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洪复所创作的评论文字是人们欣赏的那类雅俗共赏的评论,这是一种新批评的路子,通过所评作品来表达或延展评论者自己所认为的创作观点和美学观念。阅读邹洪复的评论,可以感受到每一篇评论都是他细细咀嚼了书的芳香之后,用文字把自己的感受作一次认真的梳理和回味。它们真挚,亲切,见解独到,入木三分,每一个字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里面融入了他的思考,他的写作经验,他对作者文字的深刻体悟。可以说,邹洪复的评论既中肯客观,又极具专业水准。
邹洪复发表的部分论文、评论(共计53篇):
1,论文《谈谈音乐的模糊美》发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1995年第3期)
2,论文《通俗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1996年第6期)
3,评论《是否当代诗歌的悲哀》发表于台湾《乾坤诗刊》(2000年第1期)
4,论文《融合: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发表于《沂蒙教育》(2000年第5期)
5,书评《倾情艺术,流淌真诚——简评黄强诗集〈有梦无痕〉》发表于《热风》(2001年3期)
6,评论《这是一个伪文学横行的时代》发表于《科学与民主》(2002年第一卷第十二期)
7,书评《读巫昂诗集〈什么把我弄醒〉印象》发表于《读书时报》(2003年1月29日)
8,评论《游于诗内无所往而不乐——评邵光智的散文诗》发表于《山东邮电报》副刊(2003年7月25日)
9,书评《一部用爱的交响曲谱成的小说——评张执浩长篇小说〈试图与生活和解〉》发表于《黑龙江晨报》副刊(2003年4月9日)
10,书评《爱在生活的气韵和琐碎里面涌动——读那言随笔集〈家有蛮妻若兰〉》发表于《春城晚报》副刊(2003年7月16日)
11,书评《清醒活着的方法——读古古新著〈在商言商〉》发表于(《太原晚报》副刊,2003年2月8日)
12,书评《干嘛要和最亲近的人闹情绪——读满庭花雨的长篇小说〈媒子鸟〉》发表于美国《侨报》副刊(2004年3月5日)
13,书评《醉读〈陈寅恪读书生涯〉》发表于美国《新象周刊》副刊(2004年3月26日)
14,评论《一个社会没有文化的表征》发表于美国《侨报》副刊(2004年4月16日)
15,书评《不与无道者同谋和共事——读周益崧《驾羽随风》》发表于《燕赵都市报》副刊(2004年07月23日版)
16,论文《关于创新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发表于《教育前沿》(2004年12期)
17,评论《读谢明洲随笔集[一滴幸福]有感》发表于《山东作家》(季刊)(2004年4期)
18,论文《对“改革”的几点思考》发表于《民主中国》(2005年1期)
19,论文《诗歌写作的方向》发表于《时代文学》(双月版)(2005年2期)
20,书评《幸福只给懂得幸福的人》发表于《山东文学》(下半月刊)(2005年第6期)
21,书评《官员应学郑金兰——读郑金兰随笔集〈下乡手记〉有感》发表于《时代文学》(双月版)(2005年6期)
22,论文《中国诗歌发展趋向的可能性判断》发表于《敦煌》诗刊(2005年上半年卷)
23,评论《诗歌:什么是先锋化写作和灵性写作?》发表于《汉诗评论》(2005年第11期)
24,评论《一幅画和一个画家》发表于《沂蒙生活报》(2003年3月26日版)
25,评论《文化本源的凸现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发表于《沂蒙生活报》(2004年1月2日版)
26,论文《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美好素质养成初探》发表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7,论文《音乐教育应该具有的新走向》发表于《中国体卫艺教育》(2008年第5期)
28,评论《诗歌是诗人灵魂的出口——读山东文章的诗》发表于香港《大公报》有限公司编的《大周刊》杂志(2008年8月8日版)
29,笔谈《关于当代诗歌若干问题的问答》载于《沂蒙文学》(2002年第1期)
30,评论《儒雅文采君子情怀——简评武传法散文集〈沂山赋〉》载于《沂蒙文学》(2001年第2期)
31,评论《人性光芒诗意漫步——评邵光智的诗》载于《沂蒙文学》(2001年第2期)
32,评论《遗弃形式向内心靠近——简评刘书峰诗集〈流浪的翅膀〉载于《沂蒙文学》(2001年第4期)
33,评论《请你和大自然亲如一家——读杨同杰新著〈热血追寻〉发表于《临沂日报》(2006年10月13日农村版)
34,评论《文以学养并提——读党宝修先生〈党家山人诗集〉随感》发表于《沂蒙生活报》副刊
35,评论《一部值得去读的长篇小说——简评郭庆文的〈梦该有个家〉》载于《沂河》(1999年第1期)
36,评论《用语言作曲的小说——于彦国短篇小说集〈赶集〉印象》发表于《沂蒙生活报》副刊
37,评论《从朦胧到明朗,一个诗歌新时代早已开始》载于《光明观察周刊》(2004年2月10日,总第122期)
38,评论《活着的姿势——序秦友刚、刘燕散文集〈走在路上〉》载于(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39,评论《诗歌写作的支点——读蔡楚先生诗歌作品随感》载于诗集《别梦成灰——蔡楚诗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9月版)
