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嫣博士的生态农场即小毛驴市民农园位于北京凤凰岭。
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2008年4月,占地230亩,位于北京西郊著名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基地,由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团队负责运营。
吸引了大量市民、农民、大学生、学者、媒体、NGO、工商业者和政府部门等不同身份、群体的广泛参与,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各地、世界生态农业领域引起了强烈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农园名字由来
农园离北京市中心需要至少两个半小时路程,是六环外凤凰岭脚下一个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这个亲昵的名称自然是有典故的。石嫣的博士生导师、著名的“三农”专家温铁军当年在河北定州开办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免费教育农民时,就饲养过小毛驴。
农场有9个固定的实习生和5名管理人员,一般来说,周一到周五是正常耕种时间,周末则要配送蔬菜、接待市民,由于几乎全部农活都要依靠手工,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大。
“小毛驴”的客户目前有两种类型,普通份额和劳动份额,两者都要在种植季开始前与农场签下一个为期20周的协议,并提前付费——农业种植中的风险由农场和客户共同承担。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女博士留学回国当农民 石嫣为什么离开小毛驴?揭秘石嫣个人资料创业历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毛驴市民农园
温铁军的父辈是什么军衔
应该是B啦
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出现的几个重要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这三个问题的统称即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最早由经济管理学博士温铁军于1996年正式提出。中国***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引入正式工作报告,并随之迅速成为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农民:是指中国***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后,与城市居民形成对称的二元国民的弱势群体。占我国总人口近70%。非指自然意义上居住在农村,并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业劳动者。其划分的标准并非产业,而是以父母的户籍为唯一标准划分的群体。
农业: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场、山林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业群的总称。与其它产业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其生产过程受自然资源制约,具有天然的弱质性。二是产业链条中断,农业只指其中间的生产环节,产前、产后环节则不属农业范畴。它是二、三次产业的基础产业,居民生存的原产业,农民的主产业,20世纪末,其创造的GDP占整体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以下。
农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市的城区以外的广大国土地域。即人口集居远低于城镇的乡村,国土承载的公共产品价值量极低的地域。问题:是指系统中不相匹配的环节或子系统。即与其它环节和子系统在运动中不相匹配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系统中某一环节或子系统存在状态与其他子系统或环节差距的描述。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三农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它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新中国建国50年,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罢了。
没有军衔。根据个人资料可知,温铁军的父母都是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建校时的第一批教授,他父亲并未从军。温铁军教授是中国农村经济基础方面的“三农问题”和乡土中国治理结构的“三治问题”等重大政策和理论问题的提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