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缘龟的养护,建议在深水区,接近自然环境。黄缘闭壳龟的饮食尽量要多元化,这样才能不会营养缺失,要注意荤素搭配。
黄缘闭壳龟的最主要食物,但是蟋蟀头似乎比较难消化,对于成体黄缘闭壳龟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对于10CM以下的黄缘闭壳龟投喂后,会间隔更长的时间进行下次喂食,在夏季可能在2-3天,这也同蟋蟀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另外就是可以将蟋蟀同钙粉或者多种维生素进行混合,加强营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家庭饲养的条件下,因为黄缘消化系统的特点,人工喂食不应频繁,应遵循少餐多食的原则,一般在一个消化周期喂食一次。
2、黄缘苗的环境整体来说倾向于水栖,要求环境湿度比较高,绝对湿度70%以上,并且保证有浅水区域。相对来说要求环境温度也高,最好保持在28℃,这样对黄缘苗的生长比较有利。
3、黄缘闭壳龟性情温和,易接近人,一般经过20~30天的驯养,可基本消除对人的恐惧,部分龟可主动接近饲养人员觅食。驯养黄缘闭壳龟时,养殖池底部要光滑,有干地和饮水槽,养殖池保持清洁。
百度百科-黄缘闭壳龟
石龟怎样养殖
自然孵化有2种方法:①在亲龟池向阳的墙脚下挖20~40厘米宽、20厘米深(长度不限)的砂坑;然后用黄砂将坑填平,将龟卵按1厘米的距离,排在砂土里;保持一定的湿度,由太阳照晒增温,50~60天时间即出稚龟。②在亲龟池周围堆若干个小砂堆,让成熟的种龟夜间爬上岸,在砂堆处挖穴产卵,任其自然孵化,大约50~70天即出幼龟。
人工孵化
将采回龟卵放在高25厘米(长度不限,宽度因地制宜)的木箱中,箱底钻若干小孔,底铺15~20厘米的砂,将龟排在砂中,再向卵上撒2厘米左右厚的细纱,砂上盖湿毛巾,保持室内湿度25~35度。空气干燥的晴天,每天向砂洒水1~2次,空气湿度较大,可减少洒水次数。箱上盖好湿布,在稚龟出壳时,可防稚龟逃跑,防敌害侵袭,防蚊虫叮咬,这样50~60天稚龟出壳,出龟率达90%以上。 应选择避风、向阳、灌水方便处养龟池:
①土地。一般水深1~1.5米,池底坡度为1:2或1:3要设进、出水口。池内用约占池面积1/3的地方放养浮萍、水花生或水葫芦遮荫,池周围砌0.5~1米高的墙,墙基入土30厘米,防龟外逃。墙内留长1.5米、宽1米左右的空地(面积大可留几个);或池中留一个约占总面积5%左右的小岛,在空地河小岛上堆积适量砂供乌龟产卵。
②水泥地。池深1.3~1.5米,水深0.5~0.8米,泥土20厘米,池内要有排灌方便的进出水口,池中设小岛,岛上长杂草,草丛中放砂堆。成龟池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5~7只,最多不超过10只。
龟鳖的生存空间决定它的健康成长,并直接影响养殖效果。因此,养殖场要求挑选坐北朝南、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丰富、引排水方便,又无污染、无喧闹的地方。
龟鳖的生活环境因素诸多,养殖水是龟鳖最直接、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条件。对养殖水的要求,①水源应没任何有害污染(其中包括工业化学污染、生活脏水污染和农用药物污染等)。②对水体要进行经常性的监控和调理。防止有害物质产生,避免水体腐败变质,防止诸如铬、镉、酚、醛、氢化物、硫化物的产生或渗入,否则将威胁龟鳖的生存,也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对此,应注意调理好水体的清晰度、透明度;降低氨氮,增加溶氧,调理和利用好藻类植物。
无公害仿生态环境的营造:
龟鳖池周围留出一带陆地,种植些小草和小树,并铺上沙带。这样既可调节龟鳖塘周围的气温,供龟鳖夏天上岸遮阴,还可供其产蛋和低温时晒背。
