自国外于20世纪初期提出,经过了思想萌芽、研究试验、加快发展三个阶段,已有70多年的历史。各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实践证明,绿色生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其生产出的绿色食品符合现代消费时尚和时代潮流,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国正式提出绿色农业这一概念是在199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加入WTO后绿色壁垒的形成,人们对绿色农业、绿色产品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承德市是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农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较高,同时又是“大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从长远讲,顺应潮流,发挥优势,打绿色牌,走绿色路,对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在国外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等,是以无害于环境的高级“绿色”技术为依托的农业生产过程。通俗讲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洁净的土地上,采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洁净的农产品的过程。在我国,绿色食品是指由国家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目前分AA级和A级。绿色食品不同于现在人们经常谈到的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主要是控制化学合成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使生产出的产品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无害。而绿色食品是比无公害农产品对品质要求更高、对生产要求更严的产品,更注重产品的安全、优质、营养。A级绿色食品对有害物质的最低含量要求比无公害农产品还要严格,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根本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基本上等同于有机食品,相当于纯天然食品。
发展绿色农业,既要注重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又要注重将农业这一大产业贯穿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承德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
1.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承德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民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来源于农业,绝大多数农户靠“种地”维持生计。而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全市共有耕地561万亩,农业人口287万,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1.95亩。而且随着“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退耕面积逐年增加,人均耕地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再加上“十年九旱”的市情,一遇旱、涝等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将锐减。因此,延续传统的粗放生产经营道路显然步履维艰。只有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绿色食品的机遇,从抓产品数量向抓产品质量转变,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经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才能提升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层次和水平,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过多地依赖于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不仅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品质,日积月累还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条件。同时,承德市是坝上高原和冀北山地向海河、滦河过度地带。大部分国土是京、津、唐等大中城市的主要水源供应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对水源补给和供应数量及水质的要求将不断增加。因此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京、津等大城市和海河、滦河、辽河流域广大平原农业高产地区的生存与发展。通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有害物质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人与环境的良性循环系统,实现物质产出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的。因此,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既是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北部,既有坝上高原,又有冀北山区,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而且由于近几年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种植结构逐年优化,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人们的生产经营意识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绿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气候条件
承德市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无霜期62-182d,年降水量400-800mm,年平均气温-1.4-10℃,南北相差10℃,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小气候区,农产品资源丰富。
2.生态环境
承德山青水秀,林地、草场面积、水资源总量均占河北省首位,污染源少,病虫害少,境内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且为诸水系之上源。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7.6亿立方米,平均亩耕地占有量728立方米。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条件得天独厚。
3.地理位置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邻京津,北靠辽蒙。市中心距北京210km,距天津350km。可以使承德市的绿色食品当天运达京、津两大市场,特别是京承高速公路建成后,北京市民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吃上承德的绿色食品。
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承德市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自然条件,只要按照标准严格生产,积极搞好与京津等地的联系与合作,生产的绿色食品就不愁没有市场。
4.基础条件完备
全市制定并实施了A级、AA级生态稻、黄瓜、番茄等35项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栽培技术规程,完成了161万亩的产地环境评价,对70个乡镇近60万农户通过认证的耕地全部进行了产地编码标识,全市无公害生产基地达165万亩,建立了60个植保社区服务站;有5个县获得了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资质证书,有10家蔬菜企业获得了北京市场准入资格证书,有8种农产品获得了绿色产品标识,10种农产品被评为省级名优产品;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已通过认证,各县及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都相应地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速测站,农产品监测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条件和手段基本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