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随意跨地区种植
中药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道地药材」是指实践证明质量优、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中药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先恩举例说,同是黄连,四川产的所含有效物质比湖北产的高2.73%。地理、生态的许多因素,如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貌都影响到光照、气温、土壤和降水,对中药材的生长起著决定性作用。甘草、麻黄适宜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钙质土上生长;桅子偏好南方酸性土壤;雪莲花、蒲公英、肉苁蓉、锁阳能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而人参、三七、黄连、细辛等只有在微弱光照条件下才能长好。如果违反传统,随意跨地区种植,加上缺少种植经验,往往造成病虫害大量发生,产量低下,品质也会大打折扣。
买种苗找可靠「龙头」
李先恩特别提醒农民。买种苗不要轻信药材种苗商贩。他曾看到,商贩把山茱萸的产量和收购价都夸大了几倍,这些商贩还与农民签订「正规合同」,可合同期只订3年。李先恩说,实际上3年内农民不可能赚到钱。因为山茱萸要生长6—7年以上才能结果,等果子结出,你找他收购,他却说合同已失效。又比如番红花,卖种的说到处都能长,但实际上除了江浙一带,其他地区种番红花,会由于不开花或开花很少而收不到药材。李先恩建议农民朋友,为防止受广告和合同欺诈,最好与本地信誉好的公司合作,与他们按药材生长周期签订合同,由他们作为龙头带动。这样,种苗、栽培技术和销路都有人统一负责,不然,农民作为个体经营者,靠自己生产销售,面临的市场风险就太大了。
别把药材种成木柴
药材种植技术不规范,该掐顶时不掐顶,该剪枝时不剪枝,该采收时不采收,不该采收时乱采收,会使中药材质量出现滑坡,农民收益下降。同仁堂的顾问、中药专家金世元教授曾发现,五六年才能长成的杭白菊、三七,有的农民却提前采;根茎类药材应该在花开前或花谢后采收,有的药农却在花期采收,结果上市后连专家都认不出来。有的农民看时价不好,就把药材留在地里继续生长,等涨价,但像板蓝根、白芷、当归一类药,当年不收就开花抽薹,做药用的根就「发柴」(即严重木质化),没有用了。
专家说,有的中药材不能连茬种植。比如地黄,种一茬后得停种5—6年;一块地种过人参、西洋参后,几十年都不能再种,否则产量至少下降一半,病害严重发生。
力避盲目跟风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小军提出,发展药材基地要防止过热。市场对药材的需求是有限的,其总量只有粮食作物的0.1%、水果的1.4%、蔬菜的0.28%。每种药材的年需求量有限,如人参1800吨、当归1200吨,多了就会造成巨大浪费。丹参、板蓝根、桔梗等都遭遇过低价烂市,目前有些品种也潜伏著这种隐患,所以在决策种中药材时,不能盲目跟风,应做充分的市场调研。
1、洋葱,把洋葱头顶须根剪掉,放在容器里,加入很少的水,只接触到洋葱的最下层即可,只要不让洋葱头泡在水里,很快它就会长出雪白的须根,最好用较矮的容器。
2、生姜,生姜发芽了,丢掉可惜不如来个“将计就计”姜芽朝上,姜身朝下半没在水中,用几块小石子帮助固定,如果环境适宜,姜叶抽长后,可以改用沙土盆栽。不久就能闻到香气扑鼻的姜花,还能收获不少嫩姜。
3、大葱,日常烧菜时,可以留下一寸长左右附着根部的大葱,只要将它放置在一个盛有少许水的玻璃杯里,放在光线充足的房间,就可以养起来了。
4、大蒜,习回来的大蒜发芽了,可以直接把它放在玻璃杯中,用一点儿水种植。
5、白菜也可以利用少量的水与充足的阳光重新生长,大约在1到2周内,你就可以将它移植到培养土中,它会慢慢重新变成一个完整的白菜。
6、胡萝卜的顶部用少量的水养着,放到光线充足的房间或阳。
7、芹菜底部留下来,将它放置在有少量水的杯子或是碟中,提供足够的阳光,当中间的叶子开始出来时,就可以移植到土壤里了。
8、生菜,把生菜头浸在1/2英寸的水中,每天浇水,并让水位保持在同等高度,几天后,根和新叶长出来,就可以移植到土壤里。
9、香菜,将香菜荽茎放入水中它便会增长,当根部长得足够长,就可以栽种到花盆中,记着保持充足光线,约一个月后就能长出一棵完整的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