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栽培技术
一、芦荟的生态要求:芦荟原产非洲,是热带植物,生性喜瘟畏寒,在5℃以下就停止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15-35℃,相对温度为45-85%。芦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渍。在阴雨潮湿季节,如土壤排水不良,根系呼吸受到抑制,叶片也易萎缩,严重时枝根腐烂和死苗。芦荟是较耐旱的植物。喜欢生长在排水量好,土壤空气较好的砂质壤土。芦荟在中国的分布应在冬季5℃以上的南方为主要露地栽培地区,其余地区则为保护地栽培,在冬季需用大棚或温室保温越冬。四川、重庆是芦荟较好的种植区。
二、芦荟的繁殖:1、分株、分芽繁殖:中国芦荟、巴巴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在地下茎上会长出许多嫩芽,嫩芽又会生根而形成新的植株。一株2年生的芦荟,在一年内能分糵出10-20株小苗,当小苗具有4-5片小叶时,地下已长有板有3-5条小根了,这时就可从母株上切离,移栽。为了使其生长快,发展迅速,又便于管理,最好每年在春夏秋三季将小苗移栽于苗床,加强管理,优于从母株分离后就移栽于大田。2、扦插繁殖:多于4-5月和8-9月进行。插穗从两个方面切取:-是从成年株顶部取8-10厘米嫩茎,带2-3片小叶,二是取成年株中下部叶腋间的幼芽,一般高度为10-15厘米。取下后倒挂于阴凉处5-7天,使其茎的切口处收缩干燥,然后扦插于搭有遮太阳的阴蓬的苗床上,保持适当温度,20天左右既可生根。长根后适当追肥,可加速其生长。3、组织培养。此法可大量快速繁殖优良苗子,是成片发展的主要办法。但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
三、芦荟的栽培管理:
1、栽植:在我国南方各省,多采用高厢低沟栽植。中国芦荟多用1-1.1米宽厢面,厢与厢之间开40厘米宽,20厘米深的沟,作为人行道,每厢栽3行,株距35-45厘米;巴巴芦荟,上农大芦荟则用厢面宽一米栽两行,株距40-50厘米。栽前要翻土地,施足底肥. 底肥应以有机肥、粪渣、油枯、绿肥等为主。施法:一种是肥料较多,可在土壤翻挖前施入土内,翻挖中,与土壤充分混合;二种是肥料不多,则在开厢打窝内挖几下,使肥料与泥土混合均匀,避免肥料烧根。根据苗子的情况,春夏秋三季都可移栽时施足定根水。
2、肥水管理:在芦荟生长季节,每年施2-3次肥,追肥以速效肥为主,氮肥为主,磷钾为辅。在雨水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止厢面渍水,雨后中耕,保持土壤蔬松和除去杂草。
3、防治病虫害:芦荟目虫害还不多也不严重,但在阴雨连绵季节,容易出现根腐病和黑斑病。根腐病主要注意排水,严重时可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灌窝。黑斑病主要在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黑色病,在连雨前可用50%多菌灵800?000倍液预防。芦荟是食品和医药的加工品,选用农药时要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四、 采收:在植株成株后可分期分批从下至上采收叶片。
芦荟品种及其应用
芦荟(Aloe),其英文名来源于阿拉伯文“Alloeh”,是“苦味”的意思。芦荟是多年生单子叶植物纲(Monoctyledoneae)百合目(Liliales)百合科(Liliaceae)中的一个属。
芦荟属热带旱生的阳生植物,为适应干热的气候,芦荟叶片多肉质含汁丰富,为使水分不致散发,其叶皮坚硬而呈纤维状。芦荟的叶片中有一种特殊的保水能力很强的组织,即在大量的植物黏液中存在许多含水量很大的细胞,而这种黏液可以链接大量的水分。芦荟弯曲的叶片边缘通常长有许多刺,这使得它们成为一种不易被攻击的植物,这一点和仙人掌有些相似。
芦荟品种繁多,大约有360多种,人们长久以来认为具有医疗保健效果的芦荟却只局限在几个品种,其余的品种只有观赏价值。
在美国和英国最常见的是库拉索芦荟又称翠叶芦荟或美国芦荟,其英文全称是“Aloe barbadensis Miller”,但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为“Aloe Vera”,其它较常见的品种有:开普芦荟(Aloe ferox Miller or Cape Aloe)和皂素芦荟(Aloe Saponaria Haw),而在中国和日本较常用的还有华芦荟(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er)和木立芦荟(Aloe arborensis)。
