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耕
起苗或收割后应立即进行浅耕,耕深4~7厘米。在生荒地、撩荒地或采伐迹地上新开垦苗圃时,耕深10~15厘米。
(2)耕地
耕地深度要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土层深度、土壤结构、气候特点和苗木根系发育特性等条件而定。一般圃地的耕地深度最好在30~35厘米。培育大苗耕深30~40厘米;培育扦插苗耕深25~35厘米;培育播种苗耕深20~25厘米。培育直根性树种深耕,培育浅根性树种浅耕;干旱地区和盐碱地,为了蓄水保墒和抑制返盐宜深耕;沙土地,为了防风蚀和防止水分蒸发宜浅耕;过于干旱或过于潮湿的地区都应深耕;春耕应比秋耕浅些。
耕地的季节和时间在春季和秋季均可,一般秋耕优于春耕,可使土壤风化,蓄水保墒。在北方干旱地区和盐碱地区,秋季起苗后进行深耕效果最好;春季苗木出圃后应以早耕为好;易于风蚀的沙地适于早春耕地;雨季苗木出圃后要适时耕地。
(3)耙地
北方干旱或无积雪的地区可在秋耕后及时耙地;冬季有积雪的地区耕后不耙,等第二年春再顶凌耙地;在土壤黏重地区耕后宜晒垡,待土壤干燥到一定程度耙地或第二年春耙地;休闲地,为了保水可在雨后适当湿度时耙地。
(4)镇压
春旱多风的地区,在耙地、作床、作垄或育苗后轻重适宜地进行镇压。湿而不黏的土壤等稍干后再进行镇压,湿而黏的土壤不必进行镇压。
(5)中耕
在苗木生长期间进行的松土作业。结合灌水、降雨、除草完成。深度以不伤根为准。小苗耕深2~4厘米;大苗耕深7~8厘米。
无花果庭院栽培技术要点
春季
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芽萌动前施好基肥。在树的周围距主干50cm处挖3~4个深30~40cm的穴,将腐熟的厩肥20kg和0.5提高果实的甜度和树体的抗病性;同时,钙还具有抑制新梢徒长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单果重,因此必须增施钙肥。每年2~4月,无花果树常有草履蚧危害,影响萌芽和枝叶生长。可于2月初草履蚧若虫开始上树时,在主干1m范围内浅刨土壤5cm深,然后用辛硫磷1000倍液均匀喷洒地面,再用塑料薄膜覆盖,杀死出土若虫。也可用适量柴油涂抹主干1周,宽约10cm,然后裹上薄膜,可阻断草履蚧若虫上树危害。早春2~3月份气温回升,无花果树体蒸腾失水量大,但地温仍较低,根系尚未活动,不能及时吸收水分,致使枝条失水,出现抽条现象,春季经常往树上喷水可减少抽条。
无花果萌芽力较强,为减少养分消耗,可在春季展叶2~3片时分2次进行疏梢,5年生树每株留50~60条结果枝即可。
夏季
5月下旬至7月上旬,温度适宜,光照充足,为无花果花芽分化和新梢生长的高峰期,应及时补充营养。一般在6月上旬、7月上旬进行两次追肥,在距主干50~80cm处,挖深15cm的环状沟,施入200~250g磷酸二铵。此外,6月底7月初应疏除过密枝、细弱枝和徒长枝,以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缓和顶端优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
秋季
8月上旬,无花果开始结果时,为促进花芽分化,利于果实提早成熟且果大均匀,要对旺长新梢进行摘心。7~8月份雨水多,要注意及时排除无花果树周围的积水。如土壤水分过多,会降低果实甜度或发生裂果,甚至整株死亡。无花果快成熟时,常散发甜味,引诱成群蚂蚁上树觅食,果实常被咬出孔洞,甚至掏空,丧失食用价值。为控制蚂蚁的危害,可在树干上涂抹掺入少量辛硫磷的粘胶或柴油,阻止蚂蚁上树危害,或在果实快成熟时及时带柄采摘。判断果实成熟的标志是:果皮颜色鲜艳,全面着色均匀,有光泽;果实肉质柔软,果皮松弛,有细皱纹;果颈朝下,果实下垂。
冬季
无花果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暖气候,对寒冷低温的抵抗力较弱。受寒流或低温侵袭常发生冻害,树皮皱缩,颜色变褐。为防冻害发生,11月落叶后,要增施有机肥,封冻前浇透水并培土,及时进行枝干涂白。冬季寒流来临前,用玉米秸秆绑成捆,在树周围竖立1圈,防风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