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基础。
茶树栽培:茶树繁殖,茶园管理:
1.茶园耕锄。
2.茶园施肥。
3.茶树修剪。
茶树繁殖:茶树繁殖分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种方法,有性繁殖是利用茶籽进行播种,也叫种子繁殖。
无性繁殖亦称营养繁殖,是利用茶树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在人工创造的适当条件下,使之形成一株新的茶苗,如扦插、压条。
有性繁殖的方法有两种,即:苗圃育苗和茶园直播。
苗圃育苗便于苗期管理和培育出优良的苗木,茶园直播就是将经催劳处理后的茶籽,采用条式穴播的方法直接播种在新辟茶园内。茶树无性繁殖一般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苗木能保持母树的特征和特性,苗木的性状比较一致,有利于茶园管理,有利于扩大良种的数量。
茶园管理:茶园管理是茶叶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茶叶的品质。
茶园管理包括:耕锄、施肥、茶树修剪等工作。
1.茶园耕锄:茶园耕锄可消除杂草、改良土壤结构、杀虫灭菌等。
茶园耕锄大致分春、夏、秋3次,春夏进行线耕深度约为10cm;秋季进行深耕,深度为20~30cm。
2.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是茶园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每年要从茶树上多次采摘大批鲜叶,营养消耗多,这就需要不断地给茶树补充养料,否则会导致茶树树势衰退,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园施肥的原则是:
以有机肥料为主,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施用;以氨肥为主,磷、钾肥料相配合;在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施基肥(施有机肥料),在采摘季节施追肥(施用化肥)。
3.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是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修剪不仅能提高茶叶产量,增进茶叶品质,而且使得树冠适应极械化采采茶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修剪的方法有:
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浅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
延伸: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时期在每年11二3月下旬之间,雨季前后均可种植。不同茶区种植时期稍有不同,如南方,应以1月底为宜,否则2月以后,白天日照强,气温高,幼苗容易枯死。北方或高山茶区,气温较低,为配合雨季,可延至3月底种植。
茶树的种植密度,受土壤、地形、气候及品种影响,不尽相同。目前,我国采用的多丛密植栽种方式,大行距为1.5米:小行距为33厘米,共三小行;丛距为20厘米,每从移苗两三株,每亩约2万株。种植茶苗前应先施基肥,规划好行距,最好选择下雨后或微雨、浓雾、土壤湿润时,尽量避免在烈日下种茶。
茶苗移植尽量就近起苗,带土移植、随挖随种。种植后为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应于离地面20厘米左右处行水平式剪枝,宜在幼苗两侧覆盖稻草或其他干草,以防止干旱,保护幼苗。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茶种植,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对南茶北移进行探索研究,但未突破北纬38°。
经相关技术人员反复试验,目前在北纬38.45°河北太行深山区已有少量茶树种植成功。
太行山区属于种茶的次适宜区,但气候特征也具有优质茶叶生产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
茶叶生产季节气温低,光照较弱,昼夜温差大,茶树新梢生长缓慢,营养物质积累多,鲜叶中氨基酸、叶绿素含量高,这就决定了太行山区茶叶的良好品质,具有南方高山茶特点,河北发展茶叶生产有地理位置上具有南方茶区无可比拟的销售优势,经济效益显著。
因此在太行山区发展茶叶经济可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能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在茶叶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和产业化的同时,可有力地推动区域生态旅游产业、茶文化产业、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的茶树栽培技术 山区茶园茶树种植技术
