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池排水出去水池表面30-40厘米的表层水体,可以降低蓝藻的数量。2、在池塘的下风处施放水易净、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药剂。3、每7亩池塘使用1包“诺碧清生物净水剂”,控制水体中氨磷含量。4、每亩养殖300尾白鲢,有一定的控藻效果。
一、鱼池蓝藻怎么处理
1、鱼池排水
选择一个晴天的中午,除去鱼池30-40厘米的表层水体,能够降低池蓝藻的数量。尽量不要在阴雨天操作,阴雨天蓝藻上浮效果不佳。
2、加药剂
蓝藻在池塘下风处聚集后,可以用?水易净?化水后泼浇,1立方水体施用1片。也可以用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和重金属盐等进行施撒,都有较好的去除蓝藻效果。
3、调节水质
可在池塘中添加诺碧清生物净水剂,每7亩使用1包,可以让微生物调节水质,控制水体中氨磷含量。在高温季节可定期使用,可改善池水环境。
4、预防蓝澡
可以在鱼池中放入适量白鲢等滤食性鱼类,有一定的控藻效果,每亩可放养300余尾。也可以在池塘中加入足量的磷肥,培养出有益藻类,也可以预防蓝藻的发生。
二、蓝藻是如何形成的
1、形成原因
(1)温度过高会造成蓝藻爆发,水温在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
(2)水体富营养化也是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不经常换水的池塘更容易暴发蓝藻。
2、危害
(1)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又叫绿潮,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爆发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造成鱼类的死亡。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
(2)蓝藻爆发时,水体会呈蓝色或绿色,蓝绿色湖靛覆盖住湖面在岸边堆积,会发出恶臭味。
(3)含有毒素的蓝藻细胞可能会跟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给无公害水产品生物带来巨大的负担。
(4)蓝藻中的项圈藻会破坏水产的鳃组织,干扰它们的新陈代谢,使其神经麻痹,最终死亡。
(5)蓝藻毒素量过多,会造成养殖对象中毒死亡,在毒量较小的时候,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对象,最终危害人体。
水产养殖蓝藻是咋样产生的
水产养殖造成的水污染
近几年来,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水产养殖业无序发展,逐渐由半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向高度集约化养殖方式。这些水产养殖模式是靠施肥或投饵获得尽可能多的鱼产品,生产中产生的残饵、残骸、鱼体排泄物和施放的化肥、药物都要在水体中分解并消耗溶氧,分解的产物主要成分为氨氮,这样一来,水中的溶氧降低,氨氮上升,造成水质恶化,对水产养殖水环境产生了自污染。同时由于水质的恶化会使水中滋生大量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影响了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水产养殖污水排放破坏了周围环境,加剧了与环境污染控制的矛盾水产养殖迅猛发展,使当今养殖污水排放量巨增,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养殖模式为超容量高负荷养殖,生产过程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投放饲料与渔药使用行为,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和环境
自净能力,导致营养不均衡,养殖污水富含N、P等营养物质。这些污水排放流入河道,可能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毒素,污染了水体、土壤和空气,最终形成“池塘水体一土壤一养殖生物一大气”连锁污染,通称为立体污染由此可见,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己成为污染源头和受污染物影响的重要功能区之一。这不仅给渔民、企业、甚至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风险。为使我国渔业发展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有效地控制水产养殖水污染,改变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寻求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在获取水产品的同时保护渔业资源和环境。
蓝藻,又称"蓝细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水体中的光能自养型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
在正常生态环境中, 水体中蓝藻数量维持在正常范围,但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对于水环境管理的缺乏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水体污染, 其中以水体富营养化尤为严重, 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水体富营养化对于生态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 而藻类水华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蓝藻在大量生长的同时, 其次级代谢产物藻毒素也在水体环境中大量积聚, 从而对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构成威胁。
在水产养殖的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可以导致水体缺氧甚至无氧状态,易导致养殖水体发生泛塘。蓝藻大量死亡时可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水生动物。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的有机质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其中部分对养殖动物是致病菌,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这种情形和虾蟹养殖过程中倒藻引发虾蟹塘发病的情形类似。
养殖水体中常见的蓝藻可分作两类:营个体生活的丝状蓝藻,包括颤藻、鱼腥藻和螺旋藻等;营群体生活的单胞藻,如微囊藻等。其中微囊藻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的蓝藻水华。因而微囊藻毒素是藻毒素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微囊藻毒素是一组单环七肽物质, 其中有两种可变氨基酸, 到目前为止, 根据甲基化、羟基化、表异构化程度以及可变氨基酸的不同, 已经发现了80 种不同的微囊藻毒素的亚型。由于其肝脏、肾脏等器官毒性以及强促癌性, 微囊藻毒素已被认为是严重威胁野生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的环境污染物并得到广泛关注。
由此可见,蓝藻无论其活体还是残体对水生动物都有明显的生物学危害,因而水产养殖中对于蓝藻的防治尤为重要。根据个人的理解,从6月份开始,防治以改变其生长条件为佳,生物吞噬次之,化学杀灭是最后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