龟鳖池植入少量(1/3左右)的水葫芦或水浮莲,一方面可以让其吸收水体中的有害重金属及有害物质,抑制水中的氨氮浓度,控制水体肥度,同时在夏季也可降低和稳定水温。另外还为幼龟鳖提供栖息、晒背的场所。对亲龟、亲鳖来说,更是遮荫交配的去处。
池中套养罗非鱼、鲫鱼、鳜鱼和黑鱼,每平方米约放养1~2条,不仅可借此翻动底泥,加速有机物分解,并吃掉部分龟鳖的粪便及某些其它鱼类难以消化的藻类,还能加速水体能量循环、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草龟水性好,很多人认为只要有露出水面的石头或平台,水可以很深(水深一点确实观赏性强,而且水质也不容易恶化,还可鱼龟混养)。但是,水若深龟势必多消耗体力去水面换气,这样对龟造成过量的体力消耗。对于体质不好的草龟,也有呛水、溺水而淹死的可能。
还是应该留一小块刚过背的浅水比较理想。草龟毕竟喜水,小苗的时候水深过背就可以。简单养,水超过龟壳1cm就行,要想深水养,可考虑在水中搭一块“陆岛”给龟用!形成深水区、浅水区、沙地、晒背石等,让它们能上来休息、换气和晒壳,这才是龟理想的养护环境。 水龟不断排泄粪便,水中残留的饵料也在不断地氧化和腐烂,所有这些都会产生有害物质,使水质变坏,影响龟正常的活动,使龟患病以至死亡。所以要经常的及时的给其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使龟龟能正常地生长。
很多龟友都认为养水龟的水应该是越干净越好。其实不是那样。自然界的水中有些细菌是正常的。其中有些细菌是对草龟有益的。自然界的龟,因为其体内的细菌保持平衡而得以维持健康状态。如果人工饲养情况下,龟体内没有了有益菌或平衡被打破,则会导致龟生病或营养不良。
换水分部分换水和全部换水。
部分换水又叫“兑水”,就是用虹吸管将鱼缸底的龟粪便、残饵料及其它污物吸出。吸水量以缸内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为宜,大鱼缸则可少吸一定的比例,总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脏水吸出后,要加入同量、同温的经过晾晒或化学除氯的新水,若水温低,可加开水或用加热器将水加热至缸里水温为止,再将新水兑入缸内。兑水的次数以秋冬季每周二次为宜;春夏季每周三次为宜。
全部换水是缸里污物较多,水草和底沙需要重新清洗时所应进行的,全部换水应将鱼缸里所有设备全部取出,将水草拿出,将龟龟全部捞出,暂时放在与原水同温的其它容器里,用海绵或沙布将缸壁及缸底擦洗干净,然后将水全部吸出。必要时再用少量浓盐水清洗一遍、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底沙及水草都应清洗一遍,底沙最好用浓盐水洗一遍,然后冲净,再重新装缸。全部换水的次数以两周至一个月一次为宜,但若水质发生变化则应随时换水。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容器中有过滤器则不必每天换水,通常每半月更换1/2或1/3的水,再增加新鲜水即可。但如果龟在缸中饲养同时在同一个缸中吃食,吃剩的食物很难清理干净或者会污染水质的话则应酌情增加换水次数。也可以每天换1/3的水。如果没有过滤器,则应视水的干净程度而定。
如果要全部更换水,则最好将自来水晒两天以达到除氯的效果。彻底换水一般在夏季每10~15天换水1次。若水色为褐绿色或蓝绿色,表明水质过“肥”,应及时全部换水。6~9月,因温度较高,换水宜在喂食后3~4小时进行。冬季,龟冬眠期可少换水或不换水。 立春以后,天气逐渐变暖,草龟也逐步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生长发育和繁殖。养龟生产的实践证明,草龟的生长与水温有直接的关系。
那么,什么温度下草龟生长最快呢?将成龟和稚龟分别放在23℃、26℃、29℃、32℃、35℃五个温度组下各饲养30天,结果表明;成龟(雄)在23℃~26℃时增重明显,以23℃时生长最快,26℃时次之,35℃时最差。成龟(雌)在23℃~29℃时增重明显,以23℃时生长最快,29℃时次之,35℃时最差。在相同温度23℃和饵料一致的条件下,雌龟比雄龟生长快34.2%。稚龟则以26℃时生长最快,29℃时次之,35℃时最差。
