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补水需掌握时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10:22:10
字号:

在食用菌栽培中,水分起着为菌丝和菇体提供营养的作用,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快速转潮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品种的培养料中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在出菇过程中培养料和空间的水分都逐渐减少,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为大家总结了,在对菌袋的培养基补水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食用菌补水需掌握时机

1.补水量。当第一潮菇采收后,基质营养丰富,基质中水分含量还较高时,补水量宜少些;当长过第二潮菇后,基质营养减少,基质中的水分也降低了,补水量就可多些,菌袋浸水的时间就可长一些。

2.补水时应用清洁干净的河水或地下水。不宜使用地表的塘水和沟水,防止杂菌和害虫携带入基质中,引发病虫为害。

3.水温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冰凉的水。

4.原基、菇蕾上不要喷水。最好用喷雾器补水,喷嘴朝上向空间喷雾增湿。

5.补水后,如菇体上有水珠应通风去除。否则会给病菌繁殖造成机会,在菇体上形成病斑。

6.菌袋补水是重要的增产措施,主要用于栽培周期较长的食用菌。

需注意:

(1)香菇等转色完成、出菇前就要补水,补到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

(2)多数食用菌在出完一、两潮菇后转潮期进行补水,要先养菌,再补水,补水量控制在原菌袋重量的80%~90%为好。

(3)菌丝稀疏、长势弱、温度低于5℃或料内发生病虫害时不宜补水。

(4)三潮菇后补水时,可同时补充营养物质,常用尿素、糖、磷酸二氢钾等。

版权提示:勤农网平台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勤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12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