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是一种因为鱼类因外部原因,导致鱼体受伤,继而受伤部位产生的一种病变症状。病变部位腐烂,长出大量棉絮状的菌丝,像一团团的毛,就跟鱼身上长了毛或长了霉一样,故称水霉病,水霉菌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在国内外养殖地区都有流行。也就是说发生水体水质很脏,很肥,腐生质很多,水体颜色都可能已经变了。
水霉病从鱼卵开始,可以危害大小鱼可以危害各种水产养殖业的鱼类。这种真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在水温5~28℃的范围内,都可以繁殖滋生。在捕捞、运输等过程中,一旦损伤到鱼体,①水霉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认为冬季细菌繁殖力低下,不易发病,其实这种认为是有局限的。虽然细菌类的繁殖有所下降,但这个时候却是水霉菌等真菌病的高发期,。
如果白鲢鱼因游动或互相拥挤造成了体表组织受伤,水霉菌就会“潜入”白鲢鱼的皮下组织中进行腐生,从而导致白鲢鱼表皮组织坏死。随着病程的进展,表皮坏死组织会逐步扩大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平时注意消毒,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放养密度,尽量不用受伤的鱼作为亲鱼。
.流行情况:此病流行范围广,各地均有发生。以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流行水温为15~18℃,水霉对寄主无严格选择,各种鱼均可寄生。主要危害鱼卵、鱼苗、鱼种。防止鱼体受伤:这是最关键之处,拉网抓鱼、换池等操作时,尽量减少鱼体损伤。进行这些操作后,水体要及时消毒,帮助鱼体伤口尽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