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4-5月以去年的菊花种盆内新生的芽为宜,采下菊花最嫩的上端芽,长度约6-8厘米为宜,过长易出现成株高度过高的现象,将下部的叶片去掉,只保留上部2片叶,扦插于河沙或蛭石中,插入深度为芽的1/3-1/2为宜,然后浇透水,置于阴凉处,平时注意每天喷水2-3次以保证芽不失水、不萎蔫,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1周后改为每天1次喷水,等2周后即可不喷水,此时可将苗逐渐移至阳光充足处,这样更利于苗生根,也更粗壮;4-5周后即可上盆另植。在栽植时裸根不如稍带土成活率高。新上盆的苗也要先放置阴凉处养护1周后再逐渐见全阳。再过一周即可摘心,摘心只留2-3片叶或隐芽。再过35天左右又可第二次摘心,此时植株已有5-6个枝条,再至立秋左右摘心最后一次即可。在立秋前不要施肥过多,以免植株徒长节间长,会造成植株较高失去较好的观赏价值。“菊不过尺”。在最后定头后要有充足的光照、肥料、水分才能保证其生长良好,到花蕾出现时肥料以氮磷钾全元素肥为佳,但如果气温过高或湿度太大,要少施氮肥。花蕾一般有几个甚至十几个,要只保留顶端一个主蕾,其他侧蕾要抹去,注意是抹不是折。花柄长者要喷施矮壮素、B-9、多效唑等控制高度,植株的高度要灵活掌握,在花蕾现色后植株还会再长高一些,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花蕾膨大期要用支架支撑,一般以竹条为首先材料,绑扎一般分为两次完成,先绑下部和中部,等花蕾现色欲开时再绑最后的花柄处。注意在疏蕾期要喷施氧化乐果等农药防治食心虫、蚜虫、菜青虫等害虫。一旦花蕾被毁则前功尽弃。
土壤管理技术对于土层浅、土质差、肥力低的果园需要进行扩穴深翻或全园深翻以熟化土壤,在秋季采果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行间间作浅根、矮秆的豆科植物和禾本科牧草或绿肥,通过翻压、覆盖和沤制等方法将其转变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春季施肥灌水后用麦秸、麦糠、稻草、杂草、树叶、油菜壳等覆盖树盘,覆盖厚度15~20厘米,覆盖物应与根颈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覆盖物上压少量细土。覆盖结束后将有机物翻入土中。清耕制果园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中耕深度5~10厘米,每年除草2~3次,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施肥技术“基肥”在秋季采果后施入,以农家肥为主,混加磷肥和少量氮素化肥。施肥量按每生产1千克苹果施1.5~2.0千克优质农家肥计算,一般盛果期苹果园每亩施3000~5000千克有机肥。施肥方法以沟施为主,挖放射状沟(距树干80~100厘米开始向外挖至树冠外缘线)或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深30~50厘米,施基肥后灌足水。撒施肥料应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将肥料均匀撒施后翻深20厘米。土壤追肥在树冠下挖沟施入,沟深15~20厘米。“土壤追肥”每年3次,第一次在萌芽前,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一般中等肥力苹果园,每产果100千克需追施纯氮1.0千克、纯磷(P2O5)0.5千克、纯钾(K2O)1.0千克。第三次追肥最迟需距果实采收期30天以上。追肥后及时灌水。“ 叶面追肥”选用适宜的大量元素肥料或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全年4~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3次,以磷、钾肥为主。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0.1%~0.3%,氨基酸类叶面肥600~800倍。叶面追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在高温干旱期应按使用浓度范围的下限施用。最后一次叶面追肥至少需距果实采收期30天以上。水分管理技术在春梢萌动、展叶和果实迅速膨大期适量灌溉。灌溉方式可采取滴灌、树盘灌溉、沟灌、喷灌、穴贮肥水灌溉等。设置排水系统并及时清淤,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通过沟渠及时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