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雨养项目有村民不同意给水井断电合法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9:19:46
字号:

旱作雨养种植试点项目

旱作雨养项目有村民不同意给水井断电合法吗

一、 什么是旱作雨养

旱作雨养项目属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技术模式范畴,全称为“旱作雨养种植试点项目”,实施范围以黑龙港流域,深层地下水超采的县(市、区)为主。项目实施主要采取拆除表压器集中管理的方式关停机井,变灌溉高产种植为适水高效种植。实施“水改旱”后,农民可种植小麦、玉米,也可以种植谷子、高粱、花生、苜蓿、薯类和豆类等作物,作物品种由农民自选。

二、 旱作雨养项目的实施要求

1、 严格确定实施地点。项目实施地点选择在以抽取深层地下水灌溉且远离地表水的农田;前茬种植的作物必须是小麦玉米;严禁与季节性休耕项目地块重叠;具备统一关井条件,制定严格的关停井实施方案,明确有关责任和措施,种植模式为雨养种植,不能灌溉浇水,防止出现一边领补贴一边继续灌溉种植违规现象发生。

2、 严格项目实施时间节点。该项目实施时间为第一年10月1日至第二年9月30日。

3、 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定技术方案,引导农民种植适合本地种植的旱作物,总结种植技术模式,指导和培训农民推广抗旱保墒耕作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变灌溉高产种植为适水高效种植。

4、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模式和方法,鼓励农民种植抗旱耐旱的谷子、高粱、甘薯、油葵、豆类等粮油作物,当然也可以种植小麦和棉花,但不管种植什么作物,就是不能浇水。种植模式、种植季节、种植品种等由农户自选,原则是耕地不能撂荒,不再抽取地下水灌溉。

5、 适当给予试点补助。对实施旱作雨养的农户每亩每年给予适当补助,确保项目区农民种地收入不受影响。

6、 完善档案管理。建立项目到村、到户、到地块明细档案,按照项目实施区域图,乡(镇)有面积汇总表,村有分户、分地块面积清册,要强化监督公示,留存好项目各种文档及、影视资料。

三、 主要技术模式

技术措施上重点落实旱作和雨养两个环节,即:指导农民种植耐旱作物,向农民推介旱作品种,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缓释肥、深耕深松种植技术,探索建立旱作雨“适水种植”生产管理技术模式,最大程度提高农民种植收益。

四、 有关注意事项

本年度已获得其他农业补助项目的不再进行申报;不是整村推进的不予申报;项目区严禁灌溉地下水和外来引入的客水,已经发现,取消补助。

地下水流场演变阶段特征与标识

夏天只能用热来形容,而且还有不少地方出现干旱缺水的情况,不停的暴晒又不下雨是真的很麻烦,有很多自家种得庄稼都因太干旱而出现了干死的状态。太湖最大的岛屿也是遇见到极端干旱,今年的夏天都没下过几滴雨。至从入夏以来太阳湖最大岛屿西山岛就遭遇了60年难得一遇的极端干旱天气。也因此引起了关注,在前几日的航拍所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出,岛上的天王坞水库都已经干涸,露出湖底的泥石。很难想象以前得西山岛是为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南北宽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面积约90平方公里,就因这个夏天而干涸。

西山岛附近的村名们都是靠种碧螺春茶为生的,因为干旱导致茶树缺水导致变黄,村名们就从水库和蓄水池往山上运输水去浇灌茶地,不过还是有很多的茶树受到损伤。那么这次的干旱给当地的农业带来的那些不可逆的影响了?那我们就来一起好好聊聊,第一当然就是当地的农作物是最受影响的,因为干旱水资源少,就导致当地的农作物严重缺水,部分顽强的农作物可能会活下来,还有部分可能会因干旱颗粒无收,这样就导致来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收成不好,他们的钱也赚得少了,这就是对西山岛农业带来的最大的危害,也是最不可逆的影响。

今年确实是各个地方都出现了干旱,又不少的水库出现干涸,很多地方出现缺水没水吃的情况,还有一些游泳馆因缺水导致暂时停业,因为要节约用水,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还需要持续多久,人工降雨的雨量太少,根本不够。希望今年的干旱感觉过去吧,我们非常欢迎雨天的到来,这样既能降温,又能给植物农作物们喝饱水。

一、20世纪60年代地下水流场天然特征

20世纪60年代石家庄平原区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流场的流向自西北向东南运动(图4-9),区域浅层地下水位普遍大于0m,最高处位于滹沱河冲洪积扇顶部,约为80m。在研究区东部邻接衡水一带,浅层地下水位10~20m。在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埋深普遍小于3.0m,宁晋泊等洼淀周边的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0m。滹沱河冲洪积扇的晋州-辛集一带,地下水位埋深为3~5m。

图4-9 石家庄平原区天然状态浅层地下水流场分布特征(单位:m)

(据张兆吉等,2009)