不同水温下草龟生长发育情况如下表: 增重明显 生长最快 次之 最差 成年雄龟 23℃~26℃ 23℃ 26℃ 35℃ 成年雌龟 23℃~29℃ 23℃ 29℃ 35℃ 稚龟 26℃ 29℃ 35℃ 草龟属于水龟,用肺呼吸,因此对水的依赖就是很自然的了。有趣的是,草龟的饮食与大小便基本都在水中进行。因此如果想饲养草龟,别忘了给它创造一个有水的环境。
草龟生活的水体要清新,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龟是变温动物,水温变化对龟体温度的变化有直接影响,因此,水深要随季节而增减。春季温度较低,水要浅,一般0.5米左右;夏季温度高,水要深,秋季水温逐渐下降,水又要浅;冬季水位要稳定,因为龟的体温随气温、水温的升降而变化,如果气温剧烈下降,水位时高时低,龟只能用自身积累的营养物质来调节体温,当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尽时,就会死亡。
一般饲养水龟多用自来水,基本上属于中性水,其硬度、酸碱度都符合饲养水龟的要求,所以这方面不必过多担心(除一些例外品种,如钻文、玛塔、日本石龟、钉颈等)。但是,自来水用来饲养水龟时,要留意水里的水锈,主要方法是晾晒法、化学法。
晾晒法:放置2天,以除去水中的漂白粉,或在缺光处晾4~6天才可使用。
化学法:即用硫代硫酸钠除氯,其比例为每10公斤水加1克硫代硫酸钠,搅拌溶解后,即可使用。 出壳后的稚龟很娇嫩,应单独饲养和精心管理。一般采用另砌一只水泥池,池内陆地占1/3,水占2/3。同时,适当投喂熟蛋白、蛋黄、熟面条、米饭、碎鱼、虾等精细饲料。一般当年稚龟最好和成龟分开越冬。稚龟越冬的方法大都采取室内放小木盘一只,盘中放20~30厘米厚的砂,将稚龟放入砂中,再在稚龟身上撒0.5厘米厚的细纱,上面用纱布遮盖,适量喷些温水,就能安全越冬。
成龟食性广,小鱼、小虾、螺蛳、蚌肉、蔬菜、昆虫等都能吃。一般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开始吃食。6~9月是盛食期,11月开始食量下降。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进入冬眠。春秋两季气温较低,喂食时间放在上午8~9时,盛夏期间,乌龟早晚活动,投饵应在下午4~5时,乌龟吃食时在水中吞咽。乌龟的吞饵量时约为体重的4%左右,隔日投喂,喂后要及时清理残食,防止污染造成伤害。要勤换水,保持水质新鲜。乌龟的生长与喂食质量有关,一般常喂动物性饵料,每月可增重量50克左右。
稚龟的管理:刚出壳的稚龟,抗病力不强,为了提高其抗疾病能力,可用10%生理盐水或用1ppm的高锰钾水消毒,消毒期间不喂食,3天后可喂熟蛋黄、蛋白,也可喂些熟畜、禽血,7天后移进暂养池。暂养池一般为5—10平方米的长方形水泥池,其中水面占2/3,放养前需用10%生石灰消毒,放养密度100只/米平方米左右。放养后第4天开始投食,食台可用木板或竹筏漂在水上,食台一般占总面积的1/10左右。投喂的饲料一般要精细,如熟禽蛋、面条、米饭、豆渣、碎鱼虾肉等。当年出壳的稚龟越冬时可移到室内,室内放一只木盘,盘内背上均匀地洒0.5厘米厚的细纱,砂上用纱布遮盖,适量喷些温水就能安全越冬。
成龟的养殖:龟池一般为土池,水深1~1.5米,池堤坡度1:3,池内设进出水口,放部分水浮萍或水花生遮荫,四周砌0.5米高的围墙,墙内留1×1.5米的小岛,岛上放砂供龟产卵;若是水泥池,池深1~1.5米,水深0.8米左右,放泥20厘米,池内设进出口,池中留1×1.5的小岛,岛上四周长草,中间放砂供龟栖息产卵。土地、水泥池的放养密度均不宜太大,一般10只/米(平方米)左右。
石龟是乌龟品种的一种,石龟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解过,石龟怎样养殖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石龟怎样养殖,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石龟概述
