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
随着食品质量和安全事件的继续发生,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外国鸡蛋不如土鸡蛋好;用饲料长大的畜禽不再像过去那香;猪肉切段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成绿色。饲料添加剂这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熟悉的名词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那么,为什么要在畜禽养殖中使用饲料添加剂呢?
像人类一样,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都需要营养,例如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当普通饲料不能满足动物的生长要求时,便会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量或微量物质作为添加剂。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增加适口性,促进动物正常发育,加快生长,控制动物疾病,促进饲料的储存和保存,提高饲料加工性能。
可以说,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应用是饲料混合水平的标志。没有饲料添加剂,很难配制满足动物需求和营养平衡的饲料。
饲料添加剂可分为营养添加剂和非营养添加剂。营养添加剂包括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它们主要用于满足畜禽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例如,铜具有促进增长和发展的作用。硒和维生素E具有提高繁殖率的作用。非营养添加剂包括酶制剂,草药添加剂,甜味剂,抗生素等。酶制剂可以平衡牲畜和家禽的菌群;甜味剂用于增加饲料的味道;中国独特的中草药添加剂不仅具有保健功能,还可以改善畜禽产品的风味。在业界被称为绿色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有很多种。随着动物营养的发展,经常引入新的饲料添加剂品种,一些饲料添加剂将被淘汰或禁止。因此,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常常是新旧的。目前,农业部批准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酶制剂和饲料微生物等191种氨基酸中的13种。禁止使用6种类别和55种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在配合饲料中用量虽小,但效果很好,决定配合饲料的质量。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可以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本,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能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供饲养动物用的原料,包括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饲料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饲料中的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在13%以下。饲料水分含量高,容易导致饲料发霉,不利于饲料原料的储存。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高温下燃烧后的剩余物质,主要含有钙、磷、钾、镁、铜、铁、锌、锰、硒等矿物元素。粗蛋白质是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两部分,其含量是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的饲料氮含量与常数6.25的乘积。真蛋白质是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真蛋白质在鸭消化道内蛋白质消化酶、肽酶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20多种氨基酸和部分小肽。氨基酸和小肽对鸭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作用。非蛋白氮包括饲料中含有的游离氨基酸、短肽、核酸及其他含氮杂环化合物等。粗脂肪是饲料中乙醚浸出物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磷脂、类固醇、脂肪酸等。粗纤维是饲料中不易消化的营养物的总称,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无氮浸出物主要指饲料中易被动物消化利用的淀粉、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