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鲫鱼是哪里的特产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9:27:31
字号:

辽中鲫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辽中鲫鱼是哪里的特产

辽中鲫鱼原产于辽中县境内的辽河、蒲河等自然水域。经辽中县水产科技人员人工繁殖后,辽中鲫鱼的产业化养殖获得了巨大成功。辽中鲫鱼体型长,体厚而高,头短小,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色。因其肉质细嫩,片片呈蒜瓣状,肉味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高,益于产妇哺乳和伤愈,且具有健胃益中之滋补作用,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辽中鲫鱼,现已游出国门,上了国际餐桌。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辽中鲫鱼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第174号

保护范围:辽宁省辽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地理环境

都说辽中风光美绿水青山鲤鱼肥

提起水城,人们就会想到那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乌镇。在传统观念里,北方与水的关系要远得多。其实不然。在辽宁版图的中央,有着“东北第一国家生态县”美誉的辽中,坐拥4河穿境而过,丰富灵动的水资源滋润着这片黑土,孕育出多彩多姿的人文和品质优异的物产。

辽中鲫鱼在我国的东北偶有养殖,但以辽中生产的鲫鱼品质最优。辽中鲫鱼原产于辽中县境内的辽河、蒲河等自然水域,是辽中县水产科技人员从当地野生鲫鱼中选育出的优良养殖新品种。因为辽中县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和优越的自然水资源条件及独特的生产管理技术,非常适宜辽中鲫鱼的养殖。辽中鲫鱼分布很广,全县下辖的17个镇,区域面积1470平方千米,均有辽中鲫鱼养殖,现有养殖面积5万亩,产鱼6万吨。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辽中鲫鱼养殖生产基地”。

文化背景

昔日贡品献皇帝曾为百姓救命鱼

鲫鱼古时亦称“鲋鱼”,据《本草纲目》记载:“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据《辽中县志》记载,辽中县境内自然水域盛产鲫鱼,个体大,体高背厚,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因辽中县各水体普遍养殖,得名“辽中鲫鱼”。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盛京(今沈阳),由于喜食辽中产的鲫鱼,将其列为贡品,并把驻扎在盛京的镶黄旗一部分调往蒲河岸边,为朝廷捕鱼,每天将新捕到的鲫鱼快马沿驿道疾驰,送往盛京城,为皇宫宴上佳肴。这部分镶黄旗后来定居现在的刘二堡镇,取名“蒲河满族村”,此村名一直沿用至今。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8座城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顽强守城,他们在宁远城上架设了红衣大炮。后金军队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严重受挫。由于对明军的新式火器毫无精神准备,宁远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在攻城的第3日,努尔哈赤受伤,后金军队便撤兵而去。努尔哈赤被红衣大炮击伤后,乘船沿浑河回盛京的途中,每餐必有辽中鲫鱼呈上,以补养身体。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辽中境内的辽河、浑河、蒲河、坑塘、湖泊,鲫鱼之多历史罕见,捕之不尽,捞之不竭,救了很多人的命,被老百姓誉为“救命鱼”。

文化积淀

辽中河多鲫鱼多随时捞来就下锅

中国的汉字最早的甲骨文上就有鱼字,为象形字,图是鱼的形状,有鱼头、鱼尾,还有鱼的脊椎和鱼刺。这说明,古代先民们就开始捕鱼、吃鱼。

在辽中民间,流传着“辽河套,养鱼多,提起吃鱼不用说,边添汤,边点火,随时捞鱼就下锅”“冬吃鲫鱼夏吃鲤,开胃健脾味道美”的民谣民谚。每逢贵客迎门,餐桌上必有鱼头对着主要客人,意味着对客人高看一眼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先用筷子压着鱼头,众人才可动筷。

辽中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产业资源,每年举办“辽中鲫鱼捕捞节”活动,吸引了大批客商和旅游者前来洽谈采购和旅游观光。2014年的珍珠湖“辽中鲫鱼捕捞节”,于2月13日在辽宁最大的平原水库珍珠湖隆重举办,捕捞节也邀请到远近闻名的吉林查干湖专业捕捞队伍,这是珍珠湖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大型捕鱼,也是辽中县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大型专业捕捞盛会,当天捕捞鲫鱼及其他鱼类达2.575万千克。“辽中鲫鱼捕捞节”活动,既扩大了辽中鲫鱼的知名度,又丰富了辽中鱼文化的内涵和延伸。

品牌建设

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品牌保护

“辽中鲫鱼”是辽中县的传统产品,是辽中人的骄傲。辽中县的水产科技人员在辽中鲫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人工饲养、配合饲料的生产和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使辽中鲫鱼的人工养殖获得巨大成功。

为了发展辽中地区优良的鲫鱼养殖,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辽中鲫鱼养殖基地池塘的标准化改造,水、电、路、渔机配套和辽中鲫鱼良种及育苗中心建设。

