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面的公园、绿地归园林局管理!
园林局职责(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城市园林绿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研究拟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相关政策,并监督实施。
(二)拟定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会同城乡规划部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制定城市园林绿化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负责城市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化用地绿线划定和控制管理工作。
(四)参与审查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设计方案,并监督实施。
(五)负责公共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绿化经费申报管理监督,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指导园林植物保护,负责绿化配套资金、占用绿地补偿费、易地绿化费等费用收缴管理;负责城市树木砍伐和城市绿地占用审批;组织开展市区全民义务植树、认建认养绿地树木和创建“园林化单位”等评比竞赛活动。
(六)负责园林绿化设计、定额管理,核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制定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等级标准,检查验收绿化工程质量;参与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招投标工作。
(七)负责公园行业管理,制定并施行公园管理检查标准;负责动物园观赏动物引进、交换繁育、饲养管理和保护工作;负责全市游乐园审查和登记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公园、游乐园内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运行实施监督管理;负责花卉市场协调指导、盆景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节日摆花及园林对外展出组织工作。
(八)制定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园林科研项目攻关和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工作。
(九)组织城市绿化成果统计、普查和资源调查评估工作。
(十)负责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
(十一)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各县(市、区)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十二)负责全市园林绿化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继续教育、局属单位安全保卫等工作。
(十三)承办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第十八条
城市的公共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行道树及干道绿化带的绿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1)各单位管界内的防护绿地的绿化,由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2)单位自建的公园和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化,由该单位管理;
(3)居住区绿地的绿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单位管理;城市苗圃、草圃和花圃等,由其经营单位管理。
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郑州
[ 来源 ] 河南日报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素有“中、通、丰、古、商”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著名商埠和中部崛起的重要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郑州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28.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43.6万人,城镇人口463.5万人。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双拥”模范城市。
题 记
2000年,曾有绿城美誉的郑州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6年1月23日,郑州市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年,郑州市提出“绿城变花城”的思路,去年郑州市提出了“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型、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三年来,郑州园林绿化建设的步伐没有一丝懈怠,正朝着中西部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郑州这座中部省会城市的绿色更浓,林荫更厚,花儿更艳,她所散发出来的生态魅力令人神往。
园林城市的和谐生活
春暖花开,郑州市区道路旁繁花竞放,公园内特色花展不断,游人如织;滨河公园里,晨练的人在绿树鲜花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或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或踩着鹅卵石小道缓跑……
这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面,如今已是郑州市区寻常的风景,这也是三年来郑州市为了进一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而不懈努力的目的。
郑州市从城市发展的战略上,十分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面对郑州处于中部地区、经济尚欠发达的实际,郑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的实际出发,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施节能减排、建设生态郑州的一项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生态郑州的目标,优先发展城市园林绿化。
郑州市2006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投资环境、城市形象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全市社会各界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郑州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雄心壮志和工作热情。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2008年9月,郑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将“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确定为城市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战略,市政府每年都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如绿地建设、公园游园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的内容之一。
三年来,郑州市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景观、凸显城市特色为工作重点,加强科学规划,实施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扎实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园林绿化事业,不断提高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努力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到2008年年底,郑州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1.87%、35.5%和8.9平方米,较之2005年,在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城市绿地面积大幅提高,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均匀分布,滨河公园贯穿市区,点线面结合,市区与城郊结合,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郑州市园林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使郑州市园林绿化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高起点做好园林绿化建设的前期规划。2002年郑州市编制完成了《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郑州市老城市居民游憩绿地体系规划》,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严格实施,充分保留绿化用地,使城市规划绿地落到实处。2006年开始进行包括绿地系统规划在内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于2008年完成并获市人大批准,已上报省政府转报国务院审批。此次修编的指导思想适度超前,以创建郑州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使城市绿地布局更加合理,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打下坚实基础。一些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设计还向国际招标,如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航空港区、西流湖生态区域建设,郑州植物园、郑州雕塑公园等,提升了设计水准。
