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哪些POPS仍在生产和使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9:09:05
字号: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清单调查结果,中国废弃库存POPs农药的总量约为4000~6000吨,其中:滴滴涕废物量为2600~4500吨;六氯苯、氯丹、灭蚁灵的废物量约为1500吨。目前在生产领域,已经确定位置与数量的杀虫剂类POPs废物为2228~2458吨。在农业流通领域,已核实的滴滴涕废物量为14吨;卫生流通领域,已知的滴滴涕废物量为11吨。这些POPs农药废物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四川、山东、天津、山西、河北、辽宁8个省份或地区,占总废物量的70%~80%。上述POPs废物基本采取露天堆放和简易圈围的存放方式。这些废弃库存POPs农药接下来将按照国家履约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国家行动计划(NIP)的统一部署,逐步完成安全处置或环境无害化管理。

目前我国哪些POPS仍在生产和使用?

农业中最常见的生物农药有哪些

一种农药可以加工成很多种剂型,常见剂型有粉剂、粒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浓悬浮剂及胶体剂、乳油、种衣剂、油剂、缓释剂、烟剂。

(1)粉剂(D)。粉剂是很细的粉状混合物,95%粉粒可通过200目筛(筛孔内径74um)。主要是供喷粉使用的低浓度粉剂可以直接喷施,适用于水源困难的地区使用;高浓度粉剂用于拌种、配制毒土等使用。粉剂不能用于兑水喷雾。

3.2粒剂(G)。由原药、载体和助剂加工成的粒状剂型。它是由粉剂派生和发展的多规格、多形态、多用途的剂型。粒剂按粒径大小分为微粒剂、颗粒剂和大粒剂,粒径大于大粒剂的被称为块状剂,或称丸剂。按载体解体性区分,遇水不分散的粒剂称非解体性粒剂,遇水分散的粒剂称为解体性粒剂。非解体性粒剂的有效成分逐渐从载体中释放出来而发挥药效,多以颗粒剂或微粒剂出现,制剂种类多、用途广。解体性粒剂又称为水分散性粒剂,多以大粒剂或颗粒剂出现。多用于土壤处理。

(3)可湿性粉(WP)。易被水润湿并能在水中分散、悬浮的粉状剂型。以不溶于水的原药与润湿剂、分散剂、填料混合,经粉碎而成。该剂加水可稀释成稳定的、分散性良好的可供喷雾用的悬浮液。可湿性粉剂在农药剂型中占有较重要地位,与乳油比较,它不用有机溶剂和乳化剂;它又具有粉剂的某些优点,如包装、运输的费用低,而有效成分含量较一般粉剂高,较耐贮存。尤其是除草剂、杀菌剂多为固态原药,其中有的原药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有机溶剂,这不适合加工成乳油,而适于加工成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的药效比同种原药的粉剂好。还可用于拌种、土壤处理、灌根、配制毒土、毒饵等。

(4)可溶性粉(WS)。制剂外观似可湿性粉剂,而有效成分含量通常高于可湿性粉剂。同种药剂,二者有效成分含量相同时,可溶性粉剂的药效高于可湿性粉剂,包装、运输同样方便;与乳油相比,药效相近,但不需用有机溶剂,助剂用量相对较少,这不仅可降低产品成本,而且对环境相对安全。该剂型加水稀释后既可使用,应特别注意防湿包装和干燥贮存。

(5)浓悬浮剂。固体原药分散、悬浮在含有多种助剂的水介质或油介质中能流动的高浓度黏稠剂型。以水为介质的浓悬浮剂常简称为悬浮剂;而以油为介质的浓悬浮剂则常简称为油悬剂,可供飞机或超低容量喷雾用。它兼有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一些优点,耐雨水冲刷、不易燃、不易出现药害等;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