石龟又名黄喉水龟、黄喉拟水龟、石金钱龟、因其无其它龟类的腥味,故又称之为香水龟,主要分布于安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江苏、福建、浙江、香港等地。 石龟是培育绿毛龟的主要基龟品种,是目前重要的养殖对象,适合于城乡居民室内或庭院养殖,它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石龟生物学特征1、形态特征 石龟个体大小中等,呈椭圆形。头小,顶步平滑,上喙正中凹陷,鼓膜清晰,头侧眼后具2条浅**纵纹,喉部**。背甲扁平,中央嵴棱明显,油黑色,后缘略成锯齿状。背甲棕色或棕褐色,腹甲前缘平,后缺刻较深,腹甲**,每一块盾片外侧有大墨渍斑,甲桥明显,背腹甲间借韧带相连。四肢扁平,指、趾间具蹼,指、趾末端具爪,尾细短。
石龟生活习性石龟常栖息于水质清澈的山溪、湖泊、池塘等水域中,有时也在灌木丛草丛、稻田中活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份为冬眠期。4月份开始活动、觅食,此时气温低,活动范围小,常陷蔽于喑处。随着气温升高,活动范围和活动频率逐步增大,6至8月份是石龟活动最频繁的季节,主要在傍晚和夜间活动,多在上午和晚上觅食。其生存水温为0至40度,较适宜水温20至32度。石龟抗病力强,能耐饥寒。是水陆两栖动物,但较多栖息于水中生活。
石龟生长特点石电的生长与温度、饲料、年龄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一般饲养条件下,稚龟经过饲养3个多月,体重长至50克左右,稚龟食量少生长速度慢,250克后生长速度加快,每年的5-9月食欲最旺,生长最快,2至3年时体重可达1000至2500克。
石龟摄食习性 石龟的食性为杂食性,较偏爱动物性饲料,在自然环境中,常以昆虫、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螺蚌、小鱼虾等为食,也食小麦、嫩草茎叶等。人工饲养条件下,饲料来源更广,可投喂蚯蚓、蝇蛆、黄粉虫、蚕蛹、鱼虾、螺蚌、肉类、动物内脏及下脚料或次品、瓜果、蔬菜、浮萍、嫩草、蕉类、玉米及五谷杂粮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但以新鲜肉类最喜欢吃,石龟喜欢在水中觅食,摄食时一般先咬住食物,然后快速吞下。
石龟繁殖习性在自然条件下,石龟经5年生长达性成熟,人工养殖条件下,性成熟年龄可提前。性成熟的龟在4-6月份和9-11月份气温达到20-25度时交配。常在水中交配,交配时上下翻动,交配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秋季交配在翌年产受精卵。石龟的产卵期在每年4-8月份,7月份为产卵盛期,多在黄昏以后至黎明以前产卵,产卵前,雌龟爬上崖先寻找合适的地方挖穴,穴口直径为7-10厘米,穴深8-12厘米,穴挖好后稍作休息即开始产卵,产卵时将尾部对准穴洞,并伸出后肢张开脚掌接卵,卵产完后又用后肢、尾巴扒土将洞穴填平,最后离去。一般一只身体和营养状况都良好的雌龟一年可产1-4次卵,每次1-10枚卵不等,年产卵最多时30余枚。 石龟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产卵,到8月下旬产卵基本停止,5-6月份是产卵高峰期,7月中旬后产卵明显减少。龟卵以自然温度、人工控制湿度的方式孵化较为理想,这种方法孵出的稚龟生长快、抗病力强,一般经过55天后的孵化就可孵出石龟的稚龟。
石龟人工繁殖1、雌雄鉴别与亲龟选择 石龟雌龟个体较大,达性成熟时一般达300克以上,躯干较短厚,腹甲中央平坦,泄殖腔距尾基部较近,尾粗短。同龄雄龟个体较小,250克时达性成熟,躯干薄较长,腹甲中央凹陷,泄殖腔距尾基部较远,有交接器,尾较细长。最好选6年龄以上、个体较大、体质健壮、活泼好运、无病无伤的野生雌雄成龟作亲龟,也可以选择人工养殖的达性成熟的个体作亲龟,雌雄亲龟的配比为2:1。
