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22:16:31
字号:

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

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

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养鱼也还是需要技术的,很多人选择用高密度的养植方法养植鱼,但是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不同品种的鱼的养殖方法不一样,以下分享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

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1

(一)池塘条件。

塘角鱼对池塘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般的养鱼池塘只要塘基坚实,无渗漏,稍加改造后即可作为塘角鱼单养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面积以0、13--0、2公顷为宜,水深应保持在1--1、5米。

池底的淤泥厚度应保持在20--30厘米,以利于塘角鱼的活动与觅食。由于塘角鱼具有群居和穴居的习性,应在池底设置一些石块、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栖息,也便于捕捉。高密度精养池塘还应安装增氧设备。

(二)放养前准备。

鱼种放养前,将池水排干暴晒3--5天,经过简单修整后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每0、067公顷用量为50--7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

3天后注入新水50--60厘米此时,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为鱼种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粪便,每0、067公顷用量为200--300公斤。

(三)养殖模式。

塘角鱼具有辅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体里正常生活,因此采用池塘高密度单养的模式非常适宜。投放的鱼种个体适宜在6、5厘米以上,以避免种内残杀。每0、067公顷放养3万--4万尾,同批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

(四)饲养管理

1、投喂技术。投喂要遵循定时、定位、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塘角鱼食性偏向动物性,特别喜食新鲜动物饵料,活饵投喂效果更佳。投喂饲料应从投放鱼种后的`第3天起,以活饵或新鲜动物内脏为主,如蝇蛆、水蚯蚓等活饵消毒后可直接投喂。

动物内脏需要清洗干净,用绞肉机绞成肉泥拌入面粉制成团糊状投喂。每天投喂3次,持续1个月。此后即可转入到投喂颗粒饲料阶段。

投喂的饲料一定要保持新鲜,蛋白质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5%--8%,可视天气变化、鱼的吃食情况而酌情增减,以后每15天调整一次投饵量。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3--4时。

2、水质管理。要及时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厘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每个月用生石灰浆泼洒2次。每次用量为每0、067公顷10--15公斤,以改善水质,防止鱼病发生。

(五)常见鱼病的防治。

塘角鱼的抗病力强,但应及早防病,除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外,在鱼种下塘前应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 人工养殖条件下常见鱼病有:

(1)水霉病。此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鱼种下塘后,由于捕捞、运输等造成鱼体碰伤而感染水霉病,病鱼急燥不安,运动失常,皮肤黏液增多,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顷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带渣全池泼洒。

(2)肠炎病。此病是由于饲养时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投喂不卫生的动物内脏而引起的。病鱼体色发黑,腹腔因积水而明显膨大,肠壁充血发炎显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黏液流出。

防治方法:每50公斤鱼每日用大蒜头250克、食盐100克捣碎拌料投喂,连续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鱼用“肠炎灵”5克,拌入0、5公斤面粉后加温水制成浆糊状,然后均匀拌料投喂3--5天。

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2

选择塘基坚实,没有渗漏,水量足,水质好的池塘。在放养前要将池水排干暴晒3-5天左右,然后用生石灰将水池彻底消毒。塘角鱼可以在低氧水体里正常生活,采用池塘高密度单养的模式非常适宜。

养五万条塘角要成本 5万元左右,一尾塘角鱼苗市场价也就1毛钱左右,假如按正常养殖密度一亩投50000尾鱼苗,费用只有5000块钱。

日常的饲料费用主要分鱼苗期和成鱼期。鱼苗期差不多半个月,这段时间主要投喂一些优质的饲料如碎鱼碎虾肉、猪下水等等,费用会高一些

一亩大概花费5千元左右。半个月之后可以投喂开始投喂鱼饲料,一直到收获要放养3-4个月。累计消耗的鱼饲料大约花费4万元。合计成本约5万元。

塘角鱼养殖注意事项

1、应激,换水应当平衡进出水,而不是排空后注入新水,特别是不应该喂鱼后短时间内换水。

2、藻类灭杀,现阶段的蓝绿藻会大量繁殖,合理灭杀更利于塘角鱼的健康生长。

3、投料时间调整,日短夜长,建议根据各地的天气合理安排投料时间。

4、秋冬交替,水霉病发病率明显增加,防范为主,一旦发现有发病迹象,及时处理,切勿拖延。

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3

哪种淡水鱼最好养?

