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的经济状况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9:04:27
字号:

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3.92亿元,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57.93亿元,增长27.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3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4.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91亿元,分别增长7.2%、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分别增长11.2%和15.8%。 商南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生长,也适合油料、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生长、加之劳动力充足,有利于农作物实行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提高产量。1949年至1985年,商南县粮食生产有较大提高,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794.5万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5514.5万公斤,增长207%。

商南县的经济状况

1954年至1964年期间,粮食总产徘徊在2850万公斤左右达11年之久。1965年粮食第一次突破4000万公斤。但没有稳定下来,至1969年降到3500余万公斤,是一个明显的下降期,年递减3.3%。

1970年恢复到近4000万公斤。1971年至1975年稳定通过4000万公斤。1976年后均稳定在5000万公斤以上,其中1979年,总产达5923.5万公斤,是一个较长时期持续稳定上升阶段。1988年粮食总产量5919.5万公斤,仍略低于1979年的水平。

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6638万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1991年受干旱的影响,粮食产量仍达到7235.4万公斤,1992年上升到7534.5万公斤。耕地亩产由1949年的67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254公斤,增长了279%。但是粮食产量起伏波动较大。其中1949年至1953年.为逐步上升阶段,总产由1794.5万公斤,直线上升到3024.5万公斤,年递增13.9%。 商南县工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以手工业为主体,生产工具简陋,产品品种少,主要是一些自产自销的火纸、皮纸、草绳、铁制农具、铜制用具、金银饰品、竹木家具、木船等。有酿酒、染布(土法染色)作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商南县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地方工业。其大体发展过程经历了1949年至1951年的恢复阶段(整备阶段);1952年至1957年的起步阶段;1984年至1992年的发展阶段。其间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一次是1959年至1961年三年暂时困难时期的调整;二次是1979年至1981年的调整;三次是1989年至1992年的治理整顿。

1957年,县办工业企业13家,其中国营1家(报社印刷厂),其余12家均是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组建起来的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958年至1965年,先后建起了面粉加工厂、农业机械厂、副食品加工厂、云母矿等工矿企业。1966年至1976年10年“文革”时期,商南经济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但在工业方面,号召“一机带三机”。其间新建工业企业9家。县酒厂、石棉制品厂、机电设备厂、油漆化工厂、水泥厂、工艺编织厂等骨干企业均创建于此时。1978年至1992年,新建罐头厂、造型材料厂、大理石厂、水晶厂、化工厂、金红石选矿厂等骨干工业企业。

1981年工业总产值6673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为7535.72万元,比重35.06%。)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270.1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220万元,联户和个体工业总产值2182.9万元。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29%,人均29.39元。

1991年,轻工业产值4250.1万元,重工业产值2422.9万元。1991年商南县国营、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73家。其中:国营18家、集体55家。轻工业42家、重工业31家。固定资产原值3361.3万元。职工人均实现利润和税金1061元,上交利润和税金736736元。全民所有制工业为24999元,集体所有制工业为11930元,1992年,工业总产值884.8万元。按所有制分:全民所有制3210万元,集体所有制2896万元,联户和个体2742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为5426万元,重工业3422万元。

2013年,全面落实《工业经济三年赶超规划》和促销保产措施,帮助企业争取贷款、融资10.95亿元,柏伦彩印、华瑞微晶玻璃等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天和泥浆、宇隆大理石等6个工业项目建成试产。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户,累计达到24户,新认定陕西省著名商标3个、名牌产品4个。县工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12户,累计达到44户,幸福路一期和沐河寺路建成,秀水路、创业路完成路基工程。总投资95.9亿元的硅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富氢高端水开发项目进展顺利。信用联社改制农商行工作有序推进,县工业园区新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41亿元、增加值14.5亿元,分别增长35.7%和28%。完成出口创汇610万美元,居全市第一。

2013年,县财政设立农业产业化资金3000万元,全县启动7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试马农业产业园、富水农业产业园分别被认定为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茶叶、油茶、生猪三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新发展无性系茶园2000亩、油茶2万亩、养殖大场大户810户,新命名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户。农村转移就业8.06万人次、创收9.83亿元。毛河等7个新农村及油坊岭等9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进展顺利。全县新修基本农田9512亩,治理水土流失129平方公里,新修加固河堤15.5公里,83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绿色商南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造林绿化和特色经济林建设5.6万亩,落实森林管护任务301.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5%。实现农业总产值21.71亿元,同比增长5.3%。 2014年,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正式授牌,金丝峡、任家沟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通过省级验收,金丝峡5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初验,以及闯王寨景区五一正式开放,并成功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青山文碧峰景区启动建设。全县年接待游客321.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5.76亿元,同比增长13%和15.4%,其中金丝峡景区接待游客36.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80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商南县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4年11月27日,在全国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会上,陕西省金丝峡景区被赋值92分,顺利通过了资源等级评审关,进入了5A级旅游景区创建预备名单。

2015年春节前后,商南县旅游业出奇火爆,实现了假日旅游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目标。共接待游客30.6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 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2%和36.87%。其中金丝峡景区接待游客0.21万人,门票收入9.14万元。农家乐接待游客0.68万人次,收入突破65万元。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7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