2、亲龟培育 亲龟应在亲龟池中培育和繁殖。亲龟池可建在室外环境幽静、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子为长方形,面积因地制宜应4平方以上,越大越好,最好10-20平方,水深60-100厘米,池底为砂壤土,若为水泥池底,上面应铺25厘米厚的泥沙。池可建成南水北陆,池的东、南、西三面不留坡,北面留有30度的缓坡,并与陆地相接,缓坡上建一个食台,台面少部分浸入水中,台面周边(上方不留)留有5-10厘米框边以防食物流入水中。池中陆地铺沙土,供亲龟产卵,产卵场周围可种些植物遮阴,壁墙顶部应有防逃,进排水口也要有防逃设施。亲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2-4只,雌雄同池,一次放足,以后不宜随便更换或另加雄龟,以免干扰池中亲龟的平静生活。石龟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应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适量投喂些植物性性饵料,饲料投放在食台上,每天傍晚投喂一次,投喂量可为龟体重的百分之3-5。产卵旺季应增加投喂量,平时应注意清除池中残饵,及时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另外还要对龟池定期消毒。
石龟产卵、采卵与人工孵化 雌雄龟交配后,雌龟在生殖季节就产卵,石龟产卵时怕惊,管理人员夜间一般不要去产卵场,翌日上午8时以后亲龟多以离开产卵场,此时工作人员可进场检查,发现卵窝时,应做好标记,24小时后等其胚胎固定后再采集。采卵时动作要径,以防弄破龟卵。 受精卵可在孵化池中孵化,孵化池面积为2平方米,使用前先在池底铺4厘米厚的粗沙,再铺3厘米厚湿细沙,并把电热加温器埋入沙中,然后把受精卵依次排列在细沙中,动物极朝上,卵间距2厘米,卵排好后再在上面履盖3厘米湿细沙,按同样方法可摆放第二第三层,最后在沙面上盖上湿布或湿毛巾,以利保湿,池上方加盖玻璃。孵化期间温度可控制在28-30度,相对湿度保持在百分之83-85,每天洒水1-2次,如此约经60天就可孵化出稚龟。 其受精卵也可在孵化箱中孵化,孵化箱用木板制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50厘米,箱底有排水孔,使用时先在箱底铺一层5-6厘米洁净沙土,然后按动物极朝上一一把受精卵排放在沙土上,卵距2厘米,排好后再在卵上盖3厘米细沙,并在每一个卵上方留一个小气孔,最后在沙上面盖上湿毛巾或布,孵化期间保持温度28-30度,相对湿度保持在百分之83-85。
石龟养殖前的准备(室外技术)1、挑选合适场地养龟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土质保水性能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背风向阳,安全,避免在交通、工厂等外界影响大的地方养龟。不同阶段的龟,宜建不同龟池。 稚(幼)龟池的建造:稚(幼)龟池主要用于培育稚龟及幼龟。稚龟:是指当年孵化出的龟苗,直至过冬前这一生长阶段的龟苗,统称稚龟。幼龟:过完冬后,直至长成500克龟前生长阶段的龟。稚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生命力都较弱,幼龟介于稚龟和成龟之间,不大不小,也须精心培育,因此稚龟、幼龟应该有专门的池来培育。稚龟池一般为水泥结构,池底与运动场呈30度坡度使之四分之三为水池(水深10-20 厘米),四分之一为运动场(陆地部分)。稚龟池四面墙面必须光滑,50厘米以上的高度,严防稚、幼龟?叠罗汉?逃走。龟池上方拉遮光网遮阳。石龟喜欢水,平时多在水中生活,水池因此可适量放臵水葫芦(约占水面三分之一)。