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尤其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较多,夏秋雨多雾大(云南茶区),日照较少利于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利于夏秋茶的品质。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种植茶叶的注意事项
第一,茶叶的施肥。茶叶施肥一年3次,即春芽肥,夏茶肥,秋茶肥。茶叶肥料以氮肥为宜,春芽肥是最关键的肥料,通常在立春至发芽前均可。
第二,茶叶的除草。茶叶除草在茶乡通常为了绿色环保,实行人工除草,每3个月除草一次,每年除草3次。除草结合中耕松土,有利于茶叶的生长。有些种植户,由于缺少人力,除草使用除草剂,通常是使用草甘膦灭生性除草剂,分夏秋两次定向茎叶处理。
第三,茶叶的修剪。茶叶修剪具体看采茶档次而定,若是机械采摘大叶绿茶,就可以全年免修剪,因为每次采收就是一次修剪。
贵州的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部处于山区,因此贵州的茶叶的种植和其他地方的茶叶种植有一定的区别,贵州的茶叶种植技术如下。
一、苗木
1、选择抗寒、抗旱、抗病虫害强的品种,有利巿场竞争和栽培方向的,适宜当地环境气候的优良品种。如铁观音、茗科1号、金宣等品种。
2、选择苗木高度大于20公分,茎粗大于2毫米的,具有一定的着叶数,根系旺盛,无病虫侵害的一年生健壮幼苗。它具备了1-2个的-级分枝,对于茶树的速生快长、提早成园与投产奠定了基础。
二、定植
1、定植时期
要利用地下部活动的生长时期进行定植,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和发育,也有利于吸收土壤养分供地上部的开始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高山地区的茶苗定植时期宜掌握在每年的2月份(春节前后)进行。
贵州山区茶树栽培技术
2、技术方法
在完成开垦的茶园定植沟内用定植农具挖穴10-12公分深,穴径10公分以上,把茶苗垂直种于穴内,填满土,并压紧压实,或用农具夯实苗茎部三方土层,再培上细土1-2公分,浇透水分,苗木定植时要比正常深1-2公分。如果能选择在下雨之前定植最为理想。茶苗定植要采用双行单株的方式,株距30公分,株与株之间呈三角形。在定植沟茶行中铺放3-5公分厚的稻草或其它草类植物进行覆盖,有利于保温保湿,又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三、修剪
1、修剪时期
修剪时期应掌握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10月中旬秋茶结束后为宜。
2、修剪技术
(1)定型修剪
其目的是茶树在幼龄阶段中培养合理的树体骨架及丰产树冠。一般进行4次,每次定剪的新梢刀口处必须要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第一次修剪结合定植在离地15-18公分处定剪。第二、三、四次定剪要求在前一次定剪刀口向上提高15公分处定剪。经过四次的定型修剪树高已达到60公分,有2-3级的分枝结构,初步形成合理的采摘树冠,即可投入生产。
(2)轻修剪
轻修剪的目的在于调整树冠,培养良好的采摘面。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3-5公分的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等。
(3)深修剪
经过多年的采摘和轻修剪的树,应用深修剪的方法剪去树冠上部10-15公分的一层枝叶,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的年限。
(4)重修剪
对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一般以剪去原树高的1/2为宜,结合整理(抽剪),重新培养健壮枝干和采摘树冠。
(5)台刈
对十分衰老的茶树,宜在离地面约10-15公分高处锯(或剪)掉全部枝干,重新培养树体骨架结构和采摘树冠。
四、肥培管理
1、施足基肥(底肥)
种植前的定植沟和投产后的每年冬季均要施放有机肥料,如农家肥,饼肥、商品有机肥等。以商品有机肥料为主,每亩施放200-300千克。
2、多次追肥
分别在3月上旬、5月中下旬、8月中旬三次结合浅耕作业时进行。以n、p、k复合肥料为主,亩施40-60千克。
3、技术要求
在树冠缘下开条沟深15-20公分(下基肥时深20-25公分),将肥料均匀施于沟内,施后盖土。
4、耕作锄草
生产茶园每年在非采摘季节进行2-3次10-15公分的浅耕和去除杂草,10月中旬深耕20-25公分进行松土。
5、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调控茶园内的生态环境,抑制病虫的发生为害。每年的冬季喷施0.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封园,降低翌年病虫发生密度。非采摘季节根据病害发生的情况可使用世高、甲基托布津、半量式波尔多液等农药进行防治。使用高毒、高效、低(无)残留农药如天王星、功夫、吡虫啉、苦参碱、鱼藤酮等。农药的使用要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杜绝使用剧毒、高残留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