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姜的方法如下,一亩地出多少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9:45:39
字号:

种植姜的方法如下,一亩地出多少姜

土地整理:深耕深翻土地,挖沟。姜种处理:挑选优质姜种,催芽,然后掰成75-100g的姜块。播种:将姜种水平放置在沟内,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覆土。施肥:每亩地施加2500-3000kg的腐熟有机肥和50kg的复合肥作为基肥,立秋前后,每亩地施加1000kg的腐熟有机肥和15-20kg的三元复合肥。

一、种植姜的方法如下

1、土地整理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水性能良好,土质疏松的微酸性肥沃土壤;每亩地施加2500-3000kg的腐熟有机肥和50kg的复合肥;深耕深翻土地,将肥料翻入土中与土壤混合均匀;整平土地挖沟,沟距为50-55cm,沟宽25cm,沟深10-12cm。

2、姜种处理

(1)选择肥大丰满,色泽亮丽、肉质新鲜、不干缩、没有病虫害的姜块作为姜种;将姜种放在温度22-25℃,湿度为60-80%的环境下进行催芽;崔好芽后,将其掰成75-100g的姜块,每个姜块上需要有一个幼芽(芽长0.5-2cm,粗0.5-1cm)。

(2)催芽方法:在箩筐内铺上3-5层纸,然后把姜种头朝上摆放在箩筐内,堆放3-4层,再盖上3-4层纸,最后把箩筐放入温室内,保持适温催芽。

3、播种

一般在春季播种。播种前浇一遍底水,然后将姜块水平放置在沟内(每个姜种之间距离18-22cm),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最后在姜块上覆盖上一层4-5cm厚的土壤。

4、施肥

在姜处于幼苗期的时候,可以每亩地随水冲施1000kg的人粪尿或者是10kg 尿素;在立秋前后,每亩地施加1000kg的腐熟有机肥和15-20kg的三元复合肥,或者是施加50kg复合肥和25kg的硫酸钾;9月上旬,每亩地施加30kg的三元复合肥。

5、水分

幼苗生长前期,浇小水;幼苗生长后期,一般已经到了夏天,需要在早上或傍晚浇一次水,每隔3-4天浇一次;立秋前后,保证土壤的相对湿度在75-80%左右。

6、人工管理

(1)姜瘟病:播种前,使用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浸种48小时左右;病发时,每隔10-15天,使用47%加瑞农可溶性粉剂750倍液灌根,每株植株用药量为250ml,一共灌根3-4次。

(2)叶枯病:病发时,每隔7-10天,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一共喷洒2-3次。

(3)姜螟:每隔10天,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一共施药2-3次。

二、一亩地出多少姜

1、姜的最终产量取决于姜的品种、管理技术、土壤肥沃度、播种量。一般普通的姜,一亩地能够产出6000-8000斤。

2、山农大姜1号,亩产量为6000kg,高产可达7500kg。山农大姜2号,亩产3500kg,高产可达5000kg。莱芜大姜亩产量为2000kg,高产可达3500kg。铜陵白姜亩产量为1000kg,高产可达2400kg。来凤姜亩产量为1500kg。四川竹根姜亩产量为2500kg。台湾肥姜亩产量为4000kg。安姜2号,亩产量为1500-4000kg。疏轮大肉姜,亩产量为1000kg。密轮细肉姜,亩产量为800-1000kg。

姜的种植条件和产量

常规种植时,若种植目的为收获嫩姜,亩产量一般为2000斤左右,丰产田可超过4000斤,若种植目的为收获老姜,亩产量一般为4000斤左右,丰产时可超过8000斤。若要提高产量,可在种植前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复合肥60公斤,幼苗期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立秋前后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公斤、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9月份上旬前后可亩施30公斤三元复合肥。

一、生姜亩产量一般能达到多少斤

1、生姜的产量

在常规种植的条件下,若以收获嫩姜为种植目的,亩产量通常为2000斤左右,丰产田可达到4000斤以上;若以收获老姜为种植目的,亩产量通常为4000斤左右,丰产时可达到8000斤以上。

2、增产方法

(1)施基肥

亩施5000公斤腐熟的有机肥、60公斤复合肥,混匀后均匀施入。

(2)追施壮苗肥

幼苗期随水冲施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人粪尿的亩用量为1000公斤,尿素的亩用量为10公斤。