40,论文《音乐教育酿造美好人生》发表于《艺术教育》(2009年第1期)
41,评论《自己的宫殿——读王竞成诗集〈掩泪入心〉》载于《黄河诗报》(2009年3期)
42,评论《大梦谁先觉读者会心知——读魏然森长篇小说〈越位〉》载于《鲁南商报》2009年5月9日版和《兰州晨报》副刊
43,评论《用心灵的光芒照亮写作——读王相理散文集〈追求〉载于《鲁南商报》2009年12月5日版
44,评论《神领意造处,天成高格调——牧青作品观后》载于《美术收藏》2008年第10期
45,评论《心有灯塔,照亮诗歌——诗人王竞成论》载于《黄河诗报》2011年第1期
46,论文《对合唱中音乐指挥的几点理解和认识》载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华章》杂志2011年9月版
47,论文《如何面对通俗歌曲的低俗和恶俗》载于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艺术研究所主办的《艺海》杂志2011年第9期
48,论文《对合唱中音乐指挥的理解认识》载于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艺术研究所主办的《艺海》杂志2011年10月版
49,论文《音乐呼唤摇滚精神》载于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音乐生活》杂志2011年第10期
50,评论《什么样的诗歌是好的》载于《新晨报》今日沂蒙副刊版第3期
51,评论《清新优美,朴素纯粹——诗人邵光智论》载于《未央文学》2012第2期
52,评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角落——对几位通俗女歌手的点评》载于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音乐生活》杂志2012年第4期
53,评论《音乐思潮兴起的几种力量——读冯长春著作[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得到的启示》载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中国宝石文学奖的奖励
读书的意义
多读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
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
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1. 读书可以让人滤除浮躁 读书,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 *** ,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滤除浮躁的心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无疑是愉悦沧桑人生的美好享受。 “贪婪、自私、急功近利”是造成浮躁的主要原因。
读书最难做的“涵养之如不识字人”。读书不能“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生吞活剥,断章取义,开口必曰之乎,凡言必谓者也,皮囊外曰文化人,内实盗娼之属,无非丑婆娘施了亮艳脂粉,益丑而又可怖也!”伪饰自己,急功近利,装门面,当做官场职位晋升和商场招揽生意的“敲门砖”。
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读书的力量常常不是通过肉体感官体现,而是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
书中有人,人在书里,书人合一。这“人”,是作者,更是阅读者。
读《巴黎圣母院》,在道德与罪恶的较量中,一位丑陋而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给美的分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读《史记》,在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各色人生,我们不免要思考生与死的大问题。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出了纯真的青涩之恋,读《飞鸟集》,读出了博爱和仁慈,读巴金《随想录》,沉重得忧伤,在忧伤在奋进。所有的好书,都将给我们的骨骼补钙,给心脏输血,教会我们怎样靠近本真生活。
这种美,源于广袤的自然,成熟于和谐社会,浸润了思考的智慧,所以它的力量得以永恒传承。 读书,让人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读书,让人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水表面,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正气在身,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无欲则静,心态平静,心有定力,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浮躁会远你而去。 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