(6)乳油(EC)。入水后可分散成乳状液的油状均相液体剂型。乳油加工所用设备简单、配制技术易掌握,即将原药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乳化剂,三者互溶而成。乳油中有效成分含量高,一般贮存稳定性好,药效高,使用方便。乳油不能直接喷施,要求对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的乳状液后,用喷雾器喷施。乳油有很多优点,而最大的缺点是耗用大量有机溶剂、污染环境、易燃且不安全。所以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的其他剂型受到重视,诸如浓乳剂、悬浮剂、水剂等。

(7)浓乳油。为水包油型不透明乳状液体农药剂型。以水不溶性农药原油、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及水为原料经匀化工艺而制成,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该剂型较乳油的特点或优点是以水为连续相,农药原油为分散相,水可抑制农药蒸气挥发,生产成本低于乳油,无燃烧、爆炸危险,贮运安全,避免有机溶剂对环境、人畜及作物的危害性。浓乳剂可直接用于飞机或地面微量喷雾。也可对水做常量喷雾。

(8)水剂。农药原药的水溶液剂型。水剂中含有少量表面活性剂。这是药剂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水中的真溶液制剂,浓度取决于农药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而且要求原药在水中稳定性好,使用方法基本与上述浓乳剂基本相同。专用于处理种子的称为种子处理水剂。用于防治室内卫生害虫,往往将之加工成芳香水剂。凡水溶性和在水中稳定的原药均可加工成水剂。

(9)种衣剂。

含有黏结剂的农药包覆在植物种子外面并形成比较牢固药层的剂型。用它处理过的种子往往可以贮存一段时期,所以一些种子公司将此作为商品种子出售。若用常规剂型如粉剂、乳油等拌种或浸种,则称为种子处理剂,一般为随处理随播种。

(10)油剂。农药原药的油溶液剂型。该剂专供超低容量喷洒,又称超低容量喷雾剂。该剂型一般含农药有效成分20%~50%,不需稀释而直接喷洒。

(11)缓释剂。可以控制农药有效成分从加工品中缓慢释放的农药剂型。利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手段使农药贮存于农药的加工品中,然后又使之有控制地释放出来。当前,国外有些缓释剂已经商品化,国内正在加速研究中,主要是探索缓释剂加工技术,并研究释放速度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2)烟剂。细粉状混合物,引燃后,有效成分以烟状分散体系悬浮于空气中的农药剂型。以点燃的方式使用,可以燃烧,但应只发烟而没有火焰。农药有效成分因受热而气化,在空气中冷却又凝聚成极细小的固体微粒,沉积到植物表面。细小的烟粒不但对害虫具有良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而且还可通过害虫的呼吸道进入体内而起致毒作用。烟剂的使用还具有工效高和劳动强度低等优点。要在环境密闭的条件下使用,如保护地内。

倍奥生物农药

内容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 生物农药相关书籍

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关于生物农药的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十分准确统一的界定.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生物农药一般是天然化合物或遗传基因修饰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植物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原生动物,或经遗传改造的微生物)两个部分,农用抗生素制剂不包括在内.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就其利用对象而言,生物农药一般分为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后者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和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但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一般主要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

编辑本段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是最早应用杀虫剂、杀菌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国家之一,早在1800年前就已应用了汞剂、砷剂和藜芦等.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植物性农药和无机农药仍是防治病害虫的有利武器.20世纪40年代发明有机化学农药之后,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控制病虫危害的能力,为我们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长期依赖和大量使用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已经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对推动农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是和生物防治研究的发展及化学农药的使用分不开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agostino bassi于1853年首次报道由白僵菌引起的家蚕传染性病害”白僵病”,证实了该寄生菌在家蚕幼虫体内能生长发育,采用接种及接触或污染饲料的方法可传播发病;俄国的梅契尼可夫于1879年应用绿僵菌防治小麦金龟子幼虫;1901年日本人石渡从家蚕中分离出一种致病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1926年g.b.fanford使用拮抗体防治马铃薯疮痂病.这些都是生物农药早期的研究基础,当时并未形成产品.化学农药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农药公害”问题日趋严重,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使农药发展发生了转折,引出了生物农药.1972年,我国规定了新农药的发展方向:发展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逐步发展生物农药.70~80年代,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是,由于化学农药高效快速,人们仍寄希望于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对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曾一度漠视忽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研究开发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展成为国内外植物保护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点,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因此,近年来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局面,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几十个品种、几百个生产厂家的队伍.生物农药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编辑本段生物农药的优点