1、黑鱼

黑鱼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又叫做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等,主要生长在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者是微流水中,黑鱼是很多地区养殖的淡水鱼品种,一般养殖8-9个月体重可达0.5~0.7千克,是一种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鱼。

2、青鱼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目前很多地区都有人工饲养。青鱼主要生长在中下层水域,最适合生长的水温为22-28度,主要以螺蛳、蚬、蚌、蛤、虾以及昆虫为食,其生长速度非常快,最大可以长到70公斤左右。

3、草鱼

草鱼也是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人工饲养最多的鱼品种,草鱼主要生长在中下层的水域以及水草比较丰盛的水域,是一种以草为食的淡水鱼,草鱼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最大的个体能够达到40公斤左右。

4、鲶鱼

鲶鱼大家都熟悉,很多地区都有人工饲养。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是一种繁殖能力快,生存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淡水鱼,很多人不知道它生长速度可以半年长了6斤,也是很多地区饲养的淡水鱼品种。

5、鲢鱼

鲢鱼也叫做白鲢,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域,冬季温度低,会到深水域越冬。鲢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生长速度也属于比较快的鱼类。

6、鳙鱼

鳙鱼是很多人喜欢吃的一种鱼,我们经常吃的剁椒鱼头就是用鳙鱼做的,鳙鱼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域,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生长速度比较快。

7、武昌鱼

武昌鱼是一种产自长江中下游的我国特有的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是一种很好养殖的鱼类。另外武昌鱼肉质鲜嫩,特别适合清蒸,清蒸武昌鱼是湖北省的一道传统名菜,深受湖北乃至全国人民的喜爱

水产养殖中饲料的投喂及水质的强化调节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器

鱼高密度养殖

 鱼高密度养殖,水产养殖产业在当下还是比较火热的,而鱼则是很多人目前养殖的品种,靠养殖行业发家致富的人也是有不少的,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下鱼高密度养殖。

鱼高密度养殖1

 池塘养鱼或者海边养鱼都是较为常见的养鱼方式.如今,一种新的养鱼方式“高密度流水养鱼”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能在原有的模式中脱颖而出,高密度流水养鱼自然有着明显的优点,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

 目前,这种养殖模式适应的品种主要是草鱼、鲤鱼等食性鱼类,如果能够实现广泛的推广,将为养殖户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更好的利用了流水水域,可谓是一举两得。

 池塘养鱼或者海边养鱼都是较为常见的养鱼方式.如今,一种新的养鱼方式“高密度流水养鱼”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能在原有的模式中脱颖而出。

 高密度流水养鱼自然有着明显的优点,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目前,这种养殖模式适应的品种主要是草鱼、鲤鱼等食性鱼类。如果能够实现广泛的推广,将为养殖户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更好的利用了流水水域,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种养鱼模式最重要的便是具有水势的流水。流水中含有更多的氧气,较池塘水也会更加清洁,鱼日常产生的排泄物易被流水带走,减少了患病的可能。流动的水顺应了鱼游动的天性,有利于保证鱼的活性。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养殖的产量可达每平方米200公斤以上,较常规鱼塘增产百分之四十左右。

 高密度流水养鱼的重点在于养鱼量要大,流水的流速要小,这样可以防止鱼过分消耗体力,过快的水流也会导致投喂无法精准,造成饲料的浪费。在具体操作时,可任意选择水库、河流等有流水的区域,搭建好围栏设施,专门设计排水口,这些基于所要养殖的最小鱼类的身形设计。在下鱼前要用生石灰进行全面的消毒,大致的用量为每平方米120g。

 确保鱼苗健康后,可以开始准备下苗。鱼苗生长期要注意每日或两日一次的排污,日投喂饲料按照鱼总重量的3%进行。养殖户需要及时检查其生长情况以及鱼栏设施,同时设置增氧设施。

 高密度养殖出现的最大问题便是水质不洁净导致的死亡,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收集鱼的排泄物和残存的饲料,二是废水的净化处理问题。这两点影响到了水资源是否可以循环利用,即便是再容易获得的流水,也需要储备和再利用,防止鱼断水而亡。

 想要实现高密度流水养鱼,需要养殖户仔细学习相关知识,并严格遵循相关事项。高密度养殖同样也意味着可能发生的因传染病而大量死亡的问题。因此,对于高密度流水养育有兴趣的养殖户对于各项工作的完成和完善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前期完善的准备是高产的必然条件。

鱼高密度养殖2

  高密度网箱养鱼方法

 1、高密度网箱养鱼适应的水域范围较广,它可以在湖泊、水库和河流中设置,只要水深大于网箱高度就可进行养殖,可建一个“水中池塘”,要比陆地池塘水活氧足,排污力强,更适宜单品种或多品种高密度养殖,而且产量高,容易管理和捕捞。

