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不仅可以起到遮阴、降温、减噪,而且也是一个城市的门面与标识,如果道路绿化植物具备丰富的种类与季相变化,四季景观各不相同,还会带来不一样的动态效果。
居住区主干道具有人行和车辆交通的功能,其道路和绿化带的空间、尺度与城市的普通街道很相似,绿化带的布置可采取城市一般道路的绿化布局形式。
其中行道树的栽植要考虑行人的遮阴与车辆交通的安全,在交叉口及转弯处要留有安全视距。行道树要考虑行人的遮阴及不妨碍车辆的交通。道路与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以利防止尘埃和阻挡噪声;在公共汽车站的停靠点,考虑乘客候车遮刚的要求。
次干道绿化次干道(小区级)是联系居住区主干道和小区内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是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的纽带,对居住小区的绿化面貌有很大作用,宽6m—7m行驶的车辆虽然较主要道路少,但绿化布置时,仍要考虑交通的要求。
道路与居住建筑间距较近时,要注意防尘隔声。次干道还应满足救护、消防、运货、清除垃圾及搬运家具等车辆的通行要求,当车道为尽端式道路时,绿化还须与回车场地结合,使活动空间自然优美。
分车绿带设计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 75m;
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 6~1. 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 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上方搭接;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 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即绿地上配置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 9~3. 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住宅小路的绿化住宅小路是联系各住户或各居住单元前的道路,宽3m—4m,主要供人行。绿化布置要适当后退,以便必要时急救车和搬运车驶近住宅;在小路交叉口有时可以适当拓宽,与休息场地结合布置;
宅间小道需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之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路旁植树也可以和宅旁绿地、公共绿地的布置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