(1)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
原产于西印度群岛和巴多斯岛。它的叶子有长方型、尖点型和锯齿型三种,它的底部是一个很大的蔷薇化型底座,底座中央长出花基,顶端开出一丛丛**或微红色的管状花。成熟的库拉索芦荟,高2.5~4英寸,平均每株有12~15片叶子,成熟的叶片最宽达4~5英寸,重1.5~3.0磅。它具有植株大、叶片宽厚汁多的特点,适合用来提取芦荟原汁。
利用库拉索芦荟的叶肉冷冻干燥粉末,作为进一步加工成各种保健食品的原料,因其无臭无苦,适口性好,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途。美国是翠叶芦荟最大的种植国和消费国,早在198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确认库拉索芦荟可作为食品用途。库拉索芦荟中所含的丰富胶汁,对皮肤的保健和美容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目前用于美容和化妆品的芦荟原料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库拉索芦荟加工而成的。
(2)开普芦荟 Aloe ferox Miller. 又称好望角芦荟,主产于南部非洲南非共和国的开普州。这是一个大型品种群。茎直立,高达3~6米,茎杆木质化,叶长60~80厘米,叶宽12厘米,叶大而坚硬,叶缘有红褐色的角质齿,长有锋利的刺,它不生侧枝,用种子繁殖。是芦荟中少有的能结籽的品种。被利用的部分是叶汁。从叶子的切口中流出的苦液,经过日晒或加热干燥后得到的褐色凝块,便是中药里的老芦荟。世界各国的许多药典中记录的芦荟都是开普芦荟。它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
(3)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er)
亦称日本芦荟、木剑芦荟、树芦荟,因其外形象直立的树木而得名。原产地南非开普州和德兰士瓦州的东部、北部及罗德西亚地区。木立芦荟在日本有大量的栽培,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近年来种植较多。木立芦荟可从基部或茎上形成分枝,利用分枝扦插繁殖极易成活。其特点是灰绿色叶子细而长、凝胶含量少、边缘锯齿状、茎像树杆、橙红色花,叶段面呈V字形。木立芦荟在其原产地株高可达六米,在温室也可达2米以上。目前在日本,木立芦荟已投入商业化生产,他们认为木立芦荟是最好的药用芦荟品种,木立芦荟也可用于食品加工。
早期,日本民间用木立芦荟制作粉末和软膏进行销售。1953年,得到了制药许可,但作为医药品,必须和药典中的开普芦荟进行配合才行。当时,生产的健胃通便药“芦荟片”是有10%的开普芦荟粉末和90%的木立芦荟干燥叶粉末配合而成。
1980年,日本芦荟食品株式会社开发了木立芦荟饴糖。木立芦荟被许可作为食品后,制造销售的公司增多,商品由饴糖转入粉末、粉粒品、茶和液汁等。把木立芦荟作为添加剂的化妆品由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而迅速不断地得到普及。
八十年代日本爱知县癌中心研究所,在日本癌学会上发表文章,指出木立芦荟含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抗癌物质alocutin A,而受到人们格外重视。
1985年4月,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部发表了木立芦荟含有优异的降血糖作用的arbran A和arbran B, 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持久且无副作用,成本低廉,为糖尿病患者所注目。木立芦荟的产业化的潜力是令人振奋的。但是,目前国内木立芦荟的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和加工有待进一步加强
(4)皂素芦荟(Aole Saponria Haw)
原产于非洲和南非开普州、德兰士瓦州的东北部。另外,美国夏威夷州、佛罗里达州也有种植,在日本亦有栽培。皂素芦荟茎杆短,绿叶长达50cm左右稍向下弯,有美丽的白色斑条纹,纹理清楚。地下茎四周伸长出子株,属群生,繁殖快。叶大肉质厚,含凝胶质较多,药性缓和,被民间大量用于药物,但在药典中没有记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⑸华芦荟(Aloe Veral var,chirensis(Baw)Berger.)