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 读书可以让人丰富知识 有人说的好:“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也有人用圆表示过自己的知识,圆越大,与外边的接触就会越多。真是的,书越读就越觉得读得少,越读,就越觉得有读不尽的书。
书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们的规劝和慰藉,质同金玉,价值无量。读书价值连城。
正像宋真宗赵恒所说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有如同最高尚的先哲们携手共游,飞越无数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国土。
读书,让人变得懂事、文明;读书,让人变得高尚、完美;读书,使人类走出了蛮荒;读书,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 读书,有如最美丽、最优雅的思想交流。读书,不仅可与孔孟谈礼,同老庄论道,与韩非议法,同孙武讲兵,也可与王羲之颜鲁公赏字,与齐白石徐悲鸿品画…… 书,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思考着未来。
一位先哲说过:“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读书之美,更多的在于未知。
对于思想的穷人,读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我们所未曾历练的神秘,给阅读构成了挑战,作者在颠峰冒险,读书者在迷宫探险。
如果说已知是种存在,是事实,未知的东西则不断地修正读者认识的偏差,反复校正前路的风景,引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走向。 3. 读书可以让人灵魂纯洁 读书,是在剥除心灵中的障碍,使人的心胸变得空旷,加法慢慢变成了减法。
读书使人心灵优雅。行为的优雅是表面的优雅,真正的优雅是灵魂的优雅,优雅的生命源于优雅的灵魂,优雅的灵魂源于优雅的书籍。
多读书的人,情怀开阔,境界高远,心无挂碍,思无羁绊,心态平和。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读书的人,谈吐风趣,举止得体,情趣高雅,自有生活的品位。读书是与高尚的灵魂沟通,与优雅的品德对话,读书不仅是高雅的休闲,倘若细细品味的话,还可以让思想有一点余香,情绪有一点缱绻,当然,灵魂也就在阅读中逐渐变得高尚优雅了起来,使之心灵更纯洁、更美丽。
4. 读书可以让人坚定信念 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智者真知灼见的积累。书中讲述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记载着无数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
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
(一)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 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三) 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读书活动,以阅读书籍为主要内容,并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的群众性活动。目的是引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通常是,围绕某一专题,提示读书范围,对有关书籍进行评议,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组织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开展知识竞赛,奖励优胜者,将读书活动引向深入。
扩展资料:
读书活动所面临的处境:
由于市场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一些读书会已变身为商业味十足的图书推销会。为了大面积赢利、占据市场份额,诸多读书活动为吸引人们眼球大肆炒作,片面夸大宣传,将读者引入歧途。
在这种场域中,具有内心定力的读者常常不为所动,他们才是成熟的爱书人,不为一时的潮流所左右。而成功的读书活动,则是要培育出更多具有主见、有较高品位的接受者,这样图书市场才不致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百度百科—读书活动
人民网--读书活动,让人喜欢让人愁
