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在荷斯坦泌乳牛日粮中添加酵母蛋白部分替代豆粕,研究其对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及身体健康情况的影响,选取400头胎次、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泌乳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头,试验组每头牛每天饲喂500克酵母蛋白,通过6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32.54千克/天与32.34千克/天,(P>0.05)。在产奶量不变基础上试验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降低1.7千克(DM)/天,产奶效率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饲喂阶段产奶量开始的时候试验组为32.33千克,对照组为32.66千克,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产奶量为33.48千克,对照组产奶量为33.61千克。两个组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产奶量比开始时增加1.15千克,对照组增加0.95千克,即试验组比对照组净增加0.20千克牛奶。乳脂率在试验开始时各组没有显著差异,第30天时,试验组的乳脂率为3.29%,对照组的乳脂率为3.55%,差异显著(P<0.05),但在第60天时试验组的乳脂率已经达到3.89%,对照组为3.73%,试验组增加0.7%,对照组增加0.18%,两个组的乳脂率都有增加趋势,试验组后期乳脂率增加速度高于对照组。乳蛋白率在各个时期差异不显著,但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试验组由开始的3.02%增加到3.32%,对照组由3.05%增加到3.28%,两个组的乳蛋白率都有所增加,试验组的增加速度高于对照组。体细胞数开始试验组为34.46万/mL,对照组为55.99万/mL,差异极显著(P<0.01),饲喂酵母蛋白第30天时试验组的体细胞数继续降低到29.45万/mL,对照组为47.09万/mL,差异也极显著(P<0.01),第60天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45万/mL和47.32万/mL,差异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试验组奶牛的体细胞数一直比对照组低。
在氮平衡和氮的利用率方面,试验组为117.72g/d,对照组为67.35g/d,试验组的氮沉积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显著。说明试验组对氮的利用增加了,尿氮的排出减少,可以推测出该酵母蛋白提高了氮的利用率,增加了奶牛体组织氮的沉积。
总体来看添加酵母蛋白替代豆粕的饲料每天的总价格为43.64元,而对照组的饲料成本为46.33元,节约饲料成本46.33-43.64=2.69元,在产奶量方面,试验组平均每头牛每天比对照组净增加0.20千克,按照现在三元收奶价为3.10元,可多收益0.20×3.10=0.62元,总体净收益为2.69+0.62=3.31元。
一、试验地点及时间:本试验在三元绿荷西郊一场进行,从2010年08月初开始到2010年10月中旬结束。
二、试验设计
1.饲养试验
同试验牛场条件相结合,选取400头胎次、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试验。
首先根据胎次相同,泌乳天数、产奶量、乳脂和乳蛋白率相近的原则,将400头泌乳牛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0头,试验组每头牛每天饲喂500克酵母蛋白。
本试验所有牛只采食TMR,每日分早、中、晚三次饲喂,散栏饲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剩料量占投料量3-5%左右。每月进行一次DHI检测,送往北京奶牛中心检测,从DHI报告中得到奶产量及奶成分数据。
2.数据收集
(1)每日分别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泌乳牛总产奶量,计算出每头日产奶量。
(2)每月测定一次DHI,送往北京奶牛中心检测。试验前进行一次DHI测定,作为
试验前的数据。测定指标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含量、体细胞数(SCC)。
(3)每日记录投料量,每周测定TMR水分含量,根据投料量,计算每头牛每日干物质采食量,每15天采集一次饲料样品,包括酵母、TMR以及剩料,根据AOAC(1997)分析方法测定DM(105℃)、CP、EE、NDF、ADF和粗灰分含量。
表
1
日粮及其成分
%
