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红茶核心产区有哪几个乡镇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22:33:19
字号:

红茶产地是哪里呢?

宜兴红茶核心产区有哪几个乡镇

中国著名红茶产地:

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浙江绍兴一代;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

川红—产于四川马边、宜宾、高县等地;英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昭平红——产于广西昭平县;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宁红工夫产于江西修水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

世界四大红茶的产地:

一、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

二、阿萨姆红茶

阿萨姆红茶,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

三、大吉岭红茶

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当地年均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温差大,谷地里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

四、锡兰高地红茶

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著名,产于山岳地带东侧,常年云雾弥漫,由于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雨量(11月-次年2月),不利茶园生产,以7-9月所获的品质最优。产于山岳地带西机时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则因为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以1-3月收获的最佳。

红茶的产地都有哪里?

我国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宁红工夫产于江西修水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

红茶的主产地在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

1、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

2、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

3、苏红产于江苏宜兴。

4、越红产于浙江绍兴一代。

5、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

6、川红产于四川马边、宜宾、高县等地。

7、英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

8、昭平红产于广西昭平县。

世界上红茶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广,除中国以外,印度、东非、印尼、斯里兰卡也有类似的红碎茶生产。

扩展资料:

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和红茶茶珍。

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同时也是其它红茶的鼻祖,其他红茶都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它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均原产于武夷山地区。

红碎茶:红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细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产地分布较广,遍于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主要供出口。

速溶红茶:速溶红茶是茶叶的一种加工品,用纯天然茶叶原料,通过现代生物科技,将茶叶中的精华成分萃取浓缩,再经干燥喷雾而成的纳米级颗粒状固体,能迅速溶解于水中的固体饮品。有时候也被称为红茶茶珍、即溶红茶。

马边功夫:马边功夫为红茶新贵,由四川马边金星茶厂创制。选用海拔1200-1500米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结合各地功夫红茶工艺精制而成。

红茶制作发明地哪个省

福建省。红茶的发源地在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品种: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浙江绍兴一代;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马边、宜宾、高县等地;英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昭平红——产于广西昭平县;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宁红工夫产于江西修水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

世界世界上红茶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广,除中国以外,印度、东非、印尼、斯里兰卡也有类似的红碎茶生产。

中国红茶锦绣山河产地哪里?

红茶不仅在我国有,在国外也有不同品种的红茶,红茶的产地是多不胜数,仅我国红茶的产地就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属小种红茶,但是除此之外,红茶的种类还有很多,具体如下!

中国最出名的红茶,红茶的产地分布

红茶的种类

1、正山小种

中国十大红茶品牌的第一名,它出产于中国福建省的桐木关。

正山小种在制作时会采用松针或者松柴熏制,治好以后的茶叶,具有独特的松烟香,据说正山小种不但是中国更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红茶,被人们视为“红茶之祖”。

2、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也是中国十大红茶品牌的重要成员,产于安徽省的祁门县。

据说他早在清朝年间就已经出现,只是那时是专供皇家御用的贡茶,到现在,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是传统工夫,红茶中的精品,具有香高,味醇,色艳等多种特点。

3、滇红茶

在中国十大红茶品牌中,滇红茶也有着不可超越的地位,这种红茶主要出产在中国云南的保山和凤庆以及西双版纳。

滇红茶是采用独特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大叶红茶,中国功夫红茶中最有代表性的存在,外形肥硕金毫显露是它的重要特点。

4、川红茶

川红茶是出产在中国四川宜宾市的特色红茶,它是红茶家族的后起之秀。

外形肥硕紧结,金毫显露,而且色泽乌黑油润,冲泡以后,香气清鲜,汤色浓亮,是现在中国红茶中最出色的存在,也是现在茶叶市场上的热销产品。另外其它红茶品种还有日照红茶、昭平红茶、霍红茶、越红茶、泉城红茶、苏红茶、英红茶、东江楚云仙红茶,沐岚红茶都是很著名的红茶品牌。

5、宜昌红茶

宜昌红茶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

早在秦汉时期,茶叶就从巴蜀传播到宜昌;茶叶利用已从生嚼鲜叶进步到生煮羹饮。据《晏子春秋》记:“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说明当地茶叶是煮来吃的,由此可推断,宜昌茶叶利用是从生煮羹饮开始的。