水葫芦既可为稚幼龟提供隐蔽场所,又可吸收水中的部分有害物质,夏天还可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能,有效降低水温。运动场是龟活动及摄食的地方。稚龟池的大小视养殖规模而定,从5平方米到10平方米等规格均可。稚龟池要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进、出水口有防逃栏栅,龟池上方加盖铁丝网严防老鼠等敌害的侵袭。稚龟入池前,必须用40 ppm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龟池(1 ppm 相当于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克的浓度,下同)。稚龟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只左右。 成龟池的建造:成龟多指500克以上、接近或达到性成熟的龟。成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不易死亡。成龟池的建造可参考稚龟池的方法,不同之处是成龟池必须由水池、运动场(陆地)和沙地三部份组成,其中水池占整个龟池的三分之二面积,运动场和沙池各占剩余面积的一半。水深要求40厘米以上。成龟池可用来养殖成龟和亲龟。龟池四周可以种植少量遮阳植物。
2、石龟的饲料来源丰富,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在龟池周围种植蕉树等绿色植物,既可遮阳,又可作为龟的植物饲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繁殖福寿螺,螺肉是龟较喜欢吃的肉类饲料之一。养龟地方靠近屠宰场时,可利用动物内脏等下脚料喂龟。如果采用配合饲料喂龟,应充分准备好原料及加工所需的设备、制作技术等。
3、挑选健壮的优质龟种(苗)。石龟抗病力强,容易饲养,但引种不当,也易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对龟种或龟苗的要求是:肉眼观察其无伤残,活动旺盛,反应灵敏;避免经过长途运输,以防挤压受伤。买龟之前,必须先消毒龟池(用40 ppm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排干池水,曝晒龟池2-3天,药效消失后再注入新鲜水。刚买回来的龟,必须休息2小时以上,适应当地气温及环境后,再进行消毒,然后放入龟池内饲养。
五、稚幼龟的培育 1、稚龟的暂养稚龟出壳后,必须经过足够时间休息后,才能消毒出售。一般市场上的稚龟都是可以直接投喂饲料的龟苗。此时稚龟体重仅为十克左右,宜用小容器(如胶盆等)养殖稚龟。参考养殖密度:0.2平方米的胶盆可放养45只稚龟。盆中水位以刚好浸没龟背为好。饲料以猪肝碎或瘦肉碎、牛肉碎、小鱼虾浆等为主,辅以微量元素及适量的添加剂。每次投喂前换水一次,投喂1小时后再次换水。投喂量以稚龟吃剩一点点为适度。宜在清晨及傍晚分二次投喂。稚龟转食鱼肉后(约在孵出壳后的第二个月)即可放入稚龟池饲养。少量养殖时,可以用胶盆继续饲养。
2、稚龟的放养及管理稚龟放入池前用10 ppm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十分钟。放养密度视养殖规模和龟池面积而定,宜稀不宜密。参考放养密度:20只稚龟/平方米。饵料以鱼肉、瘦肉、面包虫、虾肉等新鲜肉类为主,也可投喂蛋白含量在40%左右的专门配合饲料。每日投喂饲料量约为稚龟体重的8% -10%,分清晨、傍晚两次投喂,投喂前后必须及时换水,并保持运动场的清洁,减少蚊、蝇等的污染。投喂饲料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水池水深20-30 厘米;定期用10 ppm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稚龟及稚龟池。 