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农业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较低。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五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52公顷,相当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6倍、河西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的3.35倍。但各国农业用地的利用率都比较低,且灌溉面积小,“靠天”吃饭情况普遍存在。可见,中亚五国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但受水资源瓶颈制约,中亚五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2. 农业生产投入水平不高,且差距较大。从劳动力看,2013年底,中亚五国农业劳动力人口为3103.5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71%,低于我国同期的67.58%。从农业投入看,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副产品产量,中亚部分国家采取各项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如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农业保险等。在物质装备方面,中亚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率普遍较低,农业机械设备大多都已老旧,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和维修。可见,中亚五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农业技术生产率较低,各国对农业投资、农业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需求较大。
3. 农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但结构单一。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中亚农业的支柱产业,其中种植业以生产谷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畜牧业生产肉、皮毛和鲜奶为主。中亚各国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甜菜和烟叶。但中亚各国的水果、蔬菜和油料作物生产水平较低,供给短缺,只有乌兹别克斯坦能出口部分蔬菜和水果,五国的油菜、葵花籽等油料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畜牧业以养羊、牛、马为主,养蚕和养禽也占一定比例。可见,中亚五国以旱作农业为主,方式较为粗放,结构较为简单,只在部分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一定优势。但除个别农产品能自给外,大部分农产品产量都很低,无法满足本国需求。
4. 农产品贸易品种集中,以初级产品为主。中亚五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棉花、羊毛、蚕丝等纺织纤维和小麦上,这几类农产品具有世界影响力。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最大,占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一半以上。从农产品贸易对象看,中亚五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俄罗斯。我国是中亚五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增长迅速。
总的来说,中亚地区的农业特征表现出其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投入水平不高且差距较大,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但结构单一,且农产品贸易品种集中于初级产品。
中亚各国气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它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全年降水少小于300mm,夏季降水比冬季多.雨热同期.
成因:深居大陆,距海远,有帕米尔高原等,周围地势较高,水气难以达到.
影响就是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稻等农作物不易种植.发展畜牧业和棉花种植。
中亚是种棉花的,有阿姆河和锡尔河灌溉.
他们是温带沙漠或温带草原气候,干旱,对农业不利
中亚各国的其后有什么共同特点,对农业有何影响?大陆性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但是棉花大盛,闻名世界
矿产有石油,铁等,中国主要想借道他们国家,像古代的丝绸之路,现在是石油运输之路
澳大利亚和美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共同特点
全世界各地
农业生产不
是一样的吗
?难道他们
能种出特殊的物种。
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它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降水很少,蒸发强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较多地区一般也不超过500毫米,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带降水较丰富。地中海东岸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西亚自然植被主要是热带荒漠及半荒漠(荒漠草原),植被稀疏,种类很少,且有显著耐干旱特征;发达的根系、肉质茎、针状叶,多为矮生和垫状灌木,多一年生的短生植物和多年生假短生植物。森林主要分布在向风多雨的山地。地表大多 *** ,水草较丰富的绿洲多分布在沿海低地以及干河床沿岸等水分较充足地区,绿洲上生长的枣椰林是其特殊景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西亚、北非地区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少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受气候影响,灌溉农业地位重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大麦、豆类,次为粟、稻谷等。经济作物棉花、菸草、甜菜等。畜产品和干鲜果品重要,是出口产品,如椰枣、榛子、阿月浑子、石榴、油橄榄、紫羔羊,安卡拉山羊等。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绿洲地带,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场以畜牧业为主。
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高温干旱。
它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光热充足,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农作物产量高,品质优。
它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不足,需要解决灌溉水源。
高原高山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简略一点1、影响光照
2、影响温度
3、影响降水
几个因素具体影响种植作物的种类,熟制等
青藏高原气候对植被和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植被以高寒草甸位置;主要发展高寒畜牧业;种植业分布于海拔比较低的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