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畦灌溉技术措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1℃   发布时间:2025-02-21 23:49:57
字号:

地面灌溉条件下,灌溉水主要通过推进和消退过程中的水分入渗进入土壤,各剖面的入渗水量除与土壤入渗参数有关外,决定于水流在该断面上的净入渗时间(该断面退水时与推进时间之差)。此外,在灌水畦末端封堵的条件下,畦末以上一定范围内有一定深度的积水,一般来讲,积水范围内的水分入渗时间长、入渗量较大。灌水实践中,通过对灌水技术参数的调整,尽量使沿灌水畦长上各点的净入渗时间相等,并尽量使畦末的积水范围和深度减小,以提高灌溉质量和灌溉水的利用率。在冻结条件下,地面灌溉水流运动速度快,大量的灌溉水涌向畦末,则势必导致非积水段内入渗不足,而积水段入渗超量的结果。如果在地面坡度较小的条件下,可以考虑使灌溉水在全畦长范围内积水,使全畦长范围内各点的受水时间相近,达到提高灌溉效果的目的。希望通过积水入渗来提高灌溉效果,必须采用较短的畦长。在短畦灌溉条件下,灌溉水的入渗主要在放水结束后的积水入渗时间内发生,而放水期间水流流动过程中的入渗量占总入渗量的一小部分,全畦长范围内各点的净入渗时间相近,入渗量必然相近,灌水质量必然较好。

短畦灌溉技术措施

如试区冬小麦地的冬灌,取畦长为50m,越冬期间地温和入畦单宽流量变化时,尽管随着地温的降低和单宽流量的增大,表征灌溉效果的各项指标都有所降低,但从总体上看,可获得较好的灌溉效果(表7-3)。

表7-3 短畦灌溉时的灌溉效果指标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9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