原料
试验
对
照
原料
试验
对
照
玉米
14.90
14.80
石粉
0.30
0.30
大麦
7.40
7.40
玉米青贮
44.70
44.50
麸
皮
0.70
0.70
苜蓿
干草
8.50
8.40
DDGS
2.20
2.20
泌乳牛预
混料
0.20
0.20
棉粕
1.20
1.20
大豆皮
1.20
1.20
骊骅
酵母
1.20
0.00
豆粕
1.00
2.60
CP(%DM)
17.20
17.20
菜粕
2.00
2.00
NEL
(Mcal/kg)
1.75
1.76
膨化大豆
1.80
1.80
NDF(%DM)
31.30
31.60
小苏
打
0.60
0.60
ADF(%DM)
16.80
17.00
美加力
1.20
1.20
脂肪
(%DM)
5.80
5.80
干粕
2.50
2.50
NSC(%DM)
37.60
38.00
全棉籽
3.30
3.30
Ca(%DM)
0.69
0.69
胚芽粕
5.00
4.90
P(%DM)
0.43
0.43
所有数据用
EXCEL
软件进行前处理,用
SPSS
(
17.0
)中配对
t
检验对采食量进行分析,差异显著以
P
<0.05
表示
。对测定的产奶量和乳成分用一维方差分析,
DUNCAN
比较法,
差异显著以
P
<0.05
表示
。
表
2
平均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产奶效率
试验组
对照组
SEM
P
干物质采食量
[
千克(
DM
)
/天
]
18.89
20.59
0.14
0.00
产奶量
(千克
/天)
32.54
32.34
0.11
0.48
产奶效率
1.72
1.57
0.01
0.00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平均产奶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
32.54千克
/天与
32.34千克
/天,
(P>0.05)
。在产奶量不变基础上试验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降低
1.7
千克(
DM
)
/天
,产奶效率提高,差异极显著,
(P<0.01)
。
[NextPage]
表
3
产奶量和乳成分不同阶段比较
时间
项目
试验组
对照组
P
第
0
天
产奶量
32.33±7.61
32.66±7.26
0.697
乳脂率
3.30±0.76
3.14±0.76
0.616
乳蛋白率
3.02±0.25
3.05±0.28
0.386
体细胞数
34.46
55.99
0.004
第
30
天
产奶量
34.06±8.33
32.86±7.18
0.189
乳脂率
3.29±0.79a
3.55±0.86
0.007
乳蛋白率
3.05±0.30
3.08±0.27
0.387
体细胞数
26.35a
47.09
0.001
第
60
天
产奶量
33.48±9.88
33.61±9.13
0.901
乳脂率
3.89±0.84
3.73±0.83
0.117
乳蛋白率
3.32±0.32
3.28±0.30
0.303
体细胞数
32.56a
47.55
0.043
平均
产奶量
33.77±9.13
33.24±8.21
0.461
乳脂率
3.58±0.87
3.64±0.85
0.444
乳蛋白率
3.18±0.34
3.18±0.30
0.879
体细胞数
29.45a
47.32
0.000
单位:产奶量:千克
/
天,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
,体细胞数:万
/
mL
,
a
代表差异显著(
P
<0.05
)
,
下表相同。
表
4
产奶量和乳成分不同阶段比较
分组
项目
第
0
天
第
30
天
第
60
天
P
试验组
产奶量
32.33±7.61
34.06±8.33
33.48±9.88
0.241
乳脂
3.30±0.76
3.29±0.79
3.89±0.84
0.000
乳蛋白
3.02±0.25
3.05±0.30
3.32±0.32
0.000
体细胞
34.46
26.35
32.56
0.233
对照组
产奶量
32.66±7.26
32.86±7.18
33.61±9.13
0.446
乳脂
3.14±0.76
3.55±0.86
3.73±0.83
0.000
乳蛋白
3.05±0.28
3.08±0.27
3.28±0.30
0.000
体细胞
55.99
47.09
47.55
0.482
图
1
产奶量变化
两组产奶量在刚开始的时候试验组为
32.33
千克,对照组为
32.66
千克
,
差异不显著
(P>0.05),
试验组通过饲喂酵母蛋白
30
天后产奶量由
32.33
千克提高到
34.06
千克
,
而对照组则由
32.66
千克提高到
32.86
千克,但差异不显著
(P>0.05)
,试验组增加了
1.73
千克,对照组增加了
0.2
千克。
60
天后试验组产奶量由
34.06
千克下降到
33.48
千克,而此时对照组的产奶量有所提高,由
32.86
千克提高到
33.61
千克。两个组产奶量差异亦不显著
(P>0.05)