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
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 (一)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 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三) 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读书活动,以阅读书籍为主要内容,并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的群众性活动。
目的是引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通常是,围绕某一专题,提示读书范围,对有关书籍进行评议,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组织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开展知识竞赛,奖励优胜者,将读书活动引向深入。
扩展资料:
在这种场域中,具有内心定力的读者常常不为所动,他们才是成熟的爱书人,不为一时的潮流所左右。而成功的读书活动,则是要培育出更多具有主见、有较高品位的接受者,这样图书市场才不致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百度百科—读书活动 人民网--读书活动,让人喜欢让人愁。
读书会有啥好处
读书会是一种在于拓展视野、宏观思维、知识交流、提升生活的活动。让社会各界知识分子体会在生活、工作当中学习,亦正是学习生活的素质;在思维运转中成长,亦正是成长思维的动能;在彼此交流中精进,亦正是思想交流的平台。读书会为因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所需要组织起来的社团。
读书会基本简介
读书会是一种在于拓展视野、宏观思维、知识交流、提升生活的活动。让社会各界知识分子体会在生活、工作当中学习,亦正是学习生活的素质;在思维运转中成长,亦正是成长思维的动能;在彼此交流中精进,亦正是思想交流的平台。读书会为因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所需要组织起来的社团。
自性介绍
组织经营读书会,广泛进行知识交流,才有热诚推动,才能享受过程的快乐。同时可以鲜活自己的思维问题─问题:能多阅读、多思考,使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求可能美好的解答来适应变动或者不变的吊诡之中。
多由学校、社会知识青年支持设立,读书会多以征文形式采纳会员的作品,开设一些专栏,如:名作欣赏、美文品读、文化名人研读、文坛轶事、文坛风云、新手文学作品等类似的文学栏目,更或者比如:国家经济政策、未来中国国际商务的发展方向,经济动态、中国外贸现状、商务理论与实务之类的专栏(有的并有刊物出版),另外还有组织讨论或者辩论,请知名人士和学生一起座谈,研究一些文学或者商务专业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组织社员一起出去和其他学校文学生搞联谊活动。。旨在学习、交流、锻炼、培养能力等等。
多元信息
创意经营读书会形式可以是多元的,说学唱演,也可以是眼看、手记、耳听(有声书)、足履(主题旅游),多元的形式激发读书会的永续经营,吸引知识分子用心投入。系统思考─阅读思考,延伸学习,可以辨正思维,可以解决青少年思考的盲点,达尔文说:「真正的人文素养并不是表象知识的获得,而是更深一层的人文思考。」读书会的精髓在於相互讨论引发的智慧火花,藉此系统思考而内化成生命的深层思考。
读书会激发出的系统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因时适性的引导,所以以敝班而言设计出进阶性的、多样性的不同风貌的读书会,藉以开启知识分子多元的思考向度与思维的辨证,以期知识分子能将知识与经验结合成随时可用的能力。
活动性质
1. 组成一个读书会,4至6人比较理想,大家分享笔记,彼此考问,一起为考试作准备。这些成员不必都是好朋友,但也不应该公然对立,大家一起分享不同的经验,作相同的贡献。
2.组成读书会的方式很多,成员各有负责的科目,包括准备课堂上和研讨会所需要的详尽笔记。
3.制订正式而严格的 *** 时间和研习计划,以及严格的作业规划。
4.不论以什么方法组成读书会,都应尽早确定对每一成员的要求和赋予的任务。
读书会有什么好处?
自两年多前学校老师成立了环生读书会以来,成员的增加给我们更多的信心,从成员的个人经验和知识的交流,使其他的成员不断的成长,增加许多老师本科以外的常识,短暂的时间和精神的付出却有此丰富的收获是我们乐意再继续维持这个组织的重要原因,在此乐意把参加读书会的好处和各位分享:
参加读书会的第一个好处是养成固定读书的习惯:人之有惰性是很自然的,尤其当今生活周遭有许多似乎不必太伤脑筋的好玩活动,或者是对时间之管理不是很在意的时候,许多宝贵的小间段时间无意之中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时间累计起来其实也是很可观的。如果有参加一个读书会,因为多多少少有进度的要求,就会强迫自己去看书,许多宝贵的常识和兴趣就是在这种带有一点强迫性的情况之下建立起来的,接触广,总会碰到自己想要的吧!
