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的养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6:37:29
字号:

整个过程可分为丝状体培育与叶状体养殖两个阶段。

坛紫菜的养殖

丝状体培育即人工采集果孢子,经培育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枝,最后形成壳孢子的过程。一般在育苗室内进行。分贝壳丝状体培育和自由丝状体培育两种方式。培养贝壳丝状体在2、3月到9月进行。育苗室多为东西走向,以天窗和侧窗采光,或增设人工光源。培育池可分平面与立体两种。前者水深20~30厘米,培养基质──贝壳(多为文蛤壳)平放池底;后者池深50~70厘米,贝壳吊挂于池中。春季进行培育时,挑选优良紫菜放散的果孢子制成果孢子水,均匀喷撒在贝壳上,使之钻入壳内,经4~5个月即可形成壳孢子。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①调整光强。初期为3000勒克斯,到形成壳孢子囊枝后逐渐降至500勒克斯左右;②施加营养盐。可根据不同生长期按一定比例施用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③控制水温。使在整个丝状培育期间不受夏季高温和秋季提早降温影响,保证按期采苗。

自由丝状体培育是把果孢子置于玻璃瓶内培养,使其自然生长成丝状体。培养期间的生态条件与同种紫菜的贝壳丝状体基本一致。自由丝状体多作为育种手段进行2次采苗施用,但作为生产方式仍局限于个别地区。

叶状体养殖主要包括采壳孢子(又称采苗)、出苗管理及成菜养殖几个工序。壳孢子可在秋季海水下降到一定温度,当坛紫菜贝壳丝状体(27℃以下)和条斑紫菜丝状体(20℃以下)上的壳孢子成熟并开始放散时采集。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可在室内或海区进行收集。室内采苗时,将合成纤维或棕绳编制成网帘作为附着基质放于培养池中,使壳孢子自然附着于上;几小时后,将网帘下海张挂。海区采苗时需将网帘和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均置于海中预先设放的装置内,使壳孢子自然附于网帘上。因壳孢子放散有日周期性,放散高峰多在上午10~11点之间,因此采苗一般均需在上午进行。此外也可利用自由丝状体采壳孢子。

网帘下海到肉眼见苗为出苗期。为了早出壮苗、全苗,须将网帘置于适宜潮位,及时清除杂藻并施肥。到成叶期要合理施肥、防止病害并适时采收。日本采用的冷藏网技术,即在幼苗长到1~3厘米时,将其快速干燥至含水量20%,连同网帘置入-20℃冷库密封保藏数十天至1年后再放回海区继续生长,既有助于避开病害发生期,又可用冷藏网帘替换紫菜质量下降的网帘,使生产的紫菜保持幼嫩。

叶状体的养殖按网帘在海区的安置方式可分为半浮动式和全浮动筏式(见藻类养殖),前者适用于浅海滩涂,后者主要用于深海海区。这两种方式现在都采用全人工培养丝状体和人工采苗提供苗源,在生产上占主要地位。此外,中国尚有菜坛式养殖法,主要利用天然壳孢子在岩礁上养殖,单位产量高,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不稳定。中国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体细胞附着于网帘上培养叶状体也已成功。

病害丝状体培育期间最常见的病害有黄斑病、泥红病等,均系微生物所致,净化水质和稳定培养条件即可避免。叶状体常见病为赤腐病和壶状菌病,主要靠合理密植和合理采收加以防止,严重时可采用前述冷藏网技术。

收获与加工叶状体约经半年时间培育后,至翌年春季可用机械或手工定期多次收割鲜菜。鲜菜经切割、清洗制饼和干燥后做成商品紫菜出售。干品既可作烹调原料,也可经再次加工成为罐头和其他食品供直接食用。

种植紫菜时,要在育苗池中放入贝壳,然后将紫菜的种子喷洒在贝壳上,并且为其提供全日照,等待成功繁殖后,将其悬挂在风浪较大、盐分较多的海区,十一月份时就可以将紫菜采收回来,清洗后放在阳光下晾干。

紫菜如何种植

1、种植环境

紫菜会吸收海水中的营养生长,但不能长期浸泡在海水中,以免被鱼类啃食,所以栽种紫菜要选择风浪较大、通风性好、盐分丰富的海区,让紫菜可以在涨潮的过程中浸入海水中,退潮后挂在水面以上的位置。

2、接种育苗

种植紫菜前要对其接种育苗。可以在育苗池中摆满育苗使用的贝壳,然后将紫菜种子搅拌混合呈丝状,喷洒在贝壳上,等待紫菜成功繁殖。而且紫菜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繁殖较快,所以在接种后要为其提供全日照。

3、采收时间

紫菜的采收时间在每年的十一月份,此时要由渔女将紫菜采收下来清洗晾晒,而且在采收的过程中,要穿戴红色衣服和帽子,以免养殖地区的风浪过大,导致渔女落入海中,发生危险。

4、后期处理

采摘下来的紫菜,要放入清水中清洗,并将紫菜中附着的杂物清除,然后将清洗好的紫菜均匀的铺在晒板上,放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晾晒,一般晴朗的天气,一天的时间紫菜就会晾干。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9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