 2、高密度网箱养鱼,是一种将大中型水体优越的环境条件,以及小水体密放精养方法结合起来的养鱼新技术,富营养型水域通常每100亩水面可设置1亩网箱,中等营养型水域每200亩可设置1亩网箱。

 3、比如网箱养鲤鱼,每立方米可放养体长为13-20cm的`鲤鱼种60-80尾,饲养期为200天,通常每尾出网重量可达到0.65-0.75公斤,亩产可达1.5万-2.5万公斤,高的亩产在5万公斤以上,高密度网箱养鱼也是未来天然水域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

 4、和其它养鱼方法相同,也可根据投饲情况归纳为粗养、半精养或精养,粗养全靠可以取得的天然饵料,如有机碎屑、浮游生物、漂流物等,期间无需投放任何补充饲料,这种方式适宜养鲢和鳙等滤食性鱼类。

 5、半精养主要是就地取材地添加适量草料或农副产品等低蛋白质(20%)配合饲料为食。

 6、半精养与精养的鱼类都是吃食性鱼类,比如草鱼、鲤鱼和鲇鱼等,其产量比粗养更高,一般在粗养的情况下,其产量在2.5-7.5公斤/平方米之间,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1665-4995公斤。

 7、而半精养的产量比较高,平均产量大约为10公斤/平方米,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6700公斤上下,精养时的商品鱼产量,可高于一般池塘产量的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累计每亩产量可达3-15万公斤。

鱼高密度养殖3

  一、高密度养鱼一立方米养多少鱼

 1、高密度养鱼一立方米一般可以养10-15条鱼,高密度养鱼的方法有网箱养鱼、围栏养鱼和流水养鱼。

 2、网箱养鱼:将网片制成的箱笼,放置在适合的水域,进行养鱼的一种生产方式。网箱一般设置在有水流、水质清新、溶氧量比较高的水域中。

 3、围栏养鱼:在湖泊等大中水域,利用岸边用网拦2-3面。进行小面积精养鱼,大水域的溶氧高,网拦内水质清新活爽。可以适应各种鱼类的生长。

 4、流水养鱼:在有水流交换的鱼池内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方式。利用水位差、引流、截流设施或者水泵等,让水不断地流经鱼池,或者把排出的水净化后再注入鱼池。因为水流有输入溶解氧和排除鱼类排泄物的作用,池水可以保持比较好的水质,给养殖鱼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

  二、鱼池怎样建造

  1、如何建造

 (1)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建造池塘,然后根据鱼苗数量规划鱼塘的大小面积、位置分布和水渠的位置。

 (2)然后挖好池塘后,在池塘底部铺膜,再进行灌水,还要养殖一些水草,池塘边缘要用水泥密封,防止鱼塘池被鱼损坏。

 (3)一般情况先水深在2米左右即可,在放鱼苗前一周左右对池塘进行基肥处理,促进池塘微生物生长。

  2、高密度养鱼要注意什么

 (1)因为是高密度养鱼,要注意水体的含氧量,做好定期巡查池塘,水体含氧量不足可以通过换水或者在水中设置增氧机,提高水中含氧量。

 (2)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加强池塘管理,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及时清理没有吃完的饲料,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在水产养殖中,配合饲料得到广泛的应用,占到养殖成本的50%-70%,饲料的合理选用及其高效投饲技术成了养殖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如何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天然生物饵料,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生态养殖增产增收,是提高养殖技术和效益的热点课题。

 饲料的投喂技术,包括鱼儿授食面、授食时间及授食量等因素。传统的人工投饲方法由于费时费力,受人为的情绪影响较大,已逐渐被机械投饲所替代。生产实践得知,机械投饲时授食面广、授食均匀,在通常情况下所饲养的个体均匀,生长速度也较快,鱼儿的生长成绩也较人工投饲有好的表现。

 1 投喂方法

 投饲要遵循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原则,在生产之初,就应驯化鱼儿形成有规律性的摄食习惯。机械投饲,撒料均匀,鱼类受食面大,既节省饲料又利于个体弱小鱼种的生长,生产效果普遍比人工投饲的效果要好得多。人工投饲的随意性较大,因此,投喂应注意以下两点。