园林建设步入快车道,绿地总量迅速增长。高品位、创特色、上规模、出精品是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自2006年以来,郑州市绿地面积以平均每年534公顷的速度增加,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大、品位高的城市园林绿化项目。
一是强力推进公园、游园建设,大面积增加公共绿地。先后投资3.2亿元新建了文化公园、郑州植物园,启动了郑州西流湖生态区域建设、郑州雕塑公园、盆景园建设项目,年均新增1个市级公园,尤其是占地57.45公顷、包括1200多种植物的郑州植物园的建成开放,结束了省会郑州没有植物园的历史。三年投资2.1亿元建成小游园51个,面积66.5公顷。截至目前,市区建成区共有公园55个,绿化广场20个,游园208个,其他大型公共绿地13块。这些绿地分布均匀,市民出行500米就能步入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色空间,基本满足了市民群众休闲、娱乐、游憩的需要。
二是加大道路绿化建设改造力度。三年来郑州市先后完成了郑开大道、中原西路、黄郭路等49条(段)新建主次干道的绿化,新植各种行道树3.6万株,新增道路绿地面积90多公顷。2007年开始对市区行政区和10条道路进行精品街区建设,同时还狠抓市区支路、小巷的普遍绿化,使道路绿化水平不断提高,道路绿化普及率100%,主要道路绿化达标率85.17%。
三是广泛开展单位、居住区绿化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城市绿化逐步地由宏观走向微观,由道路走向社区,由单位走向家庭,大大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环境。三年来,共创建园林单位95个,园林小区92个,建成区公共设施、居住区绿地面积增加了636公顷,现有3843公顷,占建成区绿地总面积的39.2%。
四是实施“绿城”变“花城”工程,提升城市景观品位。郑州市积极采纳群众建议,将“绿城”变“花城”建设作为阶段性工作,决定从2006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大规模栽植月季、紫薇等各类观花、观叶植物,把郑州打造成以绿色为基调,四季鲜花不断,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独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风格的中西部“花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郑州市已新植各类花灌木近600万株,建设了特色鲜明的20多个观花公园和30多条观花大道。同时,在重大节日及重大活动期间,园林职工还在市区摆放鲜花、花钵,设置立体花坛,受到市民群众的欢迎。
二是面向市场,优化管理运行机制。2005年前,郑州市公共绿地的养护管理均由政府定编制、定人员经费,按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管理。2005年以后改革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体制,对所属的18个事业单位进行人事聘用制改革,在人员聘用、工资分配方面,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对新增的绿地养护工作量,全部推向市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择优招标选用养护企业。
三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入手,郑州市园林局出台了《郑州市公园、广场、游园精细化管理标准》和《郑州市道路绿化精细化管理标准》,完善了精细化管理检查验收和评比办法,对全市公园、广场、游园等园林绿地及道路绿化进行了全面整治提高,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完善硬件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园林绿化专业单位开展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登台阶、上水平、创一流”评比竞赛活动。2008年又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了以“五比十看”为内容的“月季花杯”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考评活动。通过两年的城市管理年活动,整体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园林绿地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布局更趋合理,公园、广场、游园文化气息浓郁,都市品位逐渐显现。
城市大环境绿化成效显著。郑州市启动的森林生态城建设工程, 沿黄河大堤建起了一道宽1100米、长74公里的绿色屏障,沿公路、铁路及主要河流建成了多道绿色长廊,在市郊的西北、西南分别形成两个10万亩的森林组团,形成了城郊结合,互为补充的绿化有机整体,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大大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郑州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20个,其中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11个,市级森林公园5个,各类生态观光园30多个;拥有大型花卉苗木交易市场2处,城市周边苗木花卉生产基地近十万亩。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有效。三年来,郑州市重点实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战略,积极调整产业布局,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先后开展了水源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绿化建设、重点地区环境绿化整治等,市区河道综合治理基本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取得明显成效,新建了马头岗、陈三桥2座污水处理厂,扩建了五龙口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84.4%,年消减COD(化学需氧量)9万吨以上。郑州市区主要水体水质明显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2008年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25天,达标率达88.8%。
目标锁定国家生态园林城
郑州市提出,在继续巩固园林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好机遇,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型和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根据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到2010年,郑州市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3%,绿化覆盖率超过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基本创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5%,绿化覆盖率超过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超过40%,绿化覆盖率超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将郑州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的生态宜居城市。
时不我待,郑州市已经开始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上阔步前进。郑州市正在积极开展冬春季节城市园林绿化集中整治工作,并上马了一批建设工程,新植大规格乔木100万株,优质品种月季400万株,新增绿地500公顷,新建公园7个、游园16个,开展铁路沿线整治绿化和社会化增绿工程。根据规划,新的一轮热潮也即将掀起,到2015年前,郑州市将着力建设河南戏曲公园(北环公园)、郑州青少年公园、南水北调公园、郑州花卉公园(三苗圃改造)、郑州第二植物园、已规划的西流湖生态园区21平方公里中心区,拓宽中州大道(北环至黄河桥,陇海铁路至南四环)。到2020年前,着力建设郑州湿地公园、中州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少林武术公园、郑州野生动物园、郑州郊野公园、已规划的94平方公里西流湖生态园区和市郊水系防护绿地。
园林绿化建设正在按照建设生态郑州的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建设力度和速度强力推进,四环路两侧500公顷的景观绿地和西流湖生态园区一期21平方公里建设项目已经启动,雕塑公园、青铜器公园、南水北调公园已完成规划选址和设计,郑东新区绿地正以年均100多公顷的速度增长,郑汴产业带、航空港区的生态建设和道路绿化正在完善,市区12条河流的生态水系建设也正在按规划实施。
在省会人民的努力下,一个和谐美丽、生态良好、景观宜人、环境舒适的现代化都市正在中原大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