增加多方的知识:有时读到或遇到自己很有兴趣的内容,或是自己很专长的,为了要多知道一些,或是想让其他成员多了解一些,很可能就会要求自己再去多找一些资料,如此不管是自己或其他的成员都会认识更多知识,如前些时间的九二一大地震,老师们也都很注意地震的资料,刚好读到的那本发现绿光,书中有提到人和土地的关系,专长地质的林明良老师就找来一些地质的结构资料来给我们看,替我们讲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如形成、地形、断层分类等等;讲到珊瑚时,我们的生物科专家郑金兰老师好热心的找来牛顿杂志的珊瑚照片,讲解珊瑚的结构;读西雅图的天空的时候,许多人和土地的感性文学性叙述让我们向往不巳,於是英文科的余素梅老师给我们郎诵一段英诗,各位,你曾有过这麽浪漫的读书经验吗?凡有提到台湾的鱼的文字段落,数学科的林光勇老师就会提供我们许多他的一手经验,只差没有把真的鱼拿到现场来而巳!诸如此类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想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学到东西,那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吧!
锻链多方沟通:读书会的组织会自然的提供一个讨论的机会,经过多位成员多方层面的讨论,比如我们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科别,有在职的老师,也有退休的老师,也有校外的一位医师,通过理性意见的充分交流,比如我们曾用了将近九个月的时间读天演论:人是不是道德的动物,很自然的,我们常常能够从多方面来看同一件事情,例如地震活动原来是自然的现象之一,就自然本身来看,它并没有所谓有害或可怕,但由於人类居住之密集,无法避开这样的影响,所以地震才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地层下陷也是如此,地下水也是会流动的,我们之所以认为下陷有影响,是因为其附近或其上有人类居住或活动,其实地表的上升或下降都是会发生的自然现象,它的出现只是早晚而已;天演论告论我们,人也是物种之一,各种物种都在求他们最适合的生活方式,使得自己的生命能在众多物种的竞争之中继续廷长,我们所谓的道德似乎也是应这样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些都是我从讨论之中得到的,这是我个人的心得,当然不是每位成员都是持相同的看法,但我相信,通过理性的讨论,绝对有助我们对一件事情或一个说法充分的认识。
沟通人际的交流:在现今的社会结构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往来交通有时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很多时候多半是一个表面的打招呼,之后就没有了,但读书会提供我们一个很好的交通环境,它让我们在先知先觉者的文字叙述之中自由交换意见,不知不觉地大家都多了一些认识,不论知性的或感性的,不论是对人或是对物的,甚至於我有时觉得我获得最多的,不是知识,而是为人。退休的曾申禧老师求知的精神和毅力很让我汗颜,她行动并不是很方便,但几乎没有缺席过每一次的讨论活动,她为了让我们多认识历史,扛了一个沉重的仿古石刻给我们看;十一月三十日的活动是校园植物讲解,郑金兰老师怕那天会下雨,当天特地拿了一卷公视的生态内容的影片,以备万一天不做美的话,读书会成员仍有机会可以学到东西,不致浪费每个星期才有的宝贵讨论和成长时间;我们成员之中有的还是郑老师的学生辈呢!
介绍本校的植物左中植物在学校诸多老师和同学努力之下出版了,我们这几次活动是请郑金兰老师和蔡义雄老师给我们讲解这本书里的材料,也实地的到校园去了解,我们相信对一个对象越熟悉、越了解的就越有感情,对环境是这样,对我们生长的地方是这样,对我们所处的学校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个人力量有限,对整个大环境实在是起不了甚麽作用,但若能合众人之力,其实还是蛮管用的,希望各位有机会,不管在校内或校外,尝试到你所喜欢的读书会去看看,凡事都要有一个开始嘛!或许你会感叹:为何不早到这座宝山来呢?
