栟茶,又名南沙,由于古代海水冲击,两晋至南北朝时期逐渐聚沙成陆,唐初为煎盐场亭,始有移民居住。
相传唐时,南沙生有棕榈(古称栟)、茶树各一株,干高逾丈,冠大如盖。
渔人下海捕捞,海天一色,时常迷路,故皆以栟茶二树为标,过往来去,继而设摊易货,搭棚为居,凿井成市,名为栟茶。唐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栟茶又名南沙。相传唐大历以前,海中有北沙,栟茶位于北沙之南,故名南沙,明代设有南沙书院。又云,本地产茶,故称茗海,亦名茶江。
唐时栟茶为煎盐场亭,自宋、元、明、清栟茶设场。民国二年(1913年)设栟茶市公所,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栟茶建镇至今。