(3)追施转折肥

立秋前后,亩施1000公斤腐熟的有机肥,并配合施入15-20公斤三元复合肥。

(4)追施补充肥

9月份上旬前后,亩施三元复合肥30公斤。

(5)追施壮姜肥

9月份后分多次追施(顺水冲施)生姜专用高钾复合肥,每次亩施40斤左右。

二、生姜种植方法

1、选地

选择地势较高、土壤深厚、疏松透气、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作为种植地。

2、选种

选择色泽鲜亮、大小均匀、新鲜饱满、健康无病的姜块作为种姜,种姜上要具有1-2个芽。

3、栽种

(1)对土壤浇透水,开挖条沟,再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确保芽点向上。

(2)覆盖一层细土,种姜出芽后要做好浇水工作,出苗后要适时补苗。

4、中耕

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1-2次,并将杂草清理干净。中耕次数无需过多,避免伤根。

5、追肥

幼苗期要追施壮苗肥,立秋前后要追施转折肥,9月份上旬前后要追施补充肥。

6、收获

种姜的收获时间一般为6月中下旬,嫩姜的收获时间一般为8月初,老姜的收获时间一般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

生长条件姜原产于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区,要求阴湿而温暖的环境,生育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2~28℃,不耐寒,地上部遇霜冻枯死。地下部也不能忍耐0℃的低温。也不耐热,如温度过高,阳光直射,生长受阻,故在栽培上夏季应遮阴。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严格,抗旱力不强,如长期干旱则茎叶枯萎,姜块不能膨大,但若雨水过多,田间排水不良,会引起徒长和姜块腐烂。姜对氮磷钾肥的要求:以钾需要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所需养分除由基肥供应外,还需要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为主,姜块迅速膨大期要补施有机肥或含氮、磷、钾三要素的复合肥。姜忌连作。在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产量较高,但辛辣味淡,组织较嫩,适于收嫩姜供菜用。若栽培在腐殖质少的沙壤土,产量则较低,但辛辣味较浓,适于作种姜或制姜粉用。 姜适宜生长在低温的沙土地,四月份取母姜种下,五月就会长出像嫩芦苇的苗来,但叶子有辛辣味,是成对长的,很像竹叶,但比竹叶稍宽。秋分前后就会长出像排列的手指那样的新芽来,这就是最宜食用的子姜。秋分以后长的就差了一些,经过霜冻后就老了,不宜食用。种植技术:植物学特征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茎,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姜枝。叶披针形。具叶鞘,绿色,叶互生,排列两行。姜在热带能开花,花黄绿色或红色,很少结果,以根茎繁殖。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会终年气温基本在15℃以上,最低热河谷区域,对生姜的生长非常适宜,产量也相对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为好。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湿,受旱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类型及品种姜根茎节多而密,姜块数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代表品种有广东密轮细肉姜,我省的玉溪黄姜,西畴细姜。此外,还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黄姜等。长势中等,分枝多,龙庆黄姜则属密苗型黄姜。 栽培技术 (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1: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并配合喷洒地果壮蒂灵,培土3厘米。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五)病虫防治:虫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败病即姜瘟,主要为害叶及根茎部,以高温期发病重,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药剂可用50%代森锌800倍,7~10天一次。 病虫害防治 1、姜主要发生的病害为腐败病,又称姜病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如下。 (1)实施轮作换茬,剔除病姜,并做消毒浸种。 (2)增施钾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易过湿,雨季要及时排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3)发病初期用50%的代森铵800倍液喷洒,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2、主要虫害是6-7月间玉米螟危害,幼虫钻进茎内,使心叶枯黄,可用50%敌百虫800倍液或500~ 1000倍液2.5%敌杀死,在苗期每隔10~15天喷洒1次,到8月份,着重喷心叶。 采收留种 生姜一季栽培,全年消费,从7~8月即可陆续采收,早采产量低,但产值高,在生产实践中,菜农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分次采收。 (一)收种姜,又叫“偷娘姜”,即当植株有5~6片叶时,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用小锄或铲撬开土壤,轻轻拿下种姜,取出老姜后,马上覆土并及时追肥。种姜不蚀本,所以农谚有“姜够本”之说。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后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适于鲜食及加工,采收愈早,产量愈低,主要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 (三)收老姜:霜降前后,茎叶枯黄,即可采收,此时采收产量高,辣味重,耐贮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种。南部无霜地区可割去地上茎叶,上盖稻草等覆盖物,可根据需要随时采收或留种,但土壤湿度不宜太大。留种用的姜,应设采种田,生长期内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选晴天采收,选择根茎粗壮.充实,无病虫及损伤姜块,单独贮存,在贮藏期经常检查,拣出病、坏姜。 希望能帮到你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76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