稚龟养殖到11月中下旬时,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下降,开始进入越冬管理阶段。稚龟越冬的方式有自然越冬和温室越冬两种。一般7-9月上旬孵化出的稚龟,可以自然越冬:即在常温下让稚龟过冬。而10月份以后孵化出的稚龟(尤其是?尾龟?),宜采用温室越冬方式过冬,因为后期孵出的稚龟体质软弱,易在自然越冬时出现死亡。 8月底孵出的稚龟,饲以杂鱼肉,经3个月养殖,平均个体重可达40克以上。一般而言,孵出时个体大的稚龟,其生长也较快;个体小的生长较慢,越往后差距越大。 稚龟自然越冬时,尽量减少移动稚龟;天气晴朗时,若气温超过15℃,部份稚龟偶尔会主动觅食,可喂以少量新鲜肉类。每周要换水一次以上(视气候及食欲而定),换水后及时消毒。所有操作必须小心,在气温高的中午进行。
3、幼龟的培育过冬后,当室外温度达到20℃以上,水温15℃以上时,转入幼龟的培育阶段。幼龟培育的方法与稚龟期培育方法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稚幼龟都喜欢新鲜肉类饲料,较少或不食植物饲料,因此在稚幼龟饲料中应添加一些微量元素等物质,保证营养的均衡。
六、成龟养殖 1、合理搭配饲料,石龟是杂食性龟类,其成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兼食植物性饲料。因此准备饲料时,应合理搭配:七成动物料, 三成植物料。人工养殖时,动物料以小鱼虾、冰鲜、螺肉、各种禽畜动物的肉或下脚料等为主;植物性以蕉、西红柿、苹果、红萝卜等为主。此外,成龟生长旺盛,需求的营养多样化,因此在以上饲料中还须添加适量维生素、矿物质等,保证营养尽量全面些。
2、坚持?四定?原则 定时:在同一季节采取同一时间投喂,使龟产生条件反射,增强食欲。夏季龟食欲和生长均旺盛,每天清晨5-6时、傍晚18-19 时各投喂一次;秋末冬初及初春季节,选择下午15-16 时投喂较好,此时若外界气温适宜,龟会主动摄食。 定位:每次投喂时,均将饲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既利于龟的摄食,又方便及时收集残余饲料,不会污染空气和水质。 定质:每次投喂的饲料,必须保证新鲜、适口,以满足龟直接吞食、不经咀嚼的特点。 定量:同一季节投喂的饲料基本等量。由于食欲及气候的改变等因素,则应及时增减饲料量。一般夏季投喂的饲料量约占龟体重的7%-10%(指动、植物混合饲料)。投喂量应以投喂饲料后2小时内取食完毕或少量剩余为适度。
3、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日常管理要求勤动手、细观察。水质好坏,直接影响石龟的健康,食欲和繁殖。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运动场和沙池是龟活动、栖息的又一个场所,同样必须保持清洁,无污染。另外,要细心观察龟食饲料及活动的情况,龟的排泄物是否正常,龟的反应灵敏程度等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定期对龟、龟池全面消毒。
石龟吃什么长得快石龟的饵料以鱼、虾、螺蚌、动物内脏等为主,以植物性瓜果、蔬菜和谷物为辅,也可以使用蛋白质含量为40%的配合饲料。不同饲料养殖石龟效果如何呢?周维官、覃国森为此进行了研究,用5种不同饲料(中华鳖配合饲料、蚯蚓、鲢鱼肉、福寿螺和和蚌肉)分别投喂石龟幼龟,结果表明:
1.投喂中华鳖配合饲料的黄喉拟水龟,其增重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重和蛋白质效率都为最高,且耗料增重比最低,其次依次是:蚯蚓>鲢鱼肉>福寿螺肉>和蚌肉;
2.投喂福寿螺肉的黄喉拟水龟,其饵料成本最低,其后依次是:中华鳖配合饲料>蚯蚓>和蚌肉>鲢鱼肉;
3.中华鳖配合饲料是养殖黄喉拟水龟较好的饲料,但福寿螺、蚯蚓来源方便,也不失为养殖黄喉拟水龟的好饵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