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科学整地
小麦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要保证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预期,需对种植土壤深耕细作,提高生产价值。如果种植土壤采取秸秆还田模式,播种前要利用深耕机对土壤进行全面深耕,打破土壤板结,深度控制在25?cm以上。深耕后还要重复耙地至少2遍,提高土壤的通透性,确保土层上虚下实,保墒保肥性能良好,同时地面平整,灌溉和排水条件良好?。
2、施用基肥要保证小麦种植高产,要施足基肥,为小麦高产打下基础。小麦的生产水平和种植土壤肥力有很大关系,如果土壤养分不够、肥力不足,则难以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地区农业生产要将提高土壤肥力作为重点,严格按照测土配方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施肥,确保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8以上,全氮含量为0.15%,磷肥和钾肥保持在?33?mg/kg?和?195?mg/kg?以上,满足小麦各个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
此外,前茬农作物收获后,要尽可能进行秸秆全量还田。利用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为?10?cm,还田中添加相应的秸秆腐熟剂,并混入至少?20?kg?湿润细土,确保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障小麦正常生长。
3、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小麦品种与高产稳产密切相关。要根据地区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抗病性好、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如西农1018、驻麦305等。
(2)种子处理
先对种子进行晾晒,晾晒时间至少为3天,这样可以确保种子有较好的吸水能力。而且阳光照射还可以消灭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提高发芽成活率。可以根据地区绿色种植要求,使用吡虫啉或敌委丹拌种,提高小麦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此外,种子播种时要选择晴朗天气,播种前利用选种机械筛选出劣质种子,提高种子纯度,有利于培育壮苗。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
二、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解决办法: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机,因为大型秸秆粉碎机机器马力较大不仅粉碎的秸秆较碎,在旋耕时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和均匀,旋耕较深。
三、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以上缺陷,保证稳产、高产呢?除采取以上有针对措施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补施氮、磷、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钾肥料。2、提高土壤墒情。3、提高播种质量。秸秆还田的地块,以提高播种质量。4、适时镇压浇水。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5、消灭病原体。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黑龙江省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作为柴草烧掉,进行秸秆还田的数量较少,对此黑龙江省土壤肥料管理站推广研究员付建和建议:应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
1.技术要求。
秸秆粉碎(切碎)长度应小于5~10厘米;粉碎秸秆的抛撒宽度以割幅同宽为好,正负在1米左右;秸秆破碎合格率大于90%;秸秆被土覆盖率大于75%;根茬清除率大于99.5%。每亩增施尿素6千克左右,结合深松耕作。 2.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1秸秆还田的数量和时机。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亩还田300~400公斤为宜,否则耕翻难于覆盖。秸秆含水量30%以上时,还田效果好。
2秸秆粉碎的质量。秸秆粉碎(切碎)长度最好小于5厘米,勿超12厘米,留茬高度越低越好,撒施要均匀。 3调整碳氮比。据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碳∶氮为20∶1~25∶1,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玉米秸秆为53∶1。这样高的碳氮比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农作物所需要的速效氮素夺走,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100公斤风干的秸秆掺入1公斤左右的纯氮比较合适。
4深耕重耙。一般耕深20厘米以上,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塌墒水。
3.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 一般在正常年景(非干旱和涝灾年)情况下,将每季作物秸秆残茬全部还田是可以的。多年的实践证明,连年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提高很快,作物生育、产量性状也得到显著改变,其增产效果有随还田年次增加而提高的明显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