读书的价值意义
1、有人读书是为了摆脱生活的苦难、获得物质生活的富足,继而实现精神上对贫穷、压力、不公的解脱。
2、有人读书是为了实现外界环境对他的期望,他不想让别人失望,更害怕面对失败的自己。 3、有人读书是为了思想的自由、德性的提高,这种人读书对书的选择很多,挑剔的眼光正如他们对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一样持久不懈。
4、有人读书是为了安身立命,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和幸福是他最希望得到的。对他来说,即使不读书,获得这些也足以让他感谢生活。
5、有人读书是为了兴趣,这类人很少,他们很坚持,如果社会对他们足够宽容的话,往往会成就很大的事业。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当然他所谓的“为己”是指增长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即为自己读书,“为人”指为他人读书,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意,可惜今天决大多数的人是为人读书,为父母、为老师等等,即使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将来的前途、工作等等,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德行。
这里可以反问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很根本,因为他就决定了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中国宝石文学奖”也叫”中华宝石文学奖“,是全国国土文学最高奖项,由中国作协和中国国土资源作协联合举办,每五年评选一次,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先后推出和奖励了国土文学题材百余部长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和网络文学作品,为振兴我国国土文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为了奖掖国土文学新人,宝石文学奖自2004年起增设了”宝石文学新人奖“,在每两届宝石文学奖的评选中间进行新人奖的评选,截止2016年已举办了3届。
第五届宝石文学奖获奖名单(2009-2013)小说奖
1、地产魅影 刘宏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2、阳光满地 ? 裴建平、胡跃飞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11月 ?
3、路南路北 ? 冯炬明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2年11月
4、拆迁协议 何学彬 《安徽文学》 ?2013年第2期
5、走平辽 ? 赵延庆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0年5月
小说提名奖5个
诗歌奖
1、苏北记 黑马(马亭华) 凤凰出版社 2013年11月
2、地平线上的火车 ?马行(马利军) ?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3年12月
3、风的形态写在草上 ? 刘将成 ? 海洋出版社 2013年12月
4、金家坝 铁夫(朱以品) ? 花城出版社 2011年8月
5、巴地荡千觞 胡礼忠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8月
诗歌提名奖5个
散文奖
1、另一半中国史 高洪雷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8月
2、一枕清霜 ? 夏磊 ?三联出版社 ? 2013年10月
3、月满乡心 ? 秦锦丽 ?海洋出版社 ? 2013年11月
4、回望故乡 ? 邓强 ?广西师大出版社 ? 2013年11月
5、大地语文 ? 石绍河 ?团结出版社 ? 2012年11月
散文提名奖7个
报告文学奖
1、生死大营救 梁守德等 作家出版社 ?2012年10月
2、生命在大地上闪光 马亮、陈国章 海洋出版社 ? 2013年3月
3、海洋六号 杨胜雄 ? 海洋出版社 ? 2012年5月
4、地矿手记 郑金兰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6月
5、小秦岭找金人 武国柱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11年5月
报告文学提名奖6个
评论类
1、终南漫笔 杨广虎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1年11月
2、2008,诗歌离心灵最近 ?范宗胜 ?《地质勘查导报》 2009年1月
评论提名奖1个
剧本奖
1、沙漠情深之五月花开 卓玛达娃 、赵思捷 ? 中央电视台8频道 ? 2013年12月
2、国土所长和一个 ? 孟广友、张昌全 《大地文学》 卷18
3 十八亿红线 ? 黄世英、梁守德 中央电视台6频道 ? 2010年10月
第三届宝石文学新人奖获奖者名单(2012-2016)北京(4人):王彦、陈琼枝、王少勇、胡勇
河北(1人):张海峰
河南(1人):段新强
湖北(1人):谢开军
江苏(1人):林四海
辽宁(1人):吴瑨
青海(1人):张柯平
山东(1人):陈慧君
四川(1人):贾煜
浙江(1人):王楚健
安徽(1人):方鸿惟
贵州(1人):龙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