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
番茄果实上出现了大量的泡泡,并且在中间还有针尖大小的黑点。这是番茄溃疡病,属于细菌性病害,高温情况下发病较重。病斑似鸟的眼睛,后期果肉腐烂,并使种子带菌,有的幼果皱缩停长。并且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疡病。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外向内逐渐萎蔫,有的病苗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茎秆受害时,往往会导致茎秆变空变褐色,下陷或沿着茎或果柄、叶柄处开裂,造成植株枯死。果实染病,果面上形成圆形的病斑,呈白色,多隆起,单个病斑较多,大小基本均匀一致,中间有一褐色小点,病斑不可去除,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1]
中文名
番茄溃疡病
1
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
2
幼苗染病始于叶缘
3
属于细菌性病害
症状表现
溃疡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病害在幼苗期即可发生,引起部分叶片萎蔫和茎部溃疡,严重时幼苗枯死。成株期染病以番茄插架时最易看到早期症状。起初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在病叶叶柄基部下方茎秆上出现褐色条纹,后期条纹开裂形成溃疡斑;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或红褐色线条,致使木质部易与髓部脱离,后髓部呈黄褐色,粉状干腐,髓部中空,多雨季节有菌脓从茎伤口流出,污染茎部。花及果柄染病也形成溃疡斑,果实上病斑圆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粗糙,似鸟眼状,称鸟眼斑,是此病特有的症状,是识别本病的依据。溃疡病在田间易与晚疫病、病毒病相混淆,应注意从茎秆、叶片、果实上的症状予以区别。
病原
该病菌寄主范围较窄,在自然情况下主要侵染番茄。在人工接种时,尚能侵染茄子、辣椒、龙葵、白花曼陀罗和毛曼陀罗等植物。
该病菌喜欢在冷凉潮湿的环境中侵染番茄,高湿、低温(18~24℃)适于病害发展,高温时病害就会停止发展。该病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
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不显症),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至造成流行。由于该菌在我国北方冬季保护地番茄上可以平安越冬,因此往往直接来源于邻作的病田。25℃以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有利发病,因此对冬、春保护地番茄往往造成严重危害。
发病条件
感染植株或果实时主要是通过伤口侵入,也可从气孔或果实表面直接侵入。而在番茄生长期内,温暖潮湿,多阴雨天气或长时间结露有利于发病,发病后偏施氮肥或大水漫灌,都会导致病害蔓延。
发病特点
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伤口侵入寄主,也可以从叶片的毛状体、果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带病。带病种子、种苗以及病果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田间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权,特别是带雨水作业传播。温暖潮湿的气候和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超过25℃,降雨尤其是暴雨多适于病害流行,喷灌的地块病重。土温28℃发病重,16℃发病明显推迟。偏碱性的土壤利于病害发生。
流行动态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自1985年在北京市发现后,已相继在内蒙古、山西、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发生为害。严重发病的地块番茄减产达25%一75%。我国已将其列为检疫对象以防止和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检测方法
1、产地检验 在田间根据症状选取植株的果实或茎叶做仔细检查,如有果实,看有无鸟眼斑症状;看茎杆上有无裂口和溃疡斑,用解剖刀斜剖茎秆,看维管束部分是否变褐色。如有怀疑,进行病原分离。
2、种子检验 种子带菌是引起番茄叶斑病田间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种子处理成为防治溃疡病的关键。利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选择性分离可简单准确地检测该病菌,如果免疫荧光结果为阴性时,就认为种子不带菌;如果为阳性,能够分离到病菌,就认为样品阳性,若分离不到病菌,认为样品阴性,还可以利用ELISA和PCR技术进行检测。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病区的种子、种苗或病果传播病害。
(2)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可用55℃温汤浸种25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3)选用新苗床育苗,如用旧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喷洒,盖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种。
(4)清洁田园与轮作:发病初期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数量。[3]
(5)土壤消毒:每亩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在移栽前2-3天或者盖地膜前地面喷雾消毒,每亩用水量120-200斤水,对病害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6)生物方法:预防: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50倍液蘸根;治疗:《青枯立克》60—150倍+《大蒜油》1000倍,兑水30斤喷雾,对严重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区域植株进行小区域灌根,连灌2次,两次间隔1天。
1、幼苗期防治
使用细截300倍+青枯立克300倍+有机硅(1袋),兑水15公斤,30度以内用药,喷雾加灌根,喷雾呀间隔1—2天,灌根间隔5—7天。
2、成株期防治
使用细截150倍+青枯立克150倍+大蒜油1000倍+有机硅(1袋),兑水15公斤,30度以内用药,喷雾加灌根,喷雾呀间隔1—2天,灌根间隔5—7天。
植保专家方案
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及时喷洒杀菌农药,全田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DTM,硫酸链霉素及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还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番茄溃疡病防治方法 番茄溃疡病用什么药
一般农田种植的番茄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农药的,这样子能获得较高产量。如果虫害厉害,相应的农药就会打得多。番茄最好是等开完花再喷施农药,要不然有可能对花产生伤害。施药前要对喷雾器进行清洗,避免残留药剂对番茄产生不良后果。
番茄喷药
一般农田种植的番茄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农药的,如果虫害厉害,相应的农药就会打得多。
番茄打农药时间
番茄最好是等开完花再喷施农药,要不然有可能对花产生伤害,而且最好避开中午,在傍晚喷药,以防药害。
番茄病虫害防治用药
1、病害打药:
番茄条斑型病毒病:此病在易发期时要提早进行喷施药剂,可用氨基寡糖素水剂或宁南霉素水剂等。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发病初期,喷琥胶肥酸铜、氢氧化铜、络氨铜等,每隔一周喷施1次,连续喷3到4次。
2、虫害喷药:
番茄病害种类较多,主要有病毒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和溃疡病等。一般用20%杀灭菊酯1500~2000倍液灌根防治。
3、农药使用禁忌:
番茄尽量避免使用没有标签或相关登记的农药。施药前要对喷雾器进行清洗,避免残留药剂对番茄产生不良后果。
番茄溃疡病有的地方也叫鸟眼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表皮伤口侵入植体,借助引种、育苗及雨水传播。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番茄溃疡病防治方法,番茄溃疡病用什么药。
番茄溃疡病主要症状
溃疡病可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病叶似缺水状卷缩,有的植株-侧叶片凋萎。病茎的髓部变褐腐烂,或在茎部开裂生长不定根潮湿时有白色脓状物流出。病果胡稍突起园斑,其边缘为白色,中央部分为褐色(似鸟的眼睛,故又称鸟眼病),后期果肉腐烂,并使种子带菌,有的幼果皱缩停长。
番茄溃疡病主要防治措施
1、番茄溃疡病属于检疫性病害,因而应加强种子和苗木检疫。
2、要认真清理田园,选择抗病品种,推广无土育苗或床土消毒,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挠52摄氏度水搅拌浸种30分钟,或200毫克每千克硫酸链霉素浸种2小时)。
3、实行3年以上菜田轮作,或选用野生蕃茹为砧本进行嫁接。
4、定植时用链霉素水浇灌定苗(每支农用链霉素加水l5千克)。
番茄溃疡病用什么药防治
溃疡病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