中国最出名的红茶,红茶的产地分布

6、湖红工夫

主产湖南省安化、新化、桃源、涟源、邵阳、平江、浏阳、长沙等县市,位于湘中地段,处雪峰山脉,位资江之中游,“缘安化三乡,遍地有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红工夫自古享有“醇香播太清”的美名,正宗湖红工夫讲究的是口感醇厚饱满、香味浓郁,这点有别于其他红茶的特质。在中国的茶叶历史上,曾有“湖红”、“祁红”、“建红”三足鼎立的盛世场景。

7、闽红工夫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

外形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呈金**,极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颇似紫罗兰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于清饮,又适于掺加砂糖、牛奶等调饮。

8、宁红工夫

宁红工夫,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主产江西修水县。

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宁红素以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乌润,香味持久,叶底红亮,滋味浓醇的特色而驰名中外。

9、越红功夫

越红工夫系浙江省出产的工夫红茶,产于绍兴,诸暨嵊县等县。越红功夫亦称条红茶。绍兴市所产工夫茶称越红工夫茶,初制茶称“越毛红”。民国时,市场已有少量生产。

越红工夫以条索紧结挺直,得实匀齐,锋、苗、显,净度高的优美外形称著。越红工夫色泽乌润,外形优美,内质香味纯正,汤色红亮较浅,叶底稍暗。

10、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简称“九曲红”,是西湖区另一大传统拳头产品,是红茶中的珍品。

九曲红梅因其色红香清如红梅,故称九曲红梅,滋味鲜爽、暖胃。九曲红梅茶生产已有近200年历史,一百多年前就成名。

中国最出名的红茶,红茶的产地分布

红茶的产地分布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浙江绍兴一代;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马边、宜宾、高县等地;英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昭平红——产于广西昭平县;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宁红工夫产于江西修水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

中国最出名的红茶,红茶的产地分布

总而言之,我国红茶的分布范围还是很广的,并且红茶在我国各个地区还是颇受人喜欢的,所以大家在喝红茶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红茶种类吧。

江苏的红茶有哪些品种,有何代表性?

江苏有宜兴红茶,具有多年的种植和栽培历史,产区在天目山脉。吴红红茶是较新的红茶种类,产地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江苏最有名的茶叶是碧螺春,红茶性质温和,品质优良,并且营养丰富,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1、宜兴红茶

宜兴红茶是江苏较为出名的红茶品种之一,产自于江苏宜兴,产茶区在天目山脉,其地理条件优越,适合红茶树的生长,因此宜兴红茶已经有多年的种植与制作历史。

2、吴红红茶

吴红红茶也被称作吴红,产自于江苏苏州市的吴中区东山镇,吴红属于红茶中小叶功夫的分支,种植和制作的年份较少,属于江苏的新茶品牌,是由严介龙2014年注册的商标。

江苏是茶叶产出大省,其著名的茶叶有碧螺春等,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红茶是发酵茶叶,经过漫长的发酵后制成的红茶香味独特,并且没有绿茶的寒性性质,较为温和,适合大部分人饮用。

茶树,原名: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1] 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衮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目前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 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生长习性: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栽培: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温度(1)生长起点温度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2)最适温度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3)低限温度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又如,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天,西北风风速每6-8米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抗寒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祁门种、黄山种、茗洲种、柿大茶、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皖农95、乐昌白毛茶、恩施大叶茶、鹤峰苔子茶、高芽齐、白毫早、宜兴种、茴香茶、宁州2号、紫阳种、顾渚紫笋、藤茶、水古茶、龙井43、龙井长叶、碧云、苔香紫、迎霜、青峰、浙农113等。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杨树林783、黄荆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叶乌龙、福云6号、福云10号、碧波茶、铺埔白叶、五岭红、临桂大叶茶、都匀毛尖、黔循601、信阳种、信阳10、宜昌大叶茶、云台山种、蓝山苦茶、江华苦茶、君山种、储叶齐12、锡茶5、锡茶11、赣茶1号、青山大有、台茶13号、苹云、眉峰等。病虫防治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优良品种适制绿茶品种有:特早芽种有元宵绿;早芽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龙大白茶、福云595等品种。适制乌龙茶品种:早芽种有黄旦、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中芽种有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等品种,迟芽种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种。绿乌兼制品种有:黄旦、黄奇、梅占等品种。茶树采收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达盛产期,三十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到老化后就须挖掉重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9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