概况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其有效成分来源,工业化生产途径,产品的杀虫防病机理和作用方式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生物农药更适合于扩大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中的应用比重.概括起来生物农药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选择性强

①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目前市场开发并大范围应用成功的生物农药产品,它们只对病虫害有作用,一般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包括动物天敌、昆虫天敌、蜜蜂、传粉昆虫及鱼、虾等水生生物)比较安全,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也比较小.

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②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生物农药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某些特殊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具有的杀虫、防病、促生功能.其有效活性成分完全存在和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因此,可以认为它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

诱发害虫患病

③可以诱发害虫流行病.一些生物农药品种(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毒、昆虫微孢子虫、昆虫病原线虫等),具有在害虫群体中的水平或经卵垂直传播能力,在野外一定的条件之下,具有定殖、扩散和发展流行的能力.不但可以对当年当代的有害生物发挥控制作用,而且对后代或者翌年的有害生物种群起到一定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可加工

④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目前国内生产加工生物农药,一般主要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如农副产品的玉米、豆饼、鱼粉、麦麸或某些植物体等),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因此,生产生物农药一般不会产生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生产化工合成产品争夺原材料.

编辑本段生物农药三大类型

植物源农药以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无公害的优势,现已成为绿色生物农药首选之一,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及植物光活化霉毒等.到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植物源杀虫剂有杨林股份生产的博落回杀虫杀菌系列、除虫菊素、烟碱和鱼藤酮等.动物源农药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目前,昆虫病毒杀虫剂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及印度等国已大量施用,国际上己有40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注册、生产和应用.微生物源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作为防治农业有害物质的生物制剂.其中,苏云金菌属于芽杆菌类,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开发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生物杀虫剂;昆虫病源真菌属于真菌类农药,对防治松毛虫和水稻黑尾叶病有特效;根据真菌农药沙蚕素的化学结构衍生合成的杀虫剂巴丹或杀暝丹等品种,已大量用于实际生产中.

编辑本段转基因生物农药

棉铃虫是我省较常见的棉花害虫之一,但过多使用化学农药又会造成环境污染.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专家巧妙地提取非洲毒蝎子身上的毒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成了生物农药——“重组抗棉铃虫病毒”,可使棉铃虫的死亡时间缩短至2天以内. 据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生物防治研究室研究员孙修炼介绍,“重组抗棉铃虫病毒”属于转基因病毒.早在这种转基因病毒诞生前,他就曾研制出一种相当于初级的转基因抗棉铃虫病毒,但使用了该病毒后,棉铃虫的死亡时间较长:约需3-5天,其间棉铃虫仍会对棉花产生一定危害. 2004年,孙修炼将非洲毒蝎子身上特有的毒素——蝎毒的基因提取后,重组到抗棉铃虫病毒中,研制出了超强生物农药——“重组抗棉铃虫病毒”.这种重组后的转基因病毒喷到棉铃虫身上后,虫子就像被麻醉了一样,立即从棉树上跌落,不出2天就会死亡. 在研制出这一生物农药后,专家们又花了4年时间,经过实验室、5亩以下的中间实验地和45亩以下半封闭实验地进行环境释放实验等,证实“重组抗棉铃虫病毒”对于棉铃虫的天敌、环境以及水体等均是安全的,同时还研究出了一套针对转基因病毒的安全性评估的技术指南.日前,这项研究获得国家环保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0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