在辽中县“十二五”规划中,辽中鲫鱼被确定为主导产业,辽中鲫鱼被沈阳市政府列为“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并给予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明确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发展辽中鲫鱼产业。辽中县聘请院士和专家,成立了特邀院士工作站,把院士工作站建在了庄稼院,建在了池塘边,形成了“院士+协会+基地+养殖户”全新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与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了国内20名高水平的院士、专家组成了专家讲师团,长年深入农村讲学指导,在一线指导农民生产,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了加强对辽中鲫鱼的质量管理,辽中县制定了地方生产标准,针对技术基础、产地环境、品种、产品质量、技术操作规程、检验方法、产品标识、包装技术和贮藏技术等环节,确定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辽中县成立了辽中鲫鱼养殖协会,为农户养殖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1200余人。该协会由科技人员、流通人员和相关生产者组成,负责对全县鲫鱼养殖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管理服务。

辽中鲫鱼已经形成了苗种繁育有中心、养殖有基地、生产有标准、产品有品牌、技术有专家、生产资料统供、服务有协会和合作社、销售有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辽中鲫鱼养殖生产基地。

知识链接

辽中鲫鱼介绍

辽中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为广温、杂食性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在冬季冻封的水下,亦能较好地生活,水温超过30℃时也不影响它的生存。最佳生长水温22~28℃,在此温度范围内,鲫鱼摄食最旺,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期5—9月,其中6—8月生长速度最快。

鲫鱼相克的食物有哪些

鲫鱼和花生:同食会反胃。

鲫鱼和野鸡:同食会发生生化反应,对人体有害。《本草纲目》记载,鲫鱼甘温性热,而野鸡甘酸微寒;鲫鱼下气利水,野鸡则可补中益气。二者性味不相合,故不可同食。

鲫鱼和猪肉:《食疗本草》记载,鲫鱼不可与猪肉同食。猪肉性味酸冷微寒,鲫鱼甘温,性味功能略有不同,但二者同食可发生反应,对健康不利。

邮亭鲫鱼:一个驿站是如何带火一款江湖美食的

江苏宿迁顺鑫特种鱼厂位于中国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经济开发区,地址为江苏省宿迁市泗阳经济开发区中央路南侧。该厂是一家专业生产特种鱼类的企业,拥有完善的生产设施和技术团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特种鱼类产品。

顺鑫特种鱼厂成立于2001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种鱼类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该厂生产的特种鱼类品种繁多,包括草鱼、鲫鱼、鲤鱼、黑鱼、青鱼等多种常见鱼类,同时还有金鱼、锦鲤、龙鱼等高端特种鱼类供消费者选择。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顺鑫特种鱼厂采用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选种、养殖、加工到销售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操作。同时,该厂还致力于环保事业,注重水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江苏宿迁顺鑫特种鱼厂是一家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特种鱼类的企业,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经济开发区中央路南侧,是中国特种鱼类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在重庆、四川,乃至全国很多地方,只要一提起“邮亭鲫鱼”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道被称为渝版江湖菜的“邮亭鲫鱼”,不仅在全国创出了大名声,而且好生意持续20多年兴盛不衰。在朋友的引荐下,我们从龙水湖回来,专程去了一趟邮亭。不为别的,就为吃鱼。

邮亭是个地名,是重庆市双桥经开区的一个镇。地处渝西与川东交界,为成渝交通咽喉,是旧时下至重庆,上达成都的必经驿站。据有关史料记载,“铺”、“驿”为清代传递邮政、文书的交接或中转点,这些驿站、铺在传递邮政、文书的同时,也成为商贾往来歇脚、饮茶、食宿的重要聚集地。邮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以驿站的功能得名为邮亭。

邮亭原称“邮停”,史称“邮亭铺”“邮亭驿”。因为有人驻留,驿站便衍生出一些饮食服务行业。加之邮亭这个地方盛产鲫鱼,拿来炖煮调味后很受客人喜欢,于是便有了以地名命名的“邮亭鲫鱼”。当地一些精明的渔民,依托邮亭铺开起了路边鲫鱼店,熬鲫鱼汤、煮鲫鱼,方便过往行人食用。没想到的是,这里煮出的鲫鱼以其味鲜、细嫩,赢得人们的大加赞赏。渐渐地,“邮亭鲫鱼”的名声远播,生意日渐红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邮亭鲫鱼”逐渐形成了享誉巴蜀、名满西南的特色菜品。1990年前后,在重庆、成都以及川渝两地的一些县市餐饮市场上,刮起了一股“邮亭鲫鱼”旋风。仿佛一夜之间就出现了数十家做邮亭鲫鱼的馆子,其势头之强劲令餐饮业老板始料未及。于是,“邮亭鲫鱼”开始有了全国性的知名度。

在邮亭镇附近的荣昌、永川、铜梁、璧山、安岳、南充、绵阳等地,到处都可见写有“邮亭鲫鱼”的招牌。尤其是在重庆市区,邮亭鲫鱼的火爆程度,超过了泉水鸡、烧鸡公等菜品。仅渝中区储奇门滨江路一带,就集中了十几家大中型的邮亭鲫鱼店。每天上千食客蜂拥而至,生意一直要持续到次日凌晨。在成都,也有不少大型火锅店、中餐馆“土法上马”,摇身一变经营起邮亭鲫鱼来。