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云南省和台湾省的部分城市。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沿海一带,有大量的华芦荟资源,生于山坡草、海滩沙地灌丛中,在江苏、上海、吉林、辽宁等地已有暖棚或盆栽。华芦荟是翠叶芦荟的一个变种,其形态与翠叶芦荟相似。肉质叶茎基部有白斑,表皮较翠叶芦荟薄,分株能力极强,有较强的适应性。蒽醌类化合物含量较翠叶芦荟低很多。华芦荟具有一定的美容与药用价值。
四川南充内江就有!!!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美誉。据资料统计,全川中药资源有5000余种,其中植物药4600余种,动物药320多种,矿物药130余种,约占全中国中草药品种的75%;其中著名地道药材和主产药材30余种,如川芎、麦冬、黄连、川贝母、冬虫夏草等不仅是中国出口较早且量大的品种,而且在中国国内的生产和销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川芎占有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人工种植中药材超过50万亩,已建立川药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38个;各种动植物药的年允收量超过1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主要野生和栽培(养殖)中药材品种及其地理分布概括如下:
川芎都江堰市(菊花心川芎)、郫县、彭州市、崇州市
川贝母阿坝州、甘孜州;以卷叶贝母、暗紫贝母为主
附子、川乌江油市;以南瓜叶附子为主流品种
黄连洪雅县、峨眉山市、大邑县(味连)
麦冬绵阳市、三台县(绵阳麦冬、川麦冬)
天麻平武县大量栽培,野生资源广布
冬虫夏草康定县、马尔康县
红花简阳市、平昌县(川红花)
干姜四川岷江流域多栽培、犍为县、沐川县主产
川牛膝天全县(天全牛膝)、洪雅县
金银花南江县、沐川县(川银花)
丹参中江县(中江丹参)、平武县(川丹参)
补骨脂西昌市、金堂县
郁金(川郁金)双流县、犍为县、崇州市(多栽种绿丝郁金、黄丝郁金)
姜黄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
莪术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
天冬内江市、古蔺县
白芍中江县(中江白芍)、渠县
白芷遂宁市(川白芷)
黄柏荥经县、峨眉山市、洪雅县、通江县(川黄柏)
厚朴都江堰市、峨眉山市、古蔺县、三台县(川朴)
杜仲四川各地均有栽培
半夏南充市、西充县主产,川东北地区多野生
金钱草四川多野生资源(四川大金钱草)
泽泻彭山县、都江堰市(川泽泻)
麝香都江堰市、马尔康县(人工养殖,活体取麝)
熊胆都江堰市主产(人工养殖,活体引流)
辛夷北川县主产,四川各地有栽培
乌梅大邑县、达州市多栽培
川续断主产凉山州
羌活甘孜州、阿坝州
银耳通江县(通江银耳)
川明参苍溪县、金堂县、巴中市
柴胡剑阁县(竹叶柴胡多野生,习称“剑柴”;北柴胡多栽培)
桔梗梓潼县(川桔梗)
花椒汉源县(川椒、红椒)、茂汶县
大黄四川北部、西部多栽培
党参九寨沟县(原南坪县)
菊花苍溪县、仪陇县、中江县
龙胆凉山州野生资源丰富
川木香四川西部(阿坝州)
枇杷叶四川各地栽培
佛手犍为县、沐川县(川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