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灌溉施肥的技术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23:18:09
字号:

(1)管道滴灌施肥。管道滴灌施肥是将含有化肥的灌溉水在低压情况下,借助于滴灌管道系统,通过等距离细管和滴头将可溶性肥料直接输送到果树近根的土壤中。进入土壤的肥液,在滴头附近的土壤中养分浓度较大,可借助毛管力的作用逐渐扩散到根围土壤而直接被根系吸收,肥效高,节水省肥。通过控制滴头数量和流速的方法来调控用水施肥量。目前,这项技术要求投资大,科技含量高,多用于经济效益高的大型果园和智能化温室群内果品生产中(

根部灌溉施肥的技术有哪些?

图7-3 果树滴灌施肥

)。滴灌施肥一般比喷灌施肥节水约60%,节能和减少养分流失。同时在果树生长旺盛期需要大量养分时,可及时将养分输送到近根周围的土壤中,起到了节水省肥的双重作用。由于滴灌施肥的滴头堵塞与管道维护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肥料质量、肥液配制、灌水水质等技术难关。

滴灌系统由3部分组成。

①首部枢纽。自压滴灌必须修建压力池,机压滴灌必须由水泵加压。首部附属设备有流量表、化肥罐、压力表、过滤器等。

②管路系统。一般分干管、支管、毛管3级。

③滴头。

滴灌施肥时,依果树根系吸收强弱、需肥特性和肥料种类而确定施用浓度。如钾肥浓度为2毫克/千克时,供肥后继续滴灌4~5小时,5天后钾可向下层土壤移动达80厘米,向四周移动达150~180厘米以上。硝酸铵浓度1~2毫克/千克时,供肥后向土壤下层移动达100厘米以上,向四周移动达120厘米。

(2)简易滴灌施肥。制作塑料袋贮肥水器:容肥水量为30~50千克的塑料袋(可用不漏水的化肥袋代替),并准备一些扎捆用的细铁丝。滴管为直径3毫米的塑料管。每株树需要3~5个水袋(依树冠大小而定),每袋需配备10~15厘米长的塑料滴管。

把塑料滴管短截成10~15厘米的小段,其中一端剪成马蹄形,在马蹄形的端部留一3~5毫米(高粱粒大小)的小孔,其余部分用火烘烤黏合,把滴管的另一端平剪插入塑料袋1.5~2.0厘米,然后用细铁丝扎紧固定。捆扎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松紧度,过紧出水慢,过松出水快或漏水。出水量在2千克/小时左右,合110~120滴/分钟。

埋设塑料袋贮肥水器:在树冠外围垂直投影的地面上挖3~5个等距离的坑,深20厘米左右,倾斜度25°,宽依水袋大小而定,将制作好的水袋放入坑内。水袋不要平放,因平放压力小出水难。放好后将滴管埋入40厘米深的土层中。滴管所处位置应在树冠外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肥水被根系吸收。为防止塑料袋老化,可在袋上覆膜或用旧化肥袋或薄土等物遮盖。

实践证明,采用塑料袋滴灌施肥的苹果树,在需肥期滴灌两次尿素(浓度0.3%~0.5%),叶绿素含量、坐果率均比滴灌不施尿素有所提高。

(3)简易渗灌施肥。简易渗灌施肥技术是山东省沂蒙山区和山西省运城县、临猗县果农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条件,在管道滴灌的基础上,改进兴起的一种节水灌溉施肥方法。此法对矫治果树缺素症效果特别好。

修建蓄水池:地上部修建蓄水池,半径为1.5米、高2.0米,容水量为13吨左右。渗水管为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每隔约40厘米处两侧及上方打3个针头大的小孔(孔径1.0毫米),渗水管埋入地下40厘米左右。行距3.0米的果园,每行可埋一条;行距4.0米以上的每行埋2条。每个渗水管上安装过滤网,以防堵塞管道。渗幅纵深90~100厘米,横向155厘米。根据果树长势需要施肥时,可将化肥直接投入贮水池,也可先将肥料溶解过滤后再输入流水道,肥液随水流渗入果树根际土壤,直接被根系吸收,肥效快,省工节水。

渗灌也可利用果树皿灌器(已获国内发明专利),皿灌器是一种陶罐,可容水20千克,将肥料投入罐内随水慢慢渗入果树根部土壤层内。渗水半径为100厘米。贮肥液15千克,7天渗完。

(4)根系饲喂施肥。根系饲喂施肥技术是借助渗灌施肥的原理,在果树缺乏某种微量元素,采用其他施肥方法难以奏效时所应用的急救措施。特别是石灰性土壤果树黄化病的矫治,效果特别明显。

操作方法:早春于果树萌芽前,将装有相当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肥液的瓶子或塑料袋(内装肥液200~300毫升),埋于距树干约1.0米(视树冠与水平根扩展面积大小而定)处,将粗约5毫米的吸收根剪断放入瓶或塑料袋中,埋好即可。

根系饲喂施肥法在石灰性土壤上栽培的苹果、梨、桃、柑橘等矫治缺铁黄化病,效果特别好。施用最佳期为果树落叶后或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果树生长期灌根时,必须严格掌握肥液浓度,以防发生肥害。

科技为发展赋能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科技为发展赋能 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位于黄河“几字弯”最顶端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属黄河冲积平原,总耕地面积279万亩,是农牧业大旗,但受耕地细碎化和节水灌溉工程质量不高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

达拉特旗深入推进鄂尔多斯市“一产重塑”行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入先进节水灌溉与智慧农业技术,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先行试用,打造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积极探索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实施智能灌溉,推动农田节水增效。在侯家营子村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推行引黄灌溉和农业灌溉节水的井黄双控双灌智能灌溉,通过新建输配水管网,将黄河水与地下水资源汇聚到6处均为1647立方米规格的储水罐集中管理,依托小流量滴灌节水技术紊流性好、流量小、出水均匀、抗堵塞性强的特点,将水肥持续精准运送到农作物根部,提供“少食多餐”的“科学喂养”,实现浅浇勤灌,减少深层渗漏,有效降低亩均用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地下水位稳步回升。项目区农田预计亩均可节水150立方米、节肥35公斤以上,折算后预计亩均种植成本可降低200元左右。

搭建智慧平台,数字赋能农业发展。侯家营子项目区运用物联网设备、无人机及遥感卫星等,搭建智慧数字化农场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农田种植、灌溉、田间管理等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实现远程自动灌溉和施肥,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农田生产基础数据、气候气象、病虫害等信息,并根据指标变化提供科学种植管理方案,保障农作物稳产增产。以种植玉米为例,预计亩均增产8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200元左右。

强化示范带动,全域推广节水技术。高标准农田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阵地,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关键。达拉特旗依托“统种共富”新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52.5万亩,占全旗基本农田的67%。

下一步,达拉特旗将整县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吸收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高标准数字智慧示范农田经验,推广应用节水灌溉与智慧农业技术,将全旗所有基本农田都打造为“高效节水、高产低耗、生态智能、技术集成”的高标准农田,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达拉特力量。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9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