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乳业》 《甘肃畜牧兽医》 《中国畜牧兽医》 《吉林畜牧兽医》
园艺花卉类
《中国蔬菜》 《蔬菜》 《中国园艺文摘》 《温室园艺》
农学农作物类
《中国农业气象》 《作物学报》 《中国种业》 《云南植物研究》
粮油食品类
《农产品加工》 《绿色食品》 《食品科学》 《中国食物与营养》
林业类
《中国林业教育》 《林业科技开发》 《中国城市林业》 《世界竹藤通讯》
农资农机类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包装与食品机械》
《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
水产渔业海洋类
《中国水产文摘》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观赏鱼》 《北京水产》
农经类(含农经、农金、乡企)
农业报纸、杂志、农书
1.报纸
《农学报》
《农学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报社地址在上海。它是反映我国农业的第一份报纸。初为半月刊,翌年改为旬刊,每卷(期)25~30页,用连史纸石印。光绪三十一年终止,共出315卷。该报主持者有罗振玉、蒋伯斧等人。报道内容涉及农、林、牧、渔等,尤以蚕桑和茶叶的篇幅较大。
《沪郊农民报》、《农民日报》
《沪郊农民报》创刊于1950年初,1951年底停刊,1958年初复刊。四开四版,五天一期,后改每周出两期。由中共上海市委郊区工作委员会主办;主编田野。报道内容主要是上海市农村工作及农业生产等。数月后该报改名为《农民日报》,发行量10万份。由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总编许思潮、副总编田野。1960年上半年停刊,转办内部刊物《农村工作》。
《解放日报市郊版》
《解放日报市郊版》试刊于1978年7月1日,10月1日起正式出版,1987年底停刊。四开四版,周二发行。由解放日报社主办,历届负责人有贾安坤、龚心瀚、宋超等。报道内容有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农村的方针政策;郊区农村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的经验和典型;农民群众的关心热点和农事动态等。
《上海农垦报》
《上海农垦报》创刊于1982年。由中共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委员会、上海市农场管理局主办。主编纪少华。该报四开四版、周报。主要反映上海农垦系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信息、经验等。
《上海郊区报》
《上海郊区报》创刊于1988年7月1日。由中共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总编朱振天。该报四开四版,每周刊出两次。主要反映郊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重要农事活动的动态等。1990年7月1日改名为《东方城乡报》。
《上海科技报农村版》
《上海科技报农村版》创办于1987年,由市农业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协联合主办,主编姜聚光。主要内容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报道农业科技新闻。1988年因《上海郊区报》创办而停办。
2.杂志
《农村改进》
《农村改进》杂志创刊于民国23年(1934年)11月20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附设漕河泾农学团编印。创刊号刊出了《参加第二次乡村工作讨论会的感想》、《沪西农村未来的危机》、《高桥农村改进区实习工作报告》、《沪西园艺场实习工作报告》等文章。只出刊一期。
《土壤肥料与农业》
《土壤肥料与农业》杂志创刊于民国32年(1943年)11月。季刊。该杂志为中国肥料普及会主办的农业学术性刊物,着重登载土壤、肥料方面的科技论文。主编铁明。刊出四期后停办。
《化肥工业》
《化肥工业》杂志初名《化学肥料》,创刊于1958年10月。月刊。1959年改名为《化工研究技术》,1960年又改名为《化学肥料技术指导》。1963~1965年,改名为《化工技术资料化肥专业分册》,双月刊。1966年起,又改名为《化学肥料工业》。1974年,定名为《化肥工业》。该杂志报道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微肥、叶面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外化肥工业的现代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由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所主办。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农业科技》创刊于1971年5月。原名《农业科技简报》,半月刊。1973年3月,改名为《农业科技通讯》,月刊。1977年1月,定名为《上海农业科技》。1980年2月,改为双月刊。该杂志坚持普及与提高、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反映上海地区农业科技成果。由上海市农学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主编徐开智。
《科学种田》、《当代农业》
《科学种田》,创刊于1972年2月,月刊。是一本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刊物。主要介绍上海郊区及长江三角洲农村实行科学种田的新技术、新经验,同时,介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动态和基本知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1987年,改名为《当代农业》。历任主编有施正书、黄彰栋、王模。1989年起转给江苏省农林厅编辑出版。
《农药译丛》
《农药译丛》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农药研究所主办。主要介绍国外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动态和技术。主编王能五。
《食用菌》
《食用菌》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农业部农业局、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集团联合主办。该杂志着重报道食用菌生产、科研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主编张甫安。
《上海农村经济》
《上海农村经济》创刊1979年,季刊。1986年公开发行后改为双月刊。由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主办,主编陈锡根。该杂志主要介绍上海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的动态和经验。
《上海农学院学报》
《上海农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5月,季刊。该刊是由上海农学院在编辑出版《上海农学院科技资料》的基础上办起来的,主要报道上海农业高等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的成果。
《上海农业学报》
《上海农业学报》创刊于1985年2月,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市农学会联合主办。主编徐新春。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科研和生产领域的科技论文,反映农业科研和生产的新成果。
《杂草学报》
《杂草学报》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张泽溥。该杂志主要刊出上海及全国农田杂草的调查、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农田杂草的防除经验、化学除草剂新品种介绍等。
《上海蔬菜》
《上海蔬菜》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陈恩平。该杂志报道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蔬菜科技和生产流通领域的新经验和新成果,指导蔬菜生产现代化建设。
《上海农业》
《上海农业》创刊于1988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局主办。主编先后由王祖德、陈正玄担任。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生产的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适度规模与农田设施建设、农林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新经验,指导郊区农业生产。
点上面蓝字免费订阅大棚信息!最近,很多消费者反映蔬菜涨价了,不管是超市,还是菜市场,往年这个时候应该处于低位的菜价,为何出现上涨?涨幅有多少?菜价又何时能降?