 目前,高密度的池塘养殖往往不设饵料台,池塘面积较小的多数养殖场直接将饲料均匀撤入池塘;池塘面积较大的,又只是沿池塘边投饲,这样饲料直接落入池底淤泥上,既不利于观察鱼类摄食,容易引起投饲过量或投饲不足,也不方便鱼类觅食,残饵还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因此,应合理设置饲料台,方便观察鱼类摄食,及时清除残饵,调整投饲量。

 网箱养殖中,网箱底部和四周的网衣,网目往往大小相同,为了便于网箱中水质交换,网箱的网目随鱼生长而由小到大逐渐更换,投饲时,未被鱼类及时摄取的饲料,就会穿越网箱的底层造成浪费。为了避免浪费、少投饲料,又不利于鱼类生长;如果使用小网目的网衣做箱底,又容易造成箱底水流不畅,污物沉积,诱发鱼病;如果按“少食多餐“或慢投饲,延长鱼类的摄食时间,又要消耗太多的劳动力。网箱养殖,可以直接在网箱底部用密眼网纱做底衬,投喂后,及时检查箱底残饵情况,调整投饲量,定期清洗和更换网箱底衬,以减少饲料流失,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箱底污染,诱发鱼病。

 2 投饲量

 首先要确定一个基本投饲量,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一般来说,水温越高,则投饲率越大;随着鱼体长大,投饲率逐渐减少;草食性的鱼类与肉食性的鱼类相比,草食性鱼类的投饲率较大。鱼类的摄食量不仅与鱼种类、规格和水温有关,还受配合饲料的基本投饲量所限,应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

 在正常情况下,鱼类活动反应灵敏,抢食激烈,投饲后很快被吃完,饵料台无剩饵,说明投饲量偏少;假如投饲后饵料台尚有较多剩饵,而鱼类已经不再争食,则说明投饲量偏大;假如刚开始投饲,鱼类就不积极摄食,说明上一次投饲过量或两次投饲时间间隔太短。这时就不能完全按照已设定的投饲量来投饲,而应该适当增加或减少投饲量,根据观察到鱼类摄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 强化水质调节

 强化机械增氧。在养殖中要充分利用阳光、水体及廉价肥料,培养生物活饵与增氧,为鱼体生长创造一个有氧环境,既改善水质又增加产量,以提高健康养殖水平。

 然而,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池塘载鱼量的增加,会经常出现浮头现象,大量消耗体能,严重影响生长。在当水体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会出现应激浮头,因此,要求池塘配备增氧机械,强调中午开机增氧时间不少于2小时,为鱼类生长创造充足的有氧环境。

 利用机械增氧,可有效消除水体成层及氧债现象,使各层水体得到充分交换,促进有机腐败物质的分解及完全硝化反应,使阳光、营养元素与水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地利用。

 在缺氧应急情况下还可使用增氧剂,常用的增氧剂有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等产品进行辅助助氧。

 接种优质藻类、种植优质水草。在养殖水域还需接种藻类、种植水草如苏丹草等优质植物,增加水体浮游植物群体数量。它不仅能吸收利用氨氮等有机物质、改善水体,产生氧气,又可为鱼类等养殖品种提供了丰富的生物饵料,形成水体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在精养模式中,由于长期投喂配合饲料,饲料蛋白含量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天然营养元素缺乏,常常使得鱼类的肝胆综合病症频繁发生。最好每天适当投喂一些水草或苏丹草等植物性饵料,以补充鱼类对维生素和组纤维的需求量,使鱼类摄入的营养均衡。精青饲料搭配投饲,既可节约配合饲料,促进生长,又有降低肝胆综合病症发病的极好效果。

 强化有氧饲喂,预防鱼类摄食过量、引起消化缺氧的重大危害。

 在鱼类育成的7月至9月生产季节,也是天气傍晚闷热、水体成层易多变的多发时节,常常由于人为饲喂过度,导致鱼类在食物消化时段缺氧而造成较为严重的死亡损失。要强化有氧饲喂,根据天气、水温、鱼群活动情况,进行水体机械增氧和科学饲喂。不可追求鱼儿吃得多、就可长得快的片面认识与饲喂误区。正常饲喂要点:正常天气每天投喂4次,以基本食饱为度,投饲率幼鱼期6%-8%,育成期4%-6%。中午前后的两次投饲量占全天投饲量的60%~80%,傍晚投喂时间不宜太晚,应在日落前2小时投喂完毕。傍晚天气闷热时,要适当调整投饲量,视水体溶氧状态进行,少投或不投饲料,可有效地避免因鱼类饱食后夜间低氧时段易造成的严重缺氧死亡现象,确保养殖安全,增产增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9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