如文华路、玉林小区、东较场等地的不少餐馆,改旗易帜,高悬起“邮亭鲫鱼”的招牌。在双路街道通往邮亭镇的大邮路上,建有近两公里长的“邮亭鲫鱼一条街”。在这条街上,以鲫鱼命名的饮食店不下一百家,最著名的有“刘三姐鲫鱼”、“杨门正宗鲫鱼”、“邮亭陈鲫鱼”等。

其实,邮亭鲫鱼的 历史 并不长,广为人知的时间不过二十来年。有资料介绍说,邮亭鲫鱼最初发明于1992年,是大足区珠溪镇一位60岁的向姓老人发明的。这位老人最先的工作地点是在邮亭镇外的高家店“向老鲫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这家餐馆早已没落了,后来这位老人被“刘三姐鲫鱼店”老板请去。在“刘三姐鲫鱼店”,他做的“邮亭鲫鱼”色香味俱全,许多爱好厨艺的人纷纷前来学艺。20多年过去了,这位老人虽早已离开了尘世,但他留下的“邮亭鲫鱼”却广为流传。

邮亭鲫鱼的做法和一般的川菜没什么两样。“刘三姐鲫鱼店”老板介绍说,其大致做法是,先将鲫鱼剖洗干净,改十字花刀,加姜、葱、盐、料酒码味。泡红辣椒、郫县豆瓣斩细,芹菜洗净切成节。鱼在油锅里炸成金**后,炒锅下油烧至五成热,将泡红辣椒、郫县豆瓣、辣椒粉、姜米、花椒等放入,炒至油呈红色后下鲜汤、料酒、泡萝卜,熬出味,再将煎好的鲫鱼、芹菜下锅内烧至鱼熟,调入鸡精后,连锅端到火锅桌上,色香味俱全的鲫鱼便做好了。食用时,火锅炉不用点火,待鱼吃完后加入其它菜品时再点火。

邮亭鲫鱼吃法与重庆火锅比又有了新意,它改变了以往吃火锅必备的鲜油碟、干油碟,改成碎米花生、碎米榨菜、葱花等调料。食者将整条鲫鱼从火锅内取出放入食盘内,随个人喜好放入各种调料,再舀一小瓢火锅汤调匀,一并食用。这样吃鲫鱼,麻辣鲜嫩,辅之小调料花生脆香、榨菜醇香、火葱的芳香,在口中迸发出来,味道堪称一流。吃完鱼后,如果余兴未尽,还可另点几款毛肚、时令蔬菜,作为换口酒菜,下饭佐菜。

这道以鲫鱼为主料的佳肴为何兴盛数十年而不衰?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邮亭鲫鱼”的传承人老总陈青和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江湖菜大佬“来凤鱼”风靡一时,紧接着“太安鱼”粉墨登场,再又是鱼溪、球溪的鲶鱼,还有北渡鱼、过水鱼、辣子鸡、泉水鱼、毛血旺、鹅掌汤、香辣蟹……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他和邮亭鲫鱼的故事,也是从那个江湖纷乱的时代开始的。他的邮亭鲫鱼手艺,传自他的父亲。

“老汉最爱吃的就是鱼,所以自然练得一手煮鱼的好手艺。那个时候刚刚允许私人经营餐厅,所以我就想把老汉的手艺用起来,摆个摊摊卖鱼。起初主要是卖火锅,兼搭着卖鲫鱼,后来吃鲫鱼的客人越来越多了,干脆就只卖鲫鱼了。最开始的摊子就和现在的大排档差不多,路边几块棚子一扯就算门面了,总共4张桌子每天几乎没空过。”

那时,多数餐馆都还是在烹制一斤以上的大鱼。用手掌大小的鲫鱼炮制出的邮亭鲫鱼,一夜之间冲进成都平原,敲开山城大门。仿佛一夜邮亭风,千店万店吃鲫鱼。据悉,总店设在邮亭的“邮亭陈鲫鱼”,现已搞起了多家连锁经营店,分店遍布重庆、四川、湖北、湖南、西藏、贵州、新疆、上海、北京等全国10多个省市。

相比日渐衰败的其它江湖菜,邮亭鲫鱼为何发展得这么好?除了地处交通要道、当地 旅游 文化的带动外,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广也至关重要。2010年,邮亭镇政府举办了“邮亭鲫鱼”饮食文化节,加大了 美食 文化宣传。当地政府为进一步推动邮亭鲫鱼的发展,还打造了生态养鱼基地,专门为“邮亭鲫鱼”提供食材。而在邮亭鲫鱼的烹制文化中,不抱陈守旧,坚持口味创新。如今经营得好的邮亭鲫鱼店,除了保持邮亭鲫鱼的特色风味外,还针对食客们的“营养配餐,求新尝鲜”的心态,相继开发出新菜品,如煎蛋鲫鱼汤、锅巴鲫鱼、肥肠鲫鱼等种类,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

香飘九州的邮亭鲫鱼,如今已成为双桥的一张特色名片。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7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