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最好有营养,没有虫和杂草种子。
(2).盆子要比较大,因为向日葵后期长的很大,要30CM直径以上的盆。
(3).见光要充足(要大太阳下,阳台的散射光是不够的),尤其是苗期,如果苗期光照不足就会徒长(又高又细叶子也小,最后倒伏)。
(4).定期浇水,标准是见土表面干了就可以浇了。
(5).向日葵需肥量大,要定期施肥,速效肥一星期一次,缓效肥三个月一次。复合肥最好,营养元素要包含氮、磷、钾三种。
(6).注意防虫,虫子不多的地方就不用喷药了,如果虫害严重可以先喷辣椒水或者烟碱水,还没用就喷多菌灵或者甲基托布津。
向日葵:
向日葵(拉丁文:HelianthusannuusL.),是菊科向日葵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5米。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
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中性的**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管状花,棕色或紫色,能结实。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称葵花籽。?
原产南美洲,驯化种由西班牙人于1510年从北美带到欧洲,最初为观赏用。19世纪末,又被从俄国引回北美洲。中国均有栽培。向日葵种子叫葵花籽,常炒制之后做为零食食用,味美,也可以榨葵花籽油用于食用,油渣可以做饲料。
名称来历: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阳而得名。英文名“sunflower”虽与其向日特性多少有些关联,名称主要还是来源于其金色花朵开放时酷似骄阳的形态,于16世纪至17世纪间从拉丁语中的太阳花——“flos solis”借译而来。向日葵的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名称分别为“tournesol”,“girasol”和“girasol”,同汉语名称一样,也是基于“向日”这一特性来命名的。
观赏型的向日葵怎么种植?
家庭观赏向日葵盆栽播种用培养土、腐叶土、和粗沙的混合土为宜,用普通土壤也可以。播种后覆土0.8-1.0cm,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4~7天可发芽。播种初期应给予充足阳光,以防止植株徒长。幼苗期需充足水分。
根因用途不同而采用苗床育苗、大田直播和穴盘播种育苗等方法。作切花栽培生产时常用穴盘播种育苗。
观赏向日葵种子因品种不同有较大差异,大型种子每克25~50粒,小型为每克110粒左右。发芽适温为21℃25℃。露地常用穴播,播种盘用点播,播后7~10天发芽,发芽率为80%~90%。
具体播种时间由供花时间决定,根据应用需要全年均可播种。一般在1月至4月或9月至10月播种,播种后60~70天开花;在5月至8月或11月至12月播种,播种后70~80天开花。不同品种之间所需要的时间有差异。若在11月至12月播种,则要注意保温。而盆栽矮生种,从播种至开花一般需50~60天。
采用穴盘播种育苗时,应播在较深的苗盘上,基质要疏松,保水性良好,无菌,一般以泥炭、培养土和沙混合作为播种基质。播种时先将已配好的营养土装进育苗盘中,打透底水,待水渗尽方可开始播种。每穴播一粒种子,播种后覆盖,浇透水保持基质湿润。播种后覆2cm厚的细土,压实盖上一层地膜,放至避光处至出苗。发芽温度为25℃,3天至4天发芽。种间距2cm左右,不要过密,否则容易“带壳”出苗。
出苗后注意通风降温,控制湿度,并逐步见光,种苗在播后2周长到5~6cm时即可移栽。出苗后应及时分苗,将幼苗移入10cm×10cm的营养钵中养护至定植。这期间应注意浇水量,避免植株徒长。
育苗期间基质不宜太湿,同时要加强通风,增强光照,防止真菌性病害的传播蔓延,在高温多雨季节育苗,可定期喷施代森锰锌和甲霜灵1000倍液。子叶长出后每周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连续2~3次,防猝倒病。
需要向日葵种子,在需发芽,发芽后因为幼苗较为脆弱。需及时的除草,并做好浇水和施肥工作,促进幼苗茁壮成长。
种子发芽出土后保持介质湿润,放到阳光明亮处管理。向日葵的种植方法中,保持环境和介质湿润,可接受较强阳光照射,光照不足则会徒长。
另外需要适时的进行灌溉,有利于向日葵茁壮的生长,并且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等到向日葵生长到分枝的阶段时,需要对枝叶进行修剪,给向日葵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空间。
扩展资料:
观赏向日葵自19世纪80年代在欧洲作为观赏花卉以来,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发展很快。观赏向日葵因其既可作为鲜切花,也可用于园林布置,在欧美花卉市场久负盛名。目前,观赏向日葵已由欧洲市场推向国际市场,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我国栽培观赏向日葵的时间不长,随着花卉博览会的举办,观赏向日葵逐步受到重视,新品种不断引进,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观赏向日葵己广泛应用于景点与环境布置,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景观效果。伴随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福建省花卉产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福建省花卉产业总体上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
百度百科-观赏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