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做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7:04:21
字号: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至迟在东汉时就能烧制黑釉,黑釉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类,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

古代如何做釉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先辈们用纯手工制作陶瓷器,多以就地取土,经过粗碎、澄清、过滤、制泥。由于制作工艺设备要求简单,使原材料利用率不充分,降低了原材料使用率增加了工业废弃物带来了环保负荷。

烧制时多以煤炭为燃料,形成很严重的大气污染。当时窑炉保温性差热利用率低,产品稳定性差,成品率低等问题使得传统黑釉瓷器尤其以油滴、兔毫等名贵釉面效果更是烧成率极低。

当代随着工业技术的提升,陶瓷企业在黑釉油滴时配制时为了使发色更加稳定,加入了化工提纯材料,反而失去了古代釉面变化多端的艺术效果,使产品品失去了原有古代陶瓷器的感官和艺术效果。

失去一部分产品的文化内含价值和附加值,另一方面釉料配方入了化工提纯材料,烧成后的釉面比较死板没有古法制作工艺制作釉面的变化多端的艺术效果。

特点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

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石釉。

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二灰(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石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

一般坯体釉的厚度有0.1厘米,但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使用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减小腐蚀等作用。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百度百科-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6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