。总体来看,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产奶量比开始时增加
1.15
千克,对照组增加
0.95
千克,即试验组比对照组净增加
0.2
千克牛奶。
图
2
乳脂率变化
试验开始时各组的乳脂率没有显著差异,第
30
天时,试验组的乳脂率为
3.29%
,对照组的乳脂率为
3.55%,
差异显著
(P<0.05)
,但在第
60
天时试验组的乳脂率已经达到
3.89%
,对照组为
3.73%
,试验组增加
0.7%
,对照组增加
0.18%
,试验组后期乳脂率增加速度高于对照组。
图
3
乳蛋白率变化
乳蛋白率在各个时期差异不显著,但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试验组由开始的
3.02%
增加到
3.32%
,对照组由
3.05%
增加到
3.28%
,试验组的增加速度高于对照组。
[NextPage]
图
4
体细胞数变化
体细胞数刚开始试验组为
34.46
万
/mL
,
对照组为
55.99
万
/mL
,差异极显著
(P<0.01)
,
饲喂酵母蛋白第
30
天时试验组的体细胞数继续降低为
29.45
万
/mL
,对照组为
47.09
万
/mL
,差异也极显著
(P<0.01)
,第
60
天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29.45
万
/mL
和
47.32
万
/mL
,差异显著
(P<0.05)
,整个试验期试验组奶牛的体细胞数一直比对照组低。
表
5
试验期各组奶牛平均体况分数
试验第一个月
试验第二个月
试验组
3.24
3.10
对照组
3.18
3.30
由表
5
可以看出试验一个月后虽然试验组奶牛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降低,但是平均体况分数没有下降,(试验组
3.24vs
对照组
3.18
),说明健康状况良好。
第二个月试验组每头奶牛平均体况分数虽然略有下降,由
3.24
下降到
3.10
,原因可能与天气变凉、体组织动员、产奶量增加等因素有关,但仍在合理区间内,说明试验组奶牛在试验期内虽然平均采食量降低,但仍未影响身体健康状况,说明对饲料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通过饲喂替代部分豆粕的酵母蛋白日粮观察其对奶牛氮代谢的影响。
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各选
5
头泌乳牛,使每组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栓系饲喂三天,自由采食,定时挤奶三次,收集奶样,全收粪尿三天。
所有数据用
EXCEL
软件进行前处理,然后用
SPSS
(
1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
7
氮代谢
试验组
对照组
P
干物质采食量
kg/d
18.15
±2.21
18.26
±2.35
0.059
食入氮
g/d
482.84±59.79
479.15±48.46
0.883
奶氮
g/d
147.08±26.92
174.57±24.11
0.055
尿氮
g/d
111.37±15.49a
140.90±33.81
0.042
粪氮
g/d
106.65±53.98
96.32±26.86
0.547
氮平衡
g/d
117.72a
67.35
0.038
奶氮占食入氮比例
%
30.40±4.78a
36.70±5.03
0.044
氮的消化率
%
78.40±8.94
79.70±5.90
0.628
氮的利用率
%
24.70±7.08a
13.40±10.42
0.016
注:
1
表中结果为
X±SD
,
2
a
代表差异显著(
P
<
0.05
)
试验组和对照组采食量分别为
18.15
千克和
18.26
千克,
P
>0.05
差异不显著。氮的摄入量分别为
482.84
克和
479.15
克,
P
>0.05
,
差异不显著,两个组在奶氮、粪氮的排出来看亦无显著差异,在尿氮方面,试验组排出量为
111.37
克
/
天,
对照组为
140.90
克
/天,对照组排出的氮多,
P
<0.05
,
差异显著。在氮平衡和氮的利用率方面,试验组的氮沉积比对照组高,
P
<0.05
差异显著。说明试验组对氮的利用增加了,根据尿氮的排出减少,可以推测出该酵母蛋白提高了奶牛尿素循环中氮的再利用水平,提高了氮的利用率,增加了氮的沉积。
表
8
每头牛每天饲料成本
单价
元
/千克
(
DM
)
干物质采食量
(千克
)
总价(元)
试验组
2.31
18.89
43.64
对照组
2.25
20.59
46.33
从饲料成本上看添加酵母蛋白替代豆粕的饲料每天的总价格为
43.64
元,而对照组的饲料成本为
46.33
元,节约饲料成本
46.33-43.64=2.69
元,在产奶量方面,试验组平均每头牛每天比对照组净增加
0.20
千克,按照现在三元收奶价为
3.10
元,可多收益
0.20
×
3.10=0.62
元。
总的净收益为
2.69+0.62=3.31
元,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