二、地下水位埋深演变阶段性特征与标识

1.总体特征

在20世纪50~60年代,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流场处于天然状态,流场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区域平均地下水位小于3m,局部低洼地段有泉水大量溢出。60年代以来,由于山区、山前大规模拦蓄出山地表水和平原区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不仅导致研究区内河流常年干涸,而且,包气带厚度20世纪60年代仅为3~5m,截至2010年已增至39m左右。目前,研究区第I含水层组几近疏干,第II含水组也已开采殆尽,在宁晋-赵县和石家庄等地区形成了稳定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漏斗区的地下水流向与整个流场的流向显著不同,由原先的自西向东流动转变为向漏斗中心汇流。区域地下水的水力梯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1.2‰~2.0‰,演变成现在的1.5‰~4.7‰,有些地段水力梯度大于5.0‰。

2.20世纪60年代特征

从图4-10和图4-11可见,在地下水流场天然阶段,石家庄平原区及下游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大部分区域均小于5m,所占研究区比率达到96.8%。其余地区地下水位埋深也在10m以下,且仅分布在西部山前行唐县及下游赵县等部分区域。从整体上表现出从西部山前地带至东部平原边界地下水位埋深由深及浅的变化特征。

20世纪60年代,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流场的标识性特征是:全区地下水位埋深均小于10m,且以0~5m分布区为主(图4-10,图4-11)。

图4-10 近50年来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不同埋深分布面积的演变特征

(据中国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石家庄-西柏坡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下同)

图4-11 1963年石家庄平原及其下游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3.20世纪70年代(地下水超采初期阶段)特征

1972年研究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年降水量仅226.1mm,只有当地多年降水量的43.91%,比1920年和1930年百年不遇大旱年份的降水量还小,1920年,1930年降水量分别为241.3mm和296.5mm。不仅如此,1974~1975年又发生连续干旱,年降水量分别为345.1mm和374.3mm,由此,造成石家庄平原区大规模打井抗旱,农业机井数量急剧增加,农业灌溉水源中地下水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地下水系统开始出现超采现象,由此导致地下水位埋深大幅增大,小于5m的分布区面积消失殆尽,占全区比例从20世纪60年代的96.8%急剧减少至9.6%。而5~10m埋深的分布区面积则呈迅速扩大趋势,占全区比率从3.2%增加至67.3%(图4-10)。

地下水超采初期阶段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流场的标识性特征是:由于农业开采量急剧增加,地下水总开采量开始逐步超过当地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导致区内小于5m的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区面积急剧缩小,地下水位埋深以5~10m的分布区为主(图4-12),出现大于10m的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区,面积达1889km2,占全区面积的23.1%。

图4-12 1975年石家庄平原及其下游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4.20世纪80年代(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形成阶段)特征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石家庄市区和宁晋-赵县一带,分别形成稳定的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而且,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和漏斗面积都不断增加。区域地下水位埋深较超采初期大幅增加,主要表现在石家庄平原大部分区域的地下水位埋深已达10~20m,占全区面积的比率由1975年的23.1%增加至69.4%。而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0m分布区面积由1975年的5516km2,缩小至2172km2。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形成阶段,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流场的标识性特征是: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呈现稳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特征,区内小于10m的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区面积急剧缩小,地下水位埋深以10~15m的分布区为主(图4-13),出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m的分布区,占全区面积的4.2%。

图4-13 1985年石家庄平原及其下游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5.20世纪90年代(地下水严重超采阶段)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区内河流全部长期干涸,气候频发干旱,地下水补给量显著减少,且远小于开采量,地下水超采程度达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状态,以致石家庄平原大部分区域的地下水位埋深均在20m以上,特别是20~30m埋深区面积占全区的比率达到51.7%。而小于20m的分布区面积由1985年的7852km2,缩小至3574km2。

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阶段,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流场的标识性特征是:地下水超采加剧,第I含水层组基本被疏干,地下水超采呈现区域性加剧特征,小于20m的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区面积急剧缩小,地下水位埋深以20~30m的分布区为主(图4-14),出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30m的分布区,占全区面积的4.7%,局部出现大于40m的分布区。

6.21世纪初(地下水压采严管阶段)特征

进入21世纪,在实施南水北调加大地表水使用力度的同时,严管地下水开采量被政府高度重视,石家庄平原区农业开采量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开采量都逐年减少。由此,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趋势得到初步缓解。目前该区10~30m的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区面积仅为48.56%,大于30m 的埋深区面积扩大较明显(图4-15),2009年以来开始趋于稳定,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呈逐年回升趋势。

地下水压采严管阶段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流场的标识性特征是: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呈逐年回升趋势,超采区范围扩展速率明显减缓,区内地下水位埋深以30~40m的分布区为主(图4-15)。

图4-14 1995年石家庄平原及其下游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图4-15 2005年石家庄平原及其下游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7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