春天来了,菜却贵了
29日上午,记者走访北京市西城区某菜市场发现,线茄子10元/斤,水萝卜7.5元/斤,普通黄瓜6.48元/斤,小冬瓜6元/斤。
椒类价格更是上涨明显,其中,朝天椒45元/斤,美人椒25元/斤,线椒20元/斤,螺丝椒14元/斤,普通的长青椒也达到7.48元/斤。
▲北京西城区某菜市场内椒类价格。
中新网记者谢艺观摄
在西城区一家超市内,除了青椒等蔬菜,豆角类价格也有所攀升,如油豆角17.98元/斤,豇豆角14.98元/斤,豆王13.8元/斤。
“疫情下,很多菜运不过来,菜价就往上涨了。
像大头白菜,进货价都快4元了,都没敢上架,”菜市场内的卖菜商家告诉记者,“不过也有没涨价的,像油菜,还是3.5元一斤。
”
记者发现,土豆、胡萝卜、卞萝卜等耐储蔬菜,价格仍处于低位。
另外,一些绿叶菜价格也维持在正常水平内。
全国菜价较往年同期涨超两成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3月18日至3月24日,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47元/公斤,比上周下降0.2%,同比上升21.9%。
监测的19种蔬菜价格中,大白菜、青椒、黄瓜、葱头和豆角的价格环比涨幅较大,幅度分别为12.2%、7.7%、6.8%、4.7%和4.4%;莴笋、菜花、西红柿、韭菜和菠菜的价格环比降幅较大,幅度为16.2%、10.9%、8.7%、6.3%和5.8%。
山东潍坊杨女士表示,辣椒价格比较高,超市里小米椒49.9元/斤,杭椒19.9元/斤。
“现在超市里,扁豆,辣椒,蒜薹这些菜是比以前贵了些”,家住山东胶州的王女士向记者表示,“不过土豆、菠菜、芹菜等蔬菜价格还可以,并不算贵。
”
菜价为何较往年同期偏高?
一旦供应上来,菜价会很快回落
▲市民选购新鲜蔬菜。
张亨伟摄
多地出手保供稳价
近期,“一颗大白菜77.9元”、“2颗白菜93元”等个别现象受到关注。
面对部分地区尤其是疫情防控地区蔬菜价格高位现象,多地也纷纷出手。
例如,高岛屋百货一颗大白菜卖77.9元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高岛屋百货公司处以了50万元人民币的顶格处罚,对供货商汪某处以10万元人民币的顶格处罚。
近日,哈尔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所属辖区商超、菜店等重点场所全覆盖检查,查处了哄抬蔬菜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违法行为,并予以曝光。
由于油菜、韭菜、地瓜、黄瓜等蔬菜购销差价超过30%,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相关超市、菜店受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等处罚。
再如,吉林省政府已经向山东、河北、河南等19个省市发函,在东北三省建立了联保联供机制,与辽宁省政府点对点协调,打通产销供应关系,确保蔬菜货源充足稳定。
同时,针对上海吃菜难问题,多地伸出援手,捐赠蔬菜助力上海抗疫。
3月28日晚,10辆满载着120余吨新鲜时蔬的货车从四川都江堰集结出发,连夜开往上海。
3月30日,来自安徽亳州市捐赠的80吨生鲜蔬菜,顺利抵达位于奉贤柘林的冷库,这批蔬菜包括新鲜采摘的圣女果、茄子、丝瓜、菠菜及大量的速冻毛豆仁、玉米段、油菜花、土豆丁、黄秋葵等半成本蔬菜。
近日,商务部也表示,根据需要帮助重点地区建立联保联供机制,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对接蔬菜生产大省、输出大省,强化产销衔接,巩固已有进货渠道,保障总量供应充足。
来源:中新财经3月30日电(记者谢艺观)文中部分内容来自上海奉贤、新京报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