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为部分代表性论文。除署名外,吴庆洲为唯一作者。
一、建筑历史研究
1. 浅谈真武阁的建筑艺术. 南方建筑,1986,3
2.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 古建园林技术,1987,1:31~35,1987,2:58~62,1987,3:61~64
3. 广济桥历代的建设. 岭南文史,11-12:82~87
4.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世界建筑,1989,6:117~120
5. 肇庆梅庵. 建筑史论文集(八):21~33.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6. 粤西古建筑瑰宝——德庆学宫大成殿. 古建园林技术,1992,1(总34):42~51,1992,2(总 35):49~55
7. 圣保罗大教堂. 世界建筑. 1994,1:69~72
8. 我国佛教塔刹型制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4,4(总45):21~28,1995,1(总46)13~17
9. 南汉遗迹药洲园建筑设计. 华中建筑,1995,2:57~60,1995,3:70~73
10. 建筑文化的承传、融合与演变. 中外建筑,1996,1:4~7
11.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 华中建筑,1997,2:28~36,1997,3:16~21,1997,4:6~ 12
12. 春秋至六朝麒麟演变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7,3(总56):58~61
13. 环境生态与传统民居. 第八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 香港,1997
14. 客家民居意象研究. 建筑学报,1998,4:57
15. 德庆三元塔修复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9,1(总62):36~41
16. 中国建筑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长江建设,1999,2:12~13
17. 佛塔的源流及中国塔刹形制研究. 华中建筑,1999,4
18. 曼荼罗与佛教建筑. 古建园林技术,2000,1(总66):32~34;2000,2(总67):30~33
19. 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 华中建筑,2000,4:23~27
20. 防洪防匪的大宅——光仪大屋. 小城镇建设,2001,6:72~73
21. 中国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石室. 建筑学报,2001,8:62~64
22. 瑰玮独绝,另树一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佛山市博物馆编. 佛山祖庙. 文物出版社,2005
23. 宫阙、城阙及五凤楼的产生和发展演变. 古建园林技术,2006,4(总93):43~50,2007,1(总 94):50-53
24. 台湾道教建筑脊饰艺术. 世界建筑导报,2006,7:12~17
25. 杨大禹、吴庆洲.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及其文化精神.建筑师,2007,5(总129):83-90
26. 佛教文化与中国名胜园林景观.中国园林,2007,10:73-77
27. 仿生象物——传统中国营造意匠探微.城市与设计学报,2007,9,28:155-203
28. The Small Dujiang Weir ,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f Baojiatun in Anshun of Guizhou Province 2012年东亚建筑国际学术会论文,2012,12.10.香港
29.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actical Case : Baojiatun Watermill.吴庆洲.徐好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2年最佳遗产保护实践会议论文.2012,9.27~29.克罗地亚
30. 吴庆洲、徐好好.贵州鲍家屯水碾房保护和修复研究回顾.南方建筑.2013,1:92~95
二、城市规划和城市史研究
1.古台州城规划建设初探. 城市规划,1986,2:54~57
2.中国古城选址的实践和科学思想. 新建筑,1987,3:66~69
3.北方雅典爱丁堡. 城市规划,1989,4:57~60
4.古惠州城与西湖. 岭南文史,14:103~107
5.吴庆洲,叶荣贵. Modernized City, Cultural Tradition,Local Features. 转变中的亚洲城市和建筑国际学术 会议论文,1989,11. 北京
6.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 华中建筑,1991,2:55~61
7.历史文化名城牛津. 国外城市规划,1991,4:40~43
8.中国城市建设史的活教材—历史文化名城赣州. 古建园林技术,1995,2(总47):53~60
9.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城规划. 建筑学报,1995,8:45~47
10.象天法地意匠与中国古都规划. 华中建筑,1996,2:31~40
11.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中外建筑,1996,4:32~34
12.中国古城规划与宇宙模式. 纪念刘敦桢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南京,1997
13.中国古城选址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城市规划,2000,9~10,9:31~36,10:34~41
14.郑力鹏、吴庆洲. 佛山福贤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城市规划,2001,10:37~40
15.Study on Citywall and Moat Military Defence System of Nanjing City in Ming Dynasty. 东亚建筑文化国际 研讨会论文. 南京,2004,11
16.斗城与水城——古温州城选址规划探微. 城市规划,2005,2:66~69
17.明南京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研究. 建筑师,2005,4(总114):86~91
18.周霞,冯江,吴庆洲.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 例. 城市规划2005,8:93~96
19.The Urban Canal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东亚建筑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 日本,京都,2006,10、华 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61~69
20.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书系总序. 建筑师,2011,1:91~95
21.Study on Urban Construc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Tortoise City of Ganzhou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Vol .20.No.4,2011.
22.龟城赣州营建的历史与文化研究.建筑师,2012,1(总155):64~73
23.丽江历史文化述论.中国名城,2014,11:47~52
24.亚德里亚海的明珠—杜布罗夫尼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29(04):52~57
三、建筑和城市防灾研究
1.两广建筑避水灾之调查研究. 华南工学院学报,1984,2:127~140
2.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和成就. 城市规划,1984,3:28~34
3.中国古代城市防洪初探. 城市规划汇刊,1985,3:12~18
4.我国城市防洪综合体系及减灾对策. 城市规划汇刊,1985,3:47~52
5.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 清华大学. 建筑史论文集,1987,8:1~20,清华大学出版社
6.历史上梧州城的水灾及防洪措施. 珠江志通讯,1988,1:32~34
7.伦敦城特大火灾及其重建. 新建筑,1988,4:56
8.唐宋明清京都排水排洪系统的研究. 城市规划,1988,6:35~37
9.兼有防敌和防洪作用的台州古城. 古建园林技术,1989,2(总23):55~59
10.The Protection of China’s Ancient Cities from Flood Damage. DISATERS. 1989,volume13,NO.3
11.惠州西湖与城市水利. 人民珠江,1989,4:7~9
12.Housing Measures against Flood Impact Along Pearl River. 国际住宅学术讨论会论文,1989.4,英国, 谢菲尔德
13.唐长安在城市防洪上的失误.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3:290~296
14.广州古代的城市水利. 人民珠江,1990,3:36~37
15.中国古城的选址与防御洪灾.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2:195~200
16.我国防御洪涝灾害的综合体系及减灾对策. 灾害学,1992,4:23~27
17.现代城市防洪的方略与措施. 长江建设,1995,1:15~18
18.现代城市水害的剧化及防御对策. 城市规划,1995,3:41~43
19.汕头市防御洪潮灾害的方略与措施及减灾对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 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 研究论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0.我国21世纪城市水灾风险及减灾对策. 灾害学,1998,2:89~94
21.The Urban Flood Hazard And Flood Control strategies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1999年国际建筑 师协会第20届大会论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4:23~29
22.中国城市灾害及城市安全战略. 规划师,2002,1:12~13
23.对20世纪中国洪灾的回顾. 灾害学,2002,2:62~69
24.中国古城防洪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城市规划,2004,4~5
25.Urban Flood: Experience & Hazard an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城市洪水经验与可持续 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越南,胡志明市,2006,3,10
26.历史上四川地震堰塞湖水灾特点及减灾对策. 新建筑,2008,4:112-114
27.荆州古城防洪体系和措施研究.中国名城,2009,3:34~40
28.寿州古城防洪减灾的措施.中国名城,2010,1:37~41
29.借鉴古代经验,防暴雨城市涝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规划创新—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745. 重庆出版社,2010
30. 汉魏洛阳城市防洪的历史经验及措施.中国名城,2012,1:67~72.
31. 论北京暴雨洪涝与城市防涝.中国名城,2012,10:4~13
32. 古代经验对城市防涝的启示.灾害学,2012,3:111~115
33. 襄阳古城历代防洪体系的建设及减灾措施.中国名城,2013,4:47~52
34. 吴庆洲、李炎、吴运江、刘小刚.城水相依显特色,排蓄并举防雨涝—古城水系防洪排涝的历史经验的借 鉴与当代城市防涝的对策.城市规划,2014,8:71~77
四、建筑教育与研究
1.继承先师事业,培育精英人才——谈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新建筑,2004,4:62~64
2.中国建筑史学近20年的发展及今后展望. 华中建筑,2005,3:126~133
3.建筑安全与保护生态环境—建筑教育的世纪重任.全国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重庆大学主编.中国建筑 教育.2009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龙庆忠建筑教育思想与建筑史博士点30年回顾.南方建筑,2012,2:48~53
5.纳精英,育人材,带队伍,求发展——当系主任八年往事回顾,南方建筑,2012,5:11~12
五、报刊文章
1.Cities built to avoid flood damage. CHINADAILY. November 5,1996:9
2.Roof Décor Stems from Mythology. CHINADAILY. December 31,1996:9
3.探秘:福寿沟造就不涝古城.光明日报.2011,8,12:15
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线: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22年在浙江省2段综合类的投档分数线为438分;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近三年在浙江省2段综合类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21132至225128名之间。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Science?& Technology,简称温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是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现任党委书记张亨利,院长赵降英。校训为“耕读至真、精技多能”。
截至2022年9月,学院占地1700亩,建筑面积29万平米;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专业31个,其中